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小评“枫泾题材创作灯谜大赛”佳谜

 王虎应六爻求真 2015-10-07
首届上海灯谜艺术节,于2008年的春节期间在上海金山古镇枫泾举行,受到海内外谜人热情的关注和支持。除了紧张火爆的“全国谜王争霸赛”外,还有能让广大灯谜行家里手一展才艺的“枫泾题材创作灯谜大赛”(下称“创作大赛”),大有“谜坛盛事数枫泾”之势。就“创作大赛”而言,在短短的十几天内,就吸引了300余位海内外的谜家参与,他们共计创作的4000余条力作。经过上海灯谜艺术节组委会评委们多次轮番筛选,才艰难地评选出佳谜30条。那些妙筑佳构字字珠玑,耐人品赏。笔者想趁这次第二届灯谜艺术节举行“论坛”的机会,试图从剖析佳谜的过人之处入手,将那些获奖谜家如何以出新的谜技,玲珑的匠心,向广大灯谜爱好者作一次介绍。
    读了网上公布的“佳谜披露”后,其中的第一条谜就给我一个特别的感觉。倒不是因为作者是位女士,也不是因为是位外国华裔谜家,而是这条灯谜的本身。乍一看来,此谜似乎应该是一条用格灯谜。试看:
    男儿有泪不轻弹     (打枫泾特产一)   谜底:丁蹄     [马来西亚·邓凤鸣作]
    在此,作者是将谜底中的“蹄”字拆成“止啼”二字后,以“丁止啼”三字会意扣合谜面:“男儿有泪不轻弹”。 这儿的“止啼”之离,显然作者有一时难用传统谜格去对号入座之苦衷,因为如用“蜓尾格”吧,它又不是上下之分,若用“燕尾格”吧,它又不合“左右离析”之规。于是乎,干脆不用格扣,分段照应:以“男儿”会意扣“丁”,以“有泪不轻弹”扣“止啼”,合而成“蹄”。照某些墨守成规的谜人所信奉的教条来看,这条谜的特点是一半用拆字技巧,一半用会意手法,应贬之为“断句谜”。然而这次的佳谜排行榜,竟然以“断句谜”排在头条位置,我十分佩服评选委员的识见。其实,我们所见到的“分扣体”灯谜,无论其表现手法的特点是一半用拆字技巧,一半用会意手法,还是各部分皆用会意,抑或皆用拆字,都得断句相扣,照上述“教条”衡之,无疑都是“断句谜”。现在有不少谜人,对“断句谜”好像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断句谜”就是断气谜,会将全谜整体支解,丧失词意。还被武断地贬为“病谜”或“劣谜”。殊不知,“分扣体”也是成谜之一体,有的是不标“曹娥格”的“曹娥格”谜,有的是将“分字扣字”,扩大到“分字扣词”、“分字扣句”而已。关键是在于分扣后合成的谜面和谜底句意是否相连。倘若断截底句,分扣题面的相应部分,所合面句能达到意切辞顺;或者断面句为若干段,分扣底的相应字句,合成谜底能语通义合;这种颇具巧思的“分扣体”灯谜就是佳谜,岂可以“断气”二字一笔抹杀,须知灯谜扣合的手法应是多种多样的。
    其实,“断句谜”可以列为佳谜,也并非首届上海灯谜艺术节的评选委员所首创,早在80年前,近代谜家谢会心前辈在《评注灯虎辨类·刻画传神》里就著先鞭,在书中曾评定过两条“断句”佳谜,谨举其一:
    或出或处  (打《蒙经》一句)   谜底:有连山,有归
    谢先生还特意加了如下按语:
    题面“出”字,系两山连叠。“处”即“归藏”之会意,两“或”字,刻画两个“有”字,亦见合拍。
    他还在《刻画传神》一章的前语中,对所选佳谜之综评中有这样的说法:刻画一法,似属白描。细心研究,实有不同。盖白描如画家写生,须眉毕现。刻画如良工雕镂,斧凿无痕。  
    显然,他把今天所谓的“断句谜”,归诸“刻画传神”一品,与“会意”灯谜,平起平坐,丝毫没有不屑之诮,反而赞之为“如良工雕镂,斧凿无痕”。既然“斧凿无痕”,何“断气”之有?可见评论谜艺不能主观武断,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抱残守缺。
    最近,笔者还在网上看到由一位“紫紫”先生在《谜家柯国臻经典灯谜细赏析》评注一谜:    
    言其上下察    (打明代人名一)   谜底:谭启宗  
    原注说:“面出《中庸》第十二章:《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借之别义作:说它是‘察’字的上下部位。底人名中,‘谭’乃‘言说’之义;‘宗’字上部‘宀’、下部‘示’,正是‘察’字之一上一下。‘启宗’,犹言‘宀’与‘示’上下一结合,便启导‘宗’字成立也。”原点评曰:“清·企杜氏《龙山灯虎》中载有以‘宗’射四书句‘言其上下察也’一谜。此作则师古而不泥古,继承传统而不为传统所囿,大胆开拓,刻意求变,遂使旧的构思焕发了新的生命,诚可谓‘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评注者赞叹不已的柯氏“开拓”之作仍是“断句”谜,足证谜不论断不断句,刻意绾合得好者,皆可奉为佳构。
    本次评谜的第二个令我注意的是,至少有三条网络离合谜名列佳谜榜,占全数的10%。在以传统谜家为评选委员的谜赛里,这个比重也是较高的。网络灯谜多为“离合体”,题面上的文字可以无穷细拆、转向,也可以无须拆离就合为底上字素。网络离合谜的扣法多变,令人想起明代《千文虎序》对“独脚虎”的评语:观其用心之处,抽黄对白,谐声假意,辘轳拆白,街谈市语,千奇百怪,灿然无所不具。
