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一)美籍华人陈德福的故事

 梭罗河 2015-10-06

 

大型纪录片《飞虎奇缘:一个中国记者和他的美国朋友们》是爱国华侨陈德福策划主编主导的一部纪录片。这部震撼人心的长达2个多小时纪录片陈德福用了10多年时间跟拍。决定拍摄这部纪录片时,陈德福已60多岁,他本可以安享晚年的闲适,是什么让他费劲心血、耗尽毕生积蓄,四处化缘,以超人的勇气和信心拍成此片?他说:这源于我对纪录片的热爱,对祖国的向往。

 

华人华侨的故事(三十一)

  

- 美籍华人陈德福口述

 

 我在印尼出生,在中文学校念书,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刚小学毕业,来自祖国的报刊杂志、对外广播,特别是北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极大地吸引着我,从新影第一部纪录片《新中国的诞生》开始,我就追着看。少年时代为能到影院看一部《今日中国》,我曾不顾暴雨走出家门,到达电影院已全身湿透。为了连续再次观看令我激动的纪录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放映完上场,我留在影院角落里等下场。


纪录片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1957年高中毕业,我常回想着纪录片中那一幕幕新中国成长的镜头,于是,我决定离家归国升学。母亲和所有家人都去送我。我乘船经过香港回国,在船上,我归心似箭,下船后乘坐渡轮,踏上九龙,然后走到深圳罗湖桥,这就是祖国内陆与香港(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分界线,当我一跨过分界线进入祖国内陆,眼看五星红旗,耳听《歌唱祖国》,我万分激动!梦寐已久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我激动地亲吻了这里的土地!


1958
年,我考上南开大学英文系,五年后1963年大学毕业,祖国分配我在北京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负责其对外发行的纪录片的编辑与翻译工作。我从小就深受新影摄制的纪录片的影响,它让我爱国与归国,想不到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此工作,真是一种缘分。

    

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刚刚工作两个月(1963年底),祖国就派我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到印尼雅加达参与第一届亚非电影节的筹备工作,也正因此机会,我6年后回到印尼,当时父母与兄妹还没有回国,因工作需要我事先没有通知家人我将回来,路过家门口三次没有下车入门。后来由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安排百忙中抽空回家探亲,当我突然出现在父母兄妹眼前时,全家人异常惊喜!两年后他们也都回国定居,我们全家终于在北京团聚了。可惜只有一年的平静生活,接着多灾多难的文革10年浩劫到来了。

 
 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期间,我还随《第七届亚洲运动会》摄制组赴伊朗德黑兰参与制作亚运会纪录片及相关外宣工作,并参与多国在华摄制组及中国摄制组在国外的拍摄工作,涵括多部获奖影片,如《今日中国》、《中国工艺美术》、《红旗渠》、《西藏纪行》、《长江大桥》、《坦赞铁路》等。


  为钻研纪录片并谋求创新发展,我于1980年赴美国深造,从1982年至1986年在纽约大学学习主修电影研究、新闻学(电视新闻与报道)及传播媒介生态学等。完成学业后30年来,我定居美国,以翻译为主业,同时常常来往美中两国,从事文化交流工作,尤其在摄制纪录片方面。

 

与飞虎队的不解之缘

  

说起我为何会拍《飞虎奇缘》,就不得不提到美中人民友好协会(US-China Peoples Friendship Associa-tion)。到美国后,我很快加入了该协会。1985年,在休斯顿出席美中人民友好协会的全国代表大会时,我与中国记者赵景伦相识。聊天中,他讲述了他的同事张彦非凡的经历及他与飞虎队员交往的传奇故事,我觉得故事不但感人,更展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于是,萌发了用纪录片的形式展示这一友谊篇章,当时我也没想到,这一跟就是10多年。


  这10多年,我往返于美国和中国之间30多次,通过跟踪采访张彦,并搜集到大量珍贵史料,将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浓缩在这部电视纪录片中。为将60年的故事精准演绎,纪录片的拍摄持续到其中主要人物飞虎队员迪克辞世。

  我在美国主要以翻译为生,包括中英文及印尼文、马来文等语种的翻译,我早在1985年就加入了美国翻译家协会。由于翻译的语种多,我会笔译,还会口译,加上翻译家协会的牌子硬,在美国,我不用打广告,都有活接。翻译是一个不求人的活儿,很符合我的个性。我本来可以这么悠闲地到老。但《飞虎奇缘》改变了我,为了这部片子,我用光自己所有的钱,我现在身无分文,住老年公寓,享全免医保,领粮食券,靠补助过低保生活,但我无怨无悔。

 

耗尽毕生积蓄 校友雪中送炭

  

自己的一点积蓄根本不够拍摄纪录片,这10多年,为了这部片子,我硬着头皮去要赞助,也被人骗过,但更多的遇到的是好人,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现在,我最想说的是:纪录片凝聚了大家的心血,我很感恩!这些年,帮助过我的人很多。

  2003年经我安排,美国美中人民友好协会邀请本片主人公记者张彦出席在芝加哥举行的协会全国代表大会,请他讲述其传奇人生:在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及他与美国飞虎队大兵60多年来的深厚友谊。我为此付出了很多,到最后只剩一个多星期大会就要举行,而我已经是囊中羞涩、山穷水尽了。可是,张彦夫妇的来回机票,在美国拍摄纪录片的费用都还没有着落,我为此暗自着急!

