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视光学苑微信公开课】2015 IMC会后的几个关注点讨论

 明聚缘 2015-10-04


引用内容请在文章前注明来自上海视光学苑!

1. 红光保护近视还是蓝光保护近视?

2. 户外活动与近视控制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相关?

3. 多巴胺是否保护近视?

4. 近视和调节滞后谁因谁果?

5. ...



国际近视眼研究大会刚刚结束,我也刚整理了大会所听所闻分享给大家了。但仍然还有很多问题,大家都很想再探讨一番。今天我就抛砖引玉,提一点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欢迎大家批评和讨论。讲座的形式,以我先介绍和分享我的体会后,与大家一起讨论。

今天我聚焦讨论这几个问题。


红光波长长,在光学媒质中穿透力强,折射率低。所以在眼球屈光系统的棱镜分光作用下,当自然光通过屈光系统聚焦于后级部视网膜时,红光落于视网膜后形成远视性离焦;防之,绿光波长短,折射率高,落于视网膜前形成近视性离焦。


我们天天做的红绿试验就是利用这一原理的:红绿一样清楚时,焦点(红绿光波长间的中点)在视网膜上。


近视过矫正时,绿光(短波长)在视网膜上,所以感觉绿色清楚;而近视欠矫正时,红光(长波长)在视网膜上,所以感觉红色清楚



如果是这样的话,每天2小时的户外,就可以预防控制近视,是成立的。

有兴趣可以查一下那3篇最新文章的原文。


最佳矫正视力能提高到1.0(戴框架镜)和2.0(戴RGP),你选哪个?


好像有一次看到,国外有研究称视觉训练不但不能控制近视,反而因为近距离工作强度增加而促进近视?(有没有童鞋看到过这样的文献研究结论的?)

0.01%阿托品的配方和使用方法,由常枫童鞋提供注意,有少数儿童有过敏反应,和调节麻痹、瞳孔扩大等作用,如果要用,要说明清楚。







中央近视性离焦(完全不矫正)时,周边的远视性离焦已到了视网膜缘,无成像效果了。



讨论问答

读而思、思而问、问而学!上海视光学苑,为您送上值得学习的问答对话!


梅颖
下面就是讨论的时间啦,来一场头脑风暴吧!
谢谢梅老师,每一个话题都很烧脑啊!

于青
梅颖
近视真的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弄清楚,真是越学越敬畏。
梅老师您好!请问梅老师,近视眼不进行任何方式矫正的情况下,近视度数发展的快慢,度数方面有影响吗?会不会度数越高增长越快?

王璐璐
梅颖
欠矫正和不矫正会导致近视发展更快,这个也是有研究支持的。所以,现在还没搞清楚。
梅老师,我问个简单的,塑形镜白天戴可以吗?是不是比RGP的近视防控要好点?

任海亮
梅颖
塑形镜可以白天戴,但研究结论近视控制效果不如夜戴。考虑是镜片的前表面平滑化导致周边离焦不明显所致。但我认为要看具体的设计,尤其要看镜片的降幅设计。如果镜片降幅大的,可能日戴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梅老师,您好!感谢您的分享,我想问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是眼睛本身屈光系统造成的还是配戴眼镜后造成的?

陈国良
梅颖
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戴镜后会出现。(不戴镜也有,程度不同)这个方面是研究热点,文章非常多,感兴趣可以查阅看看。
谢谢,梅老师讲的很赞!!!,个人在临床工作中觉得弱视治疗的孩子更容易向近视发展,可能与红光刺激有关,或者与光的不正常规律刺激或其他的有关,不知有无相关研究。

杨勇
梅颖
弱视一般是远视多,向近视发展可是好事啊!是否与红光刺激有关系,我觉得不是刚才提的红绿的原理,而是其他机制。
我觉得不能单纯的从红绿测试思路考虑对近视影响。红绿讨论的中心离焦,而中心离焦的产生和调节有关,其实就是脱焦了。我们做红绿试验的时候一半红一半绿而且是注视中间黑色数字,这种状态对调节的刺激有可能会是选择居中,但如果环境是全红或全绿,会不会诱发不同的调节量,让焦点重回视网膜了?

于青
梅颖
我是用红绿来说明,不同波长的光在视网膜上的离焦状态。
关于低浓度阿托品究竟有什么争论呢?最后一天没去,既然副作用那么少为什么不应用呢?

朱剑峰
梅颖

没太多争论...无非是在高浓度上争了下。高浓度副作用大,有少数的人,对低浓度还是由反应的吧


我临床上发现个体差异极大,有的人点信流丁瞳孔也会散发大,0.5副作用太大了,我们医院以前有0.25每天点都吃不消,后台改成3天点一次还差不多

朱剑峰
陈志
@朱剑锋(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 刘悦(Maria Liu UC Berkeley)说即使0.01%的阿托品也是有副作用的,他们拿OD学生做了试验,2-4小时后作用最明显。
梅颖
低浓度阿托品长时间有副作用吗?用药用多久?一直持续用,所以强调要用无防腐剂的思然。长时间用有副作用吗?我觉得,如果不是对阿托品特别敏感的那部分人,副作用就是接触性结膜炎了。
国内的思然还是有防腐剂的,单色Polyquad分子量像多大,副作用小。

陈志
梅颖

赞!!!

如果总结一下,是不是近视时户外活动,光照强度,刚发生近视用阿托品,中度用OK镜,高度用OK 框架或者多焦点软性接触镜。

朱剑峰


于青

这次梅老师提出了很多深度烧脑的话题,都还是目前研究的盲区,期待各位专业有心人一点点攻克!感谢梅老师的精彩讲座!帮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学习到会议的精华以及目前研究的前沿!讲课结束,学习不停,欢迎大家以后继续、随时参与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