    只是“独脚虎”用心之处在“会意”,而网络离合谜的注意力则放在拆字方面。试看下列一谜:
    几米漫画全上乘   (打上海名酒一)   谜底:金枫   [上海·孙鉴]
    面上的“全”、“几”直接作为谜底字素,“米”所离“木”与“几”合成“机”,余下部分“丷”与“全”合得“金”字。“乘”以乘法解而作“×”,“上”到“几”内而出“枫”
字。“漫画”则点出笔画的处理的(没有约束的)任意性。
    作惯传统谜的谜人,遇到有些命题创作往往视若畏途,因为在一批谜题中常要余下一部
    分不适合用传统谜法创作的素材。而网络中常见的“离合体”谜可以将谜底分字扣合,加以笔画处理的极高的自由度,有利于造出境界别开、灵动飞扬的面句。我们经常可以在互联网上欣赏到不少文采斐然的网络式的“离合体”谜,而其谜底往往是常令传统谜人望之却步的底材。当然,笔画处理的高度自由,无疑增大了猜射的难度,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实战练习,不少谜友已从熟悉到精通网络式灯谜,渐渐地爱上这类制难射易,能在短时间内破的揭底的网络式“离合”谜。人们在叹服网络谜家才思敏捷,谋面精巧的同时,欢呼这一新颖的创作方法让灯谜催发出勃勃的生机。
    众所周知,“增损离合体”灯谜,为谜语之祖。被推为文字谜鼻祖的曹娥碑阴“绝妙好辞”就是一条分扣体的离合谜。但是在灯谜亮相以后,增损离合体开始星光黯淡。被后世推为“谜圣”的民初谜家张起南,在其谜著《橐园春灯话》里曾指出:离合体“亦谜中正体。巧则有之,殊寡馀味。在古人作俑之始,见者诧为新奇,遂邀称誉,今则数见不鲜,反以此种为谜中下乘矣。”一些被传颂的增损离合,被评为“尚有意味”已是上好的称誉了。有的虽有“亦甚自然”之正面评介,但加上一个然后,马上转为“一语道破,了无剩义”的贬语。于是作为“亦正体”的“增损离合”谜要评成佳谜,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此次评选里增损离合谜竟达三分之一以上(包括网络离合谜,而“断句谜”以半条计);这是我认为的第三个特点。
    可是,“增损离合”谜也未必一定都是能够一语道破的,至少,我们这一代谜人,由于难与张“谜圣”那时的古文修养相比,在猜射用典谜(包括语典和事典)前,还是要请教书本或“谷歌”(可供检索用的网站)的。又如:
    孤树红万点,一江水三弯(镇名)  谜底:枫涇(繁体)  [台湾·台北  高武煌]
    谜面上下句平仄相协,是副五言对联。看到的下联,因读过繁体字,知道川之三弯为“巛”,加上“一”、“江”马上想出一个“涇”,并断定是“分扣”谜。且既是参与“枫泾题材创作灯谜大赛”,不是“枫泾”还能是什么镇名?果然是“一语道破”。但是猜谜哪能想当然。看到上联“孤树红万点”,先想到“霜叶红于二月花”,不就是枫树吗!这条又是“断句谜”?但又想到一树红万点的何止枫树,桃花、梅花、樱桃、酸枣、……均合,没有查到相应语典,只好另从离合体考虑:“孤树”扣“木”旁当无问题。“红万点”能够扣“风”吗?于是想起杜甫《曲江二首》有“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之句,但“红”字抛荒。只能请出“谷歌”,检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混江龙》里有“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句,加以宋 ·陈师道《赠王聿修商子常》 :“正须好句留春住,可使风飘万点红”句,都可以证实“红万点”能够扣“风”。得“枫泾”两字”。“一语道破”岂容易哉!
    传统谜人在以成句谋面上也是争论不休。有的认为“面用成语,不啻昔人代为效劳,供我此时所用者,若点窜涂乙便失本真。”主张面用成语当一字不易。当然也有提出“谜面宜增损成语,以求合拍”的修正。反对的则认为“抄袭成语,牵强拉杂,毫无价值”。此次评谜,成句谜(用语典)和 用事(典)谜数量相近。这是第四个特色。 其间有两条谜很有趣: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打上海枫泾文化名人一)谜底:程子美                                       [河南·安阳刘二安]
    不识杜甫     (打枫泾文化名人一)   谜底:程子美   [江苏·徐州徐伯顺]
    前者是“会意体”成句谜,用杜甫诗句,拢意相扣,后者乃“分扣体”自撰谜,以唐人杜甫和汉将程不识的名、字、姓互扣。二者皆与“增损离合”无涉,但均和诗圣杜工部有关;而今都登上了佳谜榜。于此,说明在灯谜创作上,手法是多元的,不必定于一尊,自缚手脚。我们说,任何谜体都能成谜,也都能成佳谜。
    谈到杜甫,不由让我想起他的传世名作《戏为六绝句》中对诗体优劣的议论。尤其第二首首句“王杨卢骆当时体”,清·杨伦(西禾)在《杜诗镜铨》里说初唐四杰“特借作影子”而已。窃以为其