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资料︱浅谈各历史时期“玛瑙珠”(一)

 山桑漆园 2015-10-07

古玩鑫

最实用最有价值的古玩公众号

每日发布专业古玩文章 帮助提高收藏鉴赏能力

还等什么呀 赶紧关注吧

玛瑙珠
玛瑙概念分类:分为:东红、南红、冰糖、红缟、巴西、天珠、西玛、战国玛瑙环、辽玛(含唐玛)、清代玛瑙、中亚缠丝。(南红摩氏硬度6.5~7,比重为2.55~2.91,折光率为1.535~1.539)
玛瑙,Agate,化学成分为SiO2,石英的变种,是由二氧化硅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石英的一种。;可含有Fe Al Ti Mn V等元素,呈现出各种颜色,呈同心圆状和规则的条带状。宝石界将其中具有同心层状和不规则纹带、缠丝构造的隐晶质块体石英称玛瑙。组成玛瑙的细小矿物除玉髓外,有时也见少量蛋白石或隐晶质微粒状石英。严格地说,没有纹带花纹的特征,不能称玛瑙,只能称玉髓。
这当然是一份科学的解释,但是这个解释实际上对于古玩行而言几乎是无意义的,最大的反例就是西玛







西周-战国的一种玛瑙珠子,几乎所有的西玛都是单色而没有纹带状特征的,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玛瑙品种之一。
西玛的真假总结了两点:第一光度。第二孔
这些左面的是假的,右面真的。横切面打磨痕迹 和磕碰做的已经很好,我由此建议,暂时不要看 横截面了。

下面 看看整体光度上面一串是假的:

西玛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孔 先上两个真的先上两个真的先上两个真的

下面 是真假孔 做一比较 左面一个是假的


另外 再上一张孔道对比的照片~!
相信真假不用多说 大家都能看出来

上两张 集体照片~!
先看看 新的~!

什么是东红?
图A为红色的东红,图B为无红的冰糖,非常保守的说,图B的价格会是图A的50倍-200倍甚至更多。
A:

B:

东红玛瑙——中日的OEM

下图清东红仕女,虽然是东红,但也很漂亮,小几千总是要的,年份在这里。如果是好的红玛瑙料子这样的东西是要大5位数的:

清东红帽饰,这是我们平日最常见的清代玛瑙制品,很典型

现代东红玛瑙炉,千万别觉得它大就要贵。千把两千的价格已经是零售价了:

现代东红仿汉璧。这样的颜色也是现代东红的一种重要颜色,重灾区之一,常见刻上春秋、汉、辽金的纹饰,当成古董出售。若是吃透了东红料子的各种表现,就会条件反射的“不对”,压根不需要任何理论:

现代东红双鹅。这种也是重灾区。看了上面的简介,就明白东红未必是纯红色的,加热技术同样可以做出不那么红的色彩,也同样可以做出局部红的色彩。这样的东西欺骗性就在于用的是阜新产冰糖、或者较细腻的巴西玛瑙作为原材料,让人产生温润感觉,将其划入东红应无问题。这样的东西会有相当比例的藏友当作清玛瑙在玩。其实这样的东西零售价只有几百元:

现代东红珠。也算重灾区。我这里选取的照片是未做旧的,在磨光做旧之后,类似料子的珠子被当成高古珠子的也不少见。这类料子和上图(现代东红仿汉璧)差不多的,原料用的是巴西货或者是档次更低的黑龙江产工业玛瑙:
红缟篇:——血染风采

红缟玛瑙又名鸽血玛瑙、鸡血玛瑙
山西博物馆的红缟:

缟丝视觉上是重叠形成的

看上去如同油画颜料无数次涂抹而成(实际上类似也是这个过程,只是并非人力使用颜料,而是大自然使用岩浆)。谈起这点的原因是因为唯一和红缟有类似之处的品种是一种同样较为罕见的红鸡肝玛瑙(见下图)。

