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无”科学家获诺奖羞死哪些人?

 xnycpfb 2015-10-06

“三无”科学家获诺奖羞死哪些人?

华阳杨

昨天,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屠呦呦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史上第12位获得该殊荣的女性。

若没有2011年屠呦呦拉斯克奖的获奖,可能对许多人而言,“屠呦呦是谁”都是个问题;这个沉默和低调的屠呦呦获得诺奖对某些人而言,更像是一个参照,知耻者更应该感到惭愧。

201183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科协的调查数据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科研人员通过虚报经费、收集发票充抵等手段将科研经费放入个人腰包。

更有甚者,前几年还闹出过一桩准院士用科研经费包养二奶的事件——试想,若科研经费真的这样被挪用,这个科研项目能出什么科学成果?

有一种腐败叫学术寻租,这种腐败假学术科研之名,不但造成科研经费的大量流失,而且败坏学术风气,污染校园环境。

那么多的科研学术论文,究竟有多少有真正的从实验室里反复试验出的结果?

论文是科学研究、科学实践的产物,没有勤奋的科研活动,论文再写得天花乱坠无非也不过是造假造得像一点而已。

对学术论文造假,有人往往纠结于是否抄袭;其实,没有经过勤奋的科研实践等活动,没有确实的科研发现却标榜“创新”,论文即使是本人亲自所写,依然是论文造假。

搞学术科研,科学试验、科学实践等活动才是最重要的,论文只是这类活动的附属物,而那些唯论文的学风造就眼高手低的学子,这种学子的特点就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傻头傻脑。

屠呦呦这个“三无”科学家,这次获得诺贝尔奖,凭的是货真价实的科学成果,凭的是若干年实实在在的科学实践;她的这种非浮躁、非急功近利的踏实,才是一种最真诚的科学信仰——对某些教育者而言,是否该接受这种最基础的科普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