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对揭秘天下第一毒村:村支书制毒 警察贩毒

 剑舞彩涅磐人生 2015-10-06
警方查获的毒资、枪支等。
警方查获的毒资、枪支等。

  在此次广东警方的统一行动中,不仅是异地出警,而且甚至启用了直升机。


为何陆丰在警方屡次高压打击整治下,仍然顶风作案,甚至更为猖狂?重拳出击之后,“毒窝”是否会得到彻底的整治?

  “战果是历史上最好成绩,但相对于陆丰冰毒泛滥成灾的情况,仍只是冰山一角。”省公安厅禁毒局政委邱伟说道。

  文/记者李栋、陈正新

  14名“保护伞”同时落网

  “该村制贩毒如此猖狂,与该村村干部不无关系。”省公安厅副厅长郭少波说。此次行动中,包括头号目标人物博社村党支部书记蔡东家在内的14名干部也涉案落网。

  警方抓捕1号目标蔡东家颇费了一番心思。据了解,警方此前通过多种方式,试图让蔡东家离开陆丰进而实施抓捕,但都没有成功。

  抓捕行动前一天,在当地镇领导的配合下,通知蔡东家参加县里的会议,以实施抓捕。狡猾的蔡东家虽然口头上答应前往,私下却携巨款前往惠州,欲“捞出”因制毒被警方抓获的堂弟——博社村制贩毒“开山元老”蔡良火。在掌握其行踪后,警方于去年12月29日凌晨1时抓获蔡东家。

  据群众举报和相关案件指向,蔡东家早年曾参与制贩毒品,近几年则藏身幕后,充当制贩毒品“幕后老板”。警方来查时,他经常能听到风声让人提前防备,当村里有人因为制贩毒被抓,他又总能通过各种关系“捞人”。当地群众称蔡东家是“发家致富制毒鼻祖,恶贯满盈当今红人”。

  29日行动当晚,另外一名重要保护伞,博社村党支部副书记蔡汉武在家里睡梦中被擒,警方从其家中当场搜出冰毒350公斤,令执法人员惊愕不已。

  3名派出所所长涉案

  截至目前,当地查处的10宗涉毒违法违纪案件中,牵涉21名党政工作人员,包括3名派出所所长和部分民警。

  省公安厅禁毒局政委邱伟对比了一组数据:2011年整治以来,不到两年间,警方共侦破涉及陆丰制贩毒案件2100余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300余人。而在整治前的3年,从2006年到2008年,全国涉毒案件涉及陆丰的有1700多宗,可是在陆丰本地,3年侦破案件仅23宗,仅抓了25人,多数人取保候审,缴获的毒品仅25.15克。

  “在当地,民警工资不高,人少工作量大,一个月的工资1000多元,不到2000元,跟别人相比显得非常可怜。”邱伟坦承,这不是在为他们开脱。

  “所以出现警察参与庇护,收受红包,甚至直接参与犯罪的情况。”邱伟说,在过去两年中,已经抓了两个警察,他们直接开车去贩毒,或者偷运毒品。据悉,到目前为止,发现有多名警察参与其中,“有通风报信、违法办案、甚至是直接充当保护伞。”

  有数个制贩毒“堡垒村”

  陆丰制毒已有一定年头,1999年和2011年两次被戴“国帽”,是全国乃至全球制贩冰毒最严重地区。据了解,近3年来,陆丰制造的冰毒在全国查缉的冰毒份额中,从14%到16%,再到33.4%,目前已经超过40%,“来自汕尾陆丰的冰毒,已销往全国除西藏地区所有省份。”

  而近年来,全国破获涉陆丰毒品案件主要来自“三甲”地区,其中博社、西山、上堆、濠头、大陂、建宁等村是制贩毒问题严重的“堡垒村”。尽管此次行动战果是陆丰历史上最好成绩,但也只是撞开了冰山一角。

  打鱼月入一千多 提炼麻黄草日收两三百

  “生意做不做,关键看博社”,已经成为一些制贩毒人员探风冒险的“风向标”。

  为何严打之下,陆丰毒品不减反增?除了“保护伞”之外,邱伟分析说,当地多数村民致富观念偏移、民风彪悍叛逆,宗族势力霸道操控村务,已经形成相互庇护的利益共同体。

  博社村曾经流传一首顺口溜:博社毒村不得了,高压线路随处走,豪宅名车装探头,天天结婚花车俏,租用旧屋富流油,异味刺鼻污水流,法理难容脑袋掉,断子绝孙死翘翘。“生意做不做,关键看博社”已经成为一些制贩毒人员探风冒险的“风向标”。

  据了解,陆丰尤其是三甲地区多数村民从事出海打鱼、养殖虾蟹和种植荔枝行业,每月收入也就一千多元,而如果去参与挑拣提炼用于制造冰毒的麻黄草,每天收入可达两三百元,很多人因此卷入了制贩毒的外围圈子。