但是红鸡肝玛瑙的视觉结构更类似于水草玛瑙(后文将另作介绍),或者寿山石中的朱砂,有了解后也不易混淆的。从西周开始,我们在零星的组配中可以发现一些红缟的珠子,不过数量的比例非常微小,更类似于一种无意所为。是作为西玛(后文将详细介绍)的一种替代品存在的。但这种情况很快就发生了逆转。时间进入春秋,红缟的春天似乎瞬间到来。在这以后直到战国晚期的500多年中,红缟似乎成为了整个社会高层审美追求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整个中国北方都涌现了诸多的红缟珠和红缟环,并且在考古记录的统计中,出土墓葬的平均档次都相对很高。可令人惊奇的是,战国晚期到秦汉时期,红缟的用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类珠、环类红缟制品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红缟不再作为纯装饰品与其他玉器类制品配合使用,而更多的使用在装饰和实用并行的剑饰上,并且单独使用。这是玛瑙真正独立作为玉器一个品种的重要的里程碑,自此以降,玛瑙与和田玉彻底分家,玛瑙从此以后真正作为一个独立品种屹立于中国的泛玉器(或者称为半宝石)之林。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秦汉时期的红缟选料的审美观似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的红缟制品的选料更多的出现了红白相间的原料。其中红料部分的红度也出现了下降,在白料中也出现了水晶化、半透明化的趋势。并且产生了原始的玛瑙俏色的取向,这一点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连云港博物馆馆藏的一件红缟剑饰(图)

就很典型的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
王者归来
红缟的产地同样是一个谜题,学术界对于红缟的探讨几乎为零,更无定论,只能从考古记录中发掘一些蛛丝马迹。个人做了个大致的统计(因考古报告公布程度和缺乏图片等原因,再加之个人对于考古记录的搜集也不可能全面,这肯定是个不完全统计),统计标本为红缟中最容易见到的红缟珠,标本数量41处。大约有50%或更高比例出现在今河北地区,其余约40%分布在今山西东南部、南部、山东西部、内蒙中南部、河南北部、安徽北部这一大片区域,基本属于今河北地区辐射区。剩余极少量的分布于今辽宁西南部、江苏、以及当时的楚文化区域。
我们虽然很难根据这种统计得出一个结论,但仍然可以找出一个以当时燕赵实际控制区为中心的一个辐射区域。我们也参考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在战国时期,燕赵区域的玛瑙主要有两个产地,一个是今天的阜新辐射区(扶余和挹娄)进贡的“赤玉”,一个是河北省(蔚县、宣化等)自产的“琼玉”。参考现有玛瑙标本进行比对来说,红缟并不符合东北产玛瑙的一般特点,在未出现新的考古证据的情况下,基本可以认定红缟的产地位于今河北、山西东部、山东西部这一区域。在认可这个产地的情况下,从今日的河北产玛瑙的状况而言,也基本可以认定红缟的大型地表矿藏已经绝迹。
红缟的表现也会根据产地出现细微的区别,以河北中南部的料子为最佳,通常表现为血色鲜艳,层次更多,并在红色中伴随黄色缟丝的概率更大,在出现白缟时水晶化程度较低。其次的是河北和山西交界区域的料子,血色同样鲜艳,并且血色的分色更细,有类似水墨画的效果,但较少见到黄色缟丝,比较多的出现白色缟丝的情况,并且容易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水晶化。其中质量比较差,也同样是最有特色的河北和山东交界区域(或者直接就是山东本地)的红缟,红色较暗,红色比例也较少,并通常伴随着水草纹(图)

这实际上也就是今日市场对于红缟优劣贵贱的大致的评价基础(但并不代表当时社会的审美标准)。
在红缟的价值重新得到收藏界认可的短短2、3年内,大量的新仿红缟制品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在此之前,藏家只需要认识红缟的料子和有一些基本的分辨新老玛瑙的常识就已经足够了。这一点现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当前市价而论,春秋-汉红缟制品的价格是现代红缟仿品的20-50倍,这种巨大的利润空间让作伪者动力十足,并且。据说这些红缟原料大部分来源于河北省内和山西省内的地表零散遗存(这一点无处考证,只能通过总结红缟原石卖家和新红缟制作者的讲述得出,未必准确)。这些红缟原料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料质老化的情况(图),就给鉴定制造了更多的难题。

先就新老红缟的几点重点做几点简易的说明:
一、到代红缟作为当时最高档次的玛瑙品种,通常伴随着都是极高超的打磨和抛光技术,初看和现代红缟并无实际差异。只是几乎所有的老红缟都是使用兽皮抛光,而且抛光速度较慢,表面会产生不完全同相的断续打磨痕(图)

而现代红缟通常抛光速度会较快,产生更加连贯的打磨痕迹。视觉效果上会有宝光和贼光的分别。但这一点没有量化和比对基础下,很难作为鉴定标准。
二、同样是源于上一点提到的极高的表面光洁度,所以到代红缟是完全可以不存在风化纹的。但是收缩形态是必须的(图)。