  我想到了因求我在美国注册几家公司而还欠着我经费的中国国内商人李某,他曾答应还钱。我跟他联系后,他要我在深圳罗湖海关附近的香格里拉饭店等他,可那天我等了整整一个下午,直至将近半夜他仍未出现。万分焦急的我在海关关门的刹那飞快过关,只差一点当晚就进不了香港。后来我打听,才知道那位商人此时正躲在南宁回避见我。


  想到第三天就得飞赴美国,筹不到钱怎么办?我心如刀割,谁能救我?在那一刻,我想到了我的校友陈炳煌。他当时已经拥有大公司做大生意了。多年未联系,他会帮我吗?虽然我心情十分忐忑,但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于是,我十万火急地找到了他。当时我那个火烧火燎的模样,上气不接下气的述说,一定让他非常吃惊。他忙让我先喝茶,冷静下来,随后,他平静地问我,需要多少经费?听我说了数字后,他向我要了我在美国银行的账号并立即汇款。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炳煌兄雪中送炭,解救了我!于是,张彦在大会上的演讲成功了!我们摄制组在美国芝加哥、匹兹堡、纽约、北卡跟踪采访与拍摄其故事成功了!尽管此事已过去十多年了,但那一幕幕场景宛然如昨,我一生都忘不了炳煌兄的恩情!

  当我们跟着张彦到洛杉矶拍摄时,经费又出现问题了,我没钱雇摄影师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又碰上好人了。那时,之前新影厂的厂长靳敬一在洛杉矶和妻儿一起合开了个影视公司,专门拍摄美国华人华侨纪录片供国内电视台播放。他得知我的窘境后,说:你来我家住,我抽两天时间陪你拍,不收你任何费用。

  还要说的是,陈炳煌在病重期间仍在关心纪录片的摄制,再次重金支援我最终完成此片,但他却在纪录片在全中国成功播出前夕不幸逝世了,让我遗憾万分!

 

为了纪录片 我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2年,纪录片制作到后期了,70多岁的我实在支撑不了纪录片的修改、制作、翻译、发行、寻找赞助商等繁重的工作,117日,在北京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医生说我的生命已经很危险了,需要立即造影并按其结果决定装支架。

  北京的阜外医院,治疗心梗的医疗条件和技术应该算是全国最好的,但是,我医疗保险都在美国,美方不可能垫付在中国的抢救费用,而我倾其所有投入到纪录片的拍摄中,已经没有一点经济承受能力来支付如此高昂的抢救费用,身边又无一个亲人!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决定改用保守治疗。在我发病到出院的10多天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团队和朋友的关爱。


  团队里的郭越女士在我发病时把我护送到阜外医院,守护着我30多个小时没合眼,刘建和及李满江等还帮着垫付了抢救费用及我急需的生活费;我的老朋友、北京教育学院老师苏小岑不声不响的支付并办好了连续几天的护工服务手续,还去买了护工休息需要的折叠床;我的老学友香港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许丕新和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振德得知我病重后,很快就承诺一定尽最大的力量帮助凑款资助我渡过难关,而他们的经济并不宽裕。

此时此刻,我最能体会到什么是幸福,什么最可贵,什么最值得留恋……什么该放弃,什么才最放得下……死神都对我束手无策,还有什么能难得倒我?

感谢在我成功的时候给我鼓掌的那双手,更要感谢并要永远记得在我摔倒的时候把我扶起来的那双手。

记得当我与死神擦肩而过时,炳煌兄深情的对我说:


 

德福兄:得悉你生病住院,祝你早日康复!你是不能病倒的,因为你还有很多很多任务没有完成!我相信你能行的!努力加油!记得几十年前你刚到纽约时,我们在Waldorf Astoria 酒店见面时你也是心脏“有毛病”,但你还是过来了,到现在越来越“生猛”。我们还要等你的“飞虎奇缘”在全世界播出与发行呢。炳煌

如今,当炳煌兄盼望的上述任务已全部完成,当他已经为此做出了不求任何回报的重大贡献后,他自己却倒下了,永远离开了我与大家! 太让我痛苦了!

 

我在纽约的新公寓期待我回家

15层高的纽约老人公寓里,我住在8层(8A)十分理想的一套房间里,窗外风景独好!可清楚看到附近的哈德逊河及连接对岸的新泽西州与我所在的纽约州的华盛顿大桥。

此老人公寓我申请后排队,等了七年,终于轮到我了!一居室两大间,生活居住需要的样样俱全,这是在纽约市曼哈顿区,这样的大公寓住房如果不是老人公寓每月房租需2000多美金,而我每月只需要付72美金,太不可想象了!这是我完全想不到的,太需要珍惜了!

我多年来为纪录片制作付出了一切,我无怨无悔!如今,我一贫如洗,一无所有。但是好人好事有好报,我获得此享受了,在此独居,其乐无穷!


除退休金外,我的医疗费全免,每月还有近300美金的粮食券与其他生活补助...等等。

我唯有保持身体健康,期盼长寿,遥望祖国,享受晚年!我也祝福我敬爱的校友们,侨友们安康,快乐,长寿!我们大家都多保重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