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见“时光机” 图说上海 腾讯·大申网

 yezhu8888 2015-10-07
 
 11位老人,平均年龄58岁,在安福路300号深处,用最原始的手工装配着曾经无数中国人记忆中的“时光机”。他们能闭上眼睛摸着相机任何一个零件对号入座,他们笑称自己为“中国照相机国家队”。 
 朱生根,今年58岁,81年开始和相机制造打交道,是11位“老法师”之一。他的父亲朱宝年是中国第一批相机生产者。从当初碰触相机零件时的手忙脚乱,到今日熟记于心。 
 关于海鸥相机的故事常常会被人们反复提起——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曾卖血为买海鸥牌照相机,并由此开始记录影像,赢得人生转机。 
 说起老的双反相机,上点年纪的人马上会想起那双镜头反光,从上往下俯看取景框的“方砖头”。 
 这架照相机是1958年1月,由刚成立的上海照相机厂生产。按德国1938年生产的“徕卡”ⅢB型照相机仿制而成的。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照相机工业开始形成,因此具有“零的突破”之划时代意义。 
 自此之后,海鸥4型、海鸥DF型等一批经典相机陆续涌现,造就了整个七八十年代的“海鸥”盛世。海鸥最辉煌时,员工高达6000多人,年产值10多亿元,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照相机厂。 
 与当时所有梦想一样,海鸥相机一面背负荣耀,忠实记载着中国相机50年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也经历着坎坷,于九十年代末淡出相机市场,中国相机产业一蹶不振。 
 手工装配相机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儿,407个零件在以前传统非数控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经常碰到个别零件精度不足的问题,往往就那么几丝的偏差,直接影响到相机装配后机械部件运作的协调和寿命。 
 而装配的工具,也都只有一些普通的螺丝刀、钳子。每个师傅有一套他们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不少工具为了使用顺手还被缠上纱布胶带,长年使用以后更增加了那份陈旧感。 
 现代的机械加工和装配生产行业,依赖大量的数字化自动化设备,从大中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开始,就没有这样手工装配的传统工艺学习,也很少有年轻人有兴趣和耐心来学习这样一门手艺。 
 大约三年前,曾经有过二个年轻人信心满满地拜师学艺,但是经过近一年的反复操练,尚不能准确说出每个零件的位置,更不要说掌握完整的装配操作经验,最后还是遗憾地退出了。 
 所有的工人师傅们都不希望近四十年练就的手上功夫就在他们这最后一代“国家队”手里失传,但是要带出一个徒弟来,谈何容易! 
 对许多中老年人乃至80后而言,“海鸥”二字总能跟他们的美好记忆紧密相连——无论是与恋人牵手携行的幸福时刻,还是阖家欢聚一堂的开怀瞬间,都被那些珍藏的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 
 再见“时光机”,除了敬佩,还有些遗憾。如果失去坚持,如果失去后人,用不了多久,“时光机”可能真的会与我们再见了。
再见“时光机”
杨磊/图 王骅/文(媒体转载须经腾讯大申网及作者授权)

11位老人,平均年龄58岁,在安福路300号深处,还在用着最原始的手工技术装配着曾经无数中国人记忆中的“时光机”。工作四十多年,他们能闭上眼睛摸着相机任何一个零件对号入座,他们笑称自己为“中国照相机国家队”。朱生根,今年58岁,81年开始和相机制造打交道,是11位“老法师”之一。他的父亲朱宝年是中国第一批相机生产者。从当初碰触相机零件时的手忙脚乱,到今日熟记于心,朱生根见证了“时光机”的兴衰。
关于海鸥相机的故事常常会被人们反复提起——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曾卖血为买海鸥牌照相机,并由此开始记录影像,赢得人生转机。海鸥相机更是记录下那个时代美的奇迹,在当时著名摄影师肖泉手中的那架海鸥相机中,留下八十年代艺术圈里非常抢眼的一个女子——易知难的照片,成就美丽的永恒。说起老的双反相机,上点年纪的人马上会想起那双镜头反光,从上往下俯看取景框的“方砖头”。对于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节衣缩食好几个月终于换来第一台相机的兴奋狂喜,和镜头面前昂首挺胸的纯真笑容,都是专属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这架照相机是1958年1月,由刚成立的上海照相机厂生产。按德国1938年生产的“徕卡”ⅢB型照相机仿制而成的。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照相机工业开始形成,因此具有“零的突破”之划时代意义。自此之后,海鸥4型、海鸥DF型等一批经典相机陆续涌现,造就了整个七八十年代的“海鸥”盛世。海鸥最辉煌时,员工高达6000多人,年产值10多亿元,从松江中山路工厂往返市区的大巴就有70辆,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照相机厂。与当时所有梦想一样,海鸥相机一面背负荣耀,忠实记载着中国相机50年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也经历着坎坷,于九十年代末淡出相机市场,中国相机产业一蹶不振。
手工装配相机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儿,407个零件在以前传统非数控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经常碰到个别零件精度不足的问题,往往就那么几丝的偏差,直接影响到相机装配起来后机械部件运作的协调和寿命。所以在装配中需要对这些先天不足的零件再加工,这完全依赖于老师傅们的经验和过硬的手上功夫。这也和我们现代生产企业的精确数控加工和自动装配流水线完全不同的概念。手工装配相机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儿,407个零件在以前传统非数控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经常碰到个别零件精度不足的问题,往往就那么几丝的偏差,直接影响到相机装配起来后机械部件运作的协调和寿命。所以在装配中需要对这些先天不足的零件再加工,这完全依赖于老师傅们的经验和过硬的手上功夫。这也和我们现代生产企业的精确数控加工和自动装配流水线完全不同的概念。而装配的工具,也都只有一些普通的螺丝刀、钳子。每个师傅有一套他们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不少工具为了使用顺手还被缠上纱布胶带,长年使用以后更增加了那份陈旧感。有些人看到这些工具不以为然:这不是和我们家用的尖嘴钳螺丝刀一样吗?工具是一样的,这也完全不同于与现代生产企业的精确数控加工和自动装配流水线。。现代的机械加工和装配生产行业,依赖大量的数字化自动化设备,从大中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开始,就没有这样手工装配的传统工艺学习,也很少有年轻人有兴趣和耐心来学习这样一门在其他工作岗位上并不能发挥作用的手艺。大约三年前,曾经有过二个年轻人信心满满地拜师学艺,但是经过近一年的反复操练,尚不能准确说出每个零件的位置,更不要说掌握完整的装配操作经验,最后还是遗憾地退出了。师傅们上了年纪,这些细如发丝的零件,在老花镜下尚能看清拿准,但是谁能确保五年后,十年后这副老花镜还能帮得上忙?所有的工人师傅们都不希望近四十年练就的手上功夫就在他们这最后一代“国家队”手里失传,但是要带出一个徒弟来,谈何容易!对许多中老年人乃至80后而言,“海鸥”二字总能跟他们的美好记忆紧密相连——无论是与恋人牵手携行的幸福时刻,还是阖家欢聚一堂的开怀瞬间,都被那些珍藏的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
再见“时光机”,除了敬佩,还有些遗憾。如果失去坚持,如果失去后人,用不了多久,“时光机”可能真的会与我们再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