三、红缟和大部分玛瑙一样,实际上是可以产生包浆的,只是包浆的表现方式和玉器不同,这一点是鉴定红缟新老的最重要指标;
四、红缟是质地最为紧密的玛瑙品种之一,到代红缟的崩口既不会产生以东红为代表的玻璃碴状崩口,也不会产生以南红为代表的片状纹崩口,它的崩口会更加柔和(图)。

五、由于质地紧密,到代红缟的孔洞内部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崩口,根据笔者所见的经验,孔洞也不会呈现很明显的喇叭状,几乎都是双面打钻,和所有当时的孔一样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台阶。而且到代红缟的孔洞内部会产生比较厚重的包浆,甚至比表面更加厚,这一点新仿品很难做到。
六、到代红缟玛瑙的基本会顺着红缟的红色面来开料,把尽可能多的血色留在表面呈现,新仿红缟制品由于成本核算方面需要省料、就料的特点,常常会把缟层开到表面。这一点鉴定绝对属于偏门,不科学,但有时候还蛮有用滴。

南红

南红玛瑙是因其产地而得名的,具体产地主要是云南,其次是甘肃和四川。
  南红很早前就被人们开采利用了,玛瑙的古称“赤玉”就应包括南红玛瑙。
南红玛瑙,常见的颜色为甘肃的柿子红,大红,粉,也有不常见的紫红,以及这些颜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变化色,包括接近透明的无色,都大致的定义为南红的颜色范围。颜色质感为胶质,除柿子红、大红以外的颜色都是由极细小的点状物构成。这种点状结构,在放大镜和相机微距下极为明显。而其白色的纹路多少则看情况,有像丝带一样的纹理也有白红相间一半一半。南红除了白色纹路及透明、半透明外有时会夹杂一些伴生矿,多为白色或无色水晶。
  南红玛瑙颜色鲜艳,质地细腻。在清乾隆年间,柿子红色南红玛瑙就开采绝迹了,现在传下来的南红玛瑙大多是汉到明,曾见过一高古粉色南红管。近年来开采出的南红矿绝大多数为粉色,偶有大红色,但数量极少。
分辨方法
【颜色】:南红玛瑙,常见的颜色为甘肃的柿子黄.(橙红),大红, 粉.也有不常见的紫红,以及这些颜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变化色,包括接近透明的无色,都大致的定义为南红的颜色范围.而其白色的纹路多少则看情况,有像丝带一样的纹理也有白红相间一半一半.这里注意,南红的纹路十分锐利,所有的纹路转折时候都会有明显的角度,(一个判定的重要标准之一)给人一种干净利索的感觉.(即是说红白分明!)南红除了白色纹路,红色向透明渐变以外不会有其他变化,(有时会夹杂一些伴生矿,为黑色或深绿色) 。
【质感】:质感上,南红是胶质的.就算全红的珠子也不是不透光的,可以看到颜色由内到外是通透的,一致的.反言之,就算无色的珠子也有种朦胧的感觉,这里注意,这种质感是暂时无法作假的,除非老料新工.所以假南红基本都是做纯红的
  风化纹:珠子外表上,大部分老珠,特别是老玉髓/马瑙珠都会有半月形的风化纹.这种纹路主要是因为长时间使用的原因,天珠和其他高价值的老珠已经出现新仿的敲打制成的风化纹,但是可明显看出和表面包浆不符,而且大小统一,呆板,纹路深处无光泽(月牙形内部,老风化纹月牙内部是有光泽的)但这里注意,暂时没发现大批量产的染色南红做有风化纹,大部分都是直接高温烧色时候做出的玛瑙表面的裂痕。
【形制与包浆】:形制上,常见的有橄榄型,圆形,南瓜性,片形.以及多面珠(6棱,8棱,12棱.等等)还有各种雕件现在市面上主要作假的为橄榄形以及圆珠,还有,注意老珠子在几百年的使用中也是和其他珠子穿在一起,所以打孔处的两端大都会有像切面一样的磨损;
包浆上,现在已发现真珠子也有干涩的情况,但决不是新仿珠子或新工珠子那种明显的抛光表面,老珠包浆始终油润,自然,(这点所有老玛瑙,玉髓通用)。
【打孔以及孔内】:南红玛瑙的打孔很有特点,可能为大料先双面打孔再出珠(孔不会很小),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所以,孔内因为磨损十分光滑,如果发现孔内有明显螺旋纹而且有白色粉末状,即可判定有新工或染色南红的嫌疑。
红玛瑙原石:

