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艺术品鉴定网 文_心田 以前看《千里江山图》,只觉得此图气势宏大,作者眼界高远,非常有自信。前两年故宫展出了此图,20米的长卷,我贴着玻璃展柜往里看,看傻了,金灿辉煌,美妙绝伦!天才少年王希孟在18岁绘制出此图,他好像为此画而生,画完此图不久就去世了,从此《千里江山图》独步画坛。
近看才知道原来山水中还藏着这么多细节,全卷岗峦起伏烟波浩渺,细致地描绘了数十处水村野市、山居瓦屋、水榭长桥,住宅形态极其丰富,可以归纳出不少北宋普通住宅的建造规律,是了解宋代山野乡居最重要的材料。不仅反映了徽宗时期画院的艺术造诣,且此图体现了徽宗及当时宫廷、京城汴梁流行的江南趣味,值得作深入考察。
主屋为曲尺形瓦屋,对侧两间茅屋,栅栏中开简单的衡门。
用竹篾笼实以卵石,做成桥墩,上架梁铺板做成桥面。
一座桥面隆起的小桥。
▲ 对岸沙洲边一所住宅,前院四合,正堂后廊通茅草后堂,也是个标准中型住宅。近处岸边一所开敞悬山厅,山面可见叉手蜀柱,山墙靠前檐都开个直棂窗,山墙上部有的也开着一排较低矮的直棂窗,即营造法式所说“施之于殿堂后壁或山壁高处”以通风偷光,而非看窗。还可见斜方格窗。
山崖边的一处大宅,一间山门之内是个空旷的小平台,通往正门,院内工字型台基上,前堂三件悬山,廊子后接二层歇山楼。
深山藏古寺。远处隐隐约约有一处宏大的寺院,海市蜃楼一般在云雾中浮现,前殿后殿都是面阔五间的楼阁,中间连接两层廊子,形成工字殿,左右配殿也是楼阁。
一个大院。主屋和前厅都是干栏式,似乎是个水庭。主要建筑正面次间的窗户,几乎都是斜格窗。
岸边一所中型住宅,门屋之后横着工字型主屋 后堂为茅屋。
分前后院,前院有人在打扫,过茅顶中门是内院,内院一侧一栋工字房,前厅歇山,庭前搭起编织遮阳棚,另一侧一栋三间悬山房,山面平梁上可见睒电窗,也是闽中至今的常见做法。
江边泊着两艘船。
一处大型住宅,主屋为双层歇山楼阁。一侧有工字型房屋,前厅屏前双人对坐。
横跨山溪的水磨,先在溪上用砖建设拦水坝,坝上建屋,下设水轮,后有水闸。
正堂屏风前坐着主人,仆人站立一旁,堂前东西两厢,堂后正中有草庐,西北角一栋茅亭,四周围以竹篱,攀满藤蔓,院外千竿竹绕,很宜人的一处院落。
山崖之后有一处山村,跌落的瀑布上横跨几所桥屋,有二人对坐厅中,简直就是流水别墅。
工字型的瓦屋向水面伸出一栋开敞的水榭。瓦屋中廊前后檐各加建编织凉棚。
桥头村口,临水一栋悬山茅屋四檐挑出木骨席心引檐版,使外观变成类似歇山的效果,山面还开了两个小孔。
一座大规模木构长桥,桥身三柱并列,上架三梁为一组,全桥由三十三组构架支撑。桥面架木板,两侧木勾阑。桥身两端向中央高起,中建十字形二层亭屋,绕以蓝色帐幔。
水湾边的一个小渔村 伸出一两所干栏水榭。
村口有桥横跨山溪,桥以砖为基础,上立木柱,架梁铺板,桥面建四坡亭,四角有编织墙面,檐下出编织引檐。篱墙中开门,村中瓦屋茅舍数所,估计是一家。
这是一个坐落在溪岸园林般的梦幻宅院,主体又是工字型的住宅,门屋正前方,还建了一栋水榭。另一侧也延伸入水面建了一所亭榭。
王希孟以自己全景式的视觉想象力和天才般的创造力绘制此图,留给世人无限的赞叹与惋惜。 内容出自转载,我们致力于精彩内容推送,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来自: 东方竹马 > 《书法国画篆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