分享

为什么我无法成为那个怎么吃都不胖的人?

 桃花背 2015-10-04

??




作者简介

Victor Zhong,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营养学系博士,美国营养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会员,国际疾病监测学会会员,全球营养学者。


内容摘要:

1. 人的体重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 为什么有的人死吃就是不胖?

3. 易胖的人怎样判断遗传对自身的影响?


每个人身边好像都有一个怎么吃都不胖的奇葩,他们吃得多动得少却好像不怎么长肉;这让不敢吃狂运动的朋友们着实心里不太平衡;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这个逆天的现象的深层原因,同时教大家怎么判断自身是否是易胖体质:

1. 人的体重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人的体重是由每天摄入多少热量,消耗多少热量,储存多少热量来决定的。每个环节都受到环境和基因的共同影响。


根据人群的不同,遗传占到的比例会在到6% 85%之间,平均是40%70%。可以说是四分天注定,六分靠打拼啊!


2. 为什么有的人死吃就是不胖?



其实,有些人死吃不胖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A. 首先,上天就是眷顾—也就是大家最为熟知的遗传因素,这类瘦子本身几乎没有携带主要的肥胖易感基因。


B. 其次,他们有着相对较高的基础代谢率(即BMR,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也就是说,这些人坐着玩游戏的时候有可能比你运动时的代谢的能量还高。他们往往会有一些偏甲亢的特点:如总觉得吃不饱,脾气较急躁,体温略高,心跳一般较快。


C.肠道菌群对于能量的利用,吸收以及存储的效率不高。目前通过改变肠道菌群而改善肥胖的研究在欧美已经越来越多。(回复 便便 了解胖瘦与便便的恩怨纠葛)。


D.胃肠道不健康或胃肠道疾病,消化和吸收都不好,而且他们不仅能量吸收较少,营养同时也吸收较少。他们的特点是,便便不怎么成形,然后也比较臭。


3. 易胖的人怎样判断遗传对自身的影响?

但遗传其实是个很悬乎的问题,很多易胖体质的人也无法知道遗传因素对自身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其实想知道这个问题还是有办法滴:


方法一:全基因组测序

目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定位了超过100个多和体重有关的易感基因的位点,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未来还会发现更多的位点。



方法二:根据以下标准粗略估计

  • 如果符合下面的大多数或者所有列举条目,则遗传对你是否肥胖的影响很大:

    1. 在大多数生命时间里,你的体重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2. 如果父亲及母亲的其中至少一个是超重或者肥胖,或者其他几位血缘关系很近的亲属肥胖。(如果父母亲都肥胖,那么孩子也肥胖的几率大约是80%);

    3. 尽管你增加运动量,或者采取低热量饮食数月,体重也不见有降低。


  • 如果你符合下面的大多数或者所有列举条目,则遗传对你是否肥胖的影响不大:

    1. 你的体重会受你所吃食物的影响很大,吃不同热量的食物会使你体重产生或大或小的波动;

    2. 你只是中等程度的超重,而且你通过饮食节制和运动,比较容易的减轻体重;

    3. 在以下情况你的体重很容易上升:假期,改变饮食,作息,运动习惯,有时甚至是在碰到心理,或者社会问题的时候。


其实,易胖的小伙伴也不用特别担心,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一些环境因素,大部分人都是可以达到一个相对健康的水平。


而啊呜君也要说的是,其实在健康的体重范围内是正合适也是最健康的,一味追求瘦,不但不健康也不见得多美,快看我微胖界代表—霸气范爷:






参考文献:


[1].Harvard Medical School. Why People Become Overweight? Available at: http://www.health./staying-healthy/why-people-become-overweight;

[2].Locke AE, Kahali B, Berndt SI, et al.Genetic studies of body mass index yield new insights for obesity biology. Nature. 2015;518(7538):197-206;

[3]. Xi B, Liang Y, He T, et al.Secular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general and abdominal obesity among Chinese adults, 1993-2009. Obes Rev. 2012 Mar;13(3):287-96;

[4].Yang W, Kelly T, He J. Genetic epidemiology of obesity. Epidemiol Rev. 2007;29:49-61;

[5].Qi L, Cho YA.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and obesity.Nutr Rev. 2008 Dec;66(12):684-94.


作者声明:该科普文是我们利用已有知识储备,结合大量科学研究资料创作。力求科学,有趣,有用。我们常常是从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挤出时间在深夜创作,所以文章若有不足之处还请读者和专业人士们不吝指正,共同进步。

本文中所用图片来自于网络,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均为作者原创,并授权发表于啊呜计划。任何公共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其它媒体等),未经许可,不可转载或盗用。如需联系我们,请发送邮件到awu@awuplan.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