此种通常产于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色浅

元代玛瑙:

一、甘肃产南红,(以下简称甘南红)。甘南红色彩纯正,颜色偏鲜亮,色域较窄,通常都在橘红色和大红色之间,也有少量偏深红的颜色。其中的雾状结构出现的概率较少。无论是红色部分还是白芯,都具有更好的厚重感和浑厚感,相对类似于水彩颜料。一般认为甘南红的质量是南红中最好的.

二、云南产南红,(以下简称滇南红)。滇南红的色彩艳丽,但是色调偏灰调(美学意义上的灰调,而非灰色),颜色方面色域较宽,可以出现从粉白、粉红色、橘红色、朱红色、正红色、深红色、褐红色等等红色调。视觉效果上容易出现表面雾状结构(或者说霜状结构),看起来有稀糊感。且雾状结构中雾易靠白调而非红调。出现白芯的部分容易出现半水晶质特征。相对类似于水粉颜料。(下图是比较极端的例子)


(下图选取了一张混杂着甘南红和滇南红的照片,黑色部分代表典型的甘南红,黄色部分代表比较典型的滇南红)

三、滇红,这个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红玛瑙品种,是一个偏重于历史性的概念,其涵盖的历史几乎伴随着整个滇文化的历史,本文中将不做详细介绍。但是滇文化使用的红玛瑙中,有一定比例的料子都十分接近或者就是滇南红(图)

只是因为审美观的不同造成选色的差异,而并非品种的差异。所以特此说明,在滇红中符合南红特征的都可以划入南红探讨范围之内,这是两个部分重叠的概念,并不矛盾。
四、新南红,就是所谓的老料新工的南红,这个在这一两年的南红市场很普遍,过去玩南红只需要认识料子就可以了,现在已经需要有辨别新老的能力了。新南红使用的都是老料的地表零散遗存,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有大型地表遗存的发现。新南红的料子有九成或更高的比例都来自云南,这个也应划入南红范围之内。
五、新坑南红,这个更多是一种商业称谓,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我们对于什么是南红的划分,其实是基于“种”的概念来划分的,也是根据矿藏的共生关系所来划分的,特别提到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过于苛刻的标准,比如红度的标准、浑厚程度的标准来衡量是否南红,这也许是并不科学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同一块原料中难道红的部分就称为南红,白的部分就不算么?(图:南红原石)

当然,更普遍的是过于宽泛的标准,不管三姑子六姨子都统统收容进来。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了。
南红——如果历史可以还原
在距今3000年的成都金沙,一群三星堆那场战争的胜利者、一群来自于遥远的黄河下游泛良诸文明失去家园的流浪者,也许还有一群可能是闪米特人后裔的中亚西亚游荡者以及一群印巴次大陆的贸易者,共同创造了中国最为灿烂的青铜文明之一——古金沙国。某一日,某位金沙国的能工巧匠沿用了三星堆先民使用贝币的传统,制造出了当前存世最早的一件南红制品——南红贝币,图,这枚贝币现在被保存在古金沙博物馆。

时间流淌至距今2500年,伴随着古金沙国神秘的销声匿迹,同样神秘的古滇国慢慢兴起,他们有了和南红产地更加接近的优势,包含了为数众多的南红的红玛瑙的使用似乎贯穿了整个古滇国500年的历史。在第三代滇王国的最高统治者庄?之孙眼中,南红成了平淡生活中的艳丽色彩,他要求匠人用南红雕刻了甲虫和牛头,并将这心爱的玩物带进了石寨山M12号墓(图)

自此以后,南红在古滇国的历史中就很常见了,南红被制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长素管,有的甚至饰以来自古印度河谷的蚀花技术,可以想象这些美好的南红被戴在这些神秘的颈脖上的鲜艳。看看李家山(时代相当于中原的西汉)M47号墓的图:

博物馆的介绍说这是“珠被”,是“珠襦玉柙”中的“珠襦”,与中原的“玉柙”(玉衣)并列排列的奢侈品,看看其中是否能够找到南红的踪迹呢?(敬请期待)


文章精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雅致生活

煮茶 | 焚香 | 挂画| 插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