  毒品的巨额利润,让不少村民难以抵制“诱惑”,当地甚至出现不少整条村都制贩毒品的“堡垒村”。“参与制毒、贩毒,成为村里有些人快速致富的手段。”禁毒人员说。

  此外,近年来,犯罪分子制造冰毒的原材料从麻黄素、麻黄碱复方制剂、麻黄草到溴代苯丙酮,生产工序越来越简单、周期越来越短、产量越来越大,导致制贩毒问题更加复杂和严重。

  广东省公安厅禁毒局政委邱伟说,过去制作冰毒只能从成品药中提炼麻黄碱,国家加强管控以后,这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如今制毒分子从内蒙古、新疆等地购入麻黄草进行提炼,或者直接从福建等地购入化学品溴代苯丙酮进行加工,制成麻黄碱。25公斤麻黄碱经过三五个小时的简单加工,就可以变成20公斤的冰毒。现在,不但生产周期越来越短,而且产量越来越大。

  近两年,陆丰冰毒产量上升,价格一直下降。2013年下半年,陆丰地区的冰毒产量直线飙升,价格从25万元/公斤降到2~3万元/公斤。

  留驻400武警进行公开查缉

  重拳出击之后,下一步如何整治?省公安厅副厅长郭少波说,接下来将查实固定证据,查缴涉毒资产,查清犯罪事实,全力缉捕逃犯,不断扩大行动战果,“还要组织开展二次抓捕、三次抓捕以及多次抓捕行动。”

  据悉,汕尾、陆丰等地公安机关正在组织精锐力量,开展连环滚动打击,重点对博社村内外涉毒场点开展全方位围剿清查;省公安边防部队将留驻400名警力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在甲东、甲西、碣石、南塘、陂洋检查站和博社村周边等重要路段开展为期1年的公开拦截查缉工作。

  如今,陆丰市人社局主任科员蔡水宝已到村中兼任博社村党支部书记,并策划组织召开党员生活会,从村小学校长、年轻党员、退伍军人中选任党支部成员。特别要确保不能再有涉毒或其他社会问题的人进入党支部,以加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一毒村”是如何炼成的?

一个“制毒村”竟然能招摇“成长”,它何以成为今天的模样?

发家致富的“迫切愿望”下,法律与道德被无视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陆丰市甲子地区就被国家禁毒委列为全国17个毒品危害重点地区之一,当初贩卖冰毒现象时有出现,后经历警方的系列扫毒行动,当地毒情有所缓解,一度让陆丰不再列为国家禁毒委挂牌的重点整治地区,但此后毒情反弹,缉毒形势趋于严峻。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弹,一种解读认为可追溯至该村的“传统”,媒体的报道提到,“早年该村以拐卖妇女和走私这些违法犯罪行为起家并'发财致富’的人,影响了村里的整个风气。”而地方的禁毒工作汇报也有类似的表述:“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整体素质低,存在利益驱使和'一夜暴富’的思想。”

劣币驱逐良币,基层政府成为保护伞,守法村民生活难以为继

博社村的制贩毒活动多为“家族式”经营,不少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制毒也结成了“利益链”,只要村里村外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村民被煽动出来围聚、堵路拦截,甚至是暴力抗法,让当地禁毒部门头痛。根据媒体报道,原博社村支部书记蔡东家、副书记蔡汉武等村干部涉毒落网,也暴露出博社村制贩毒活动的“保护伞”问题十分严重,当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同样成为涉毒重点村的西山村,甚至长期没有村“两委”班子。

从该村毒品加工分工明确,老弱妇孺全参与,以及广东省公安厅证实整个博社村内有两成以上家庭直接或参股从事制贩毒活动这些信息不难看出,制毒在这个村子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地方产业。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毒品可能带来的罪恶被消解,犯罪成为一种文化气候。博社村这种文化独特性与外界格格不入,它也必然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村里守法成本高,守法村民生存艰难等现象颇为普遍。

村民的“团结”是基于血脉,更是基于利益

博社村只有“蔡”姓,文化封闭性不可忽视,但若简单将犯罪行为全然归咎为地方文化特色,恐怕太过牵强。尤其是部分村民所缔造的“共同体”,稍作分析就不难发现,当地村民对待毒品问题,以及与执法者对抗期间所表现出的团结现象,既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表面上看,村民的团结是基于血脉,而真正主导这种团结现象的,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它是人逐利冲动的结果。

那些手握AK47的村民处在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但他们在履行“防卫”职责的时候,则是“职业群体”,他们“战斗”过程中的团结,用社会学术语来说是“有机团结”,即一种利益考量和分工合作所导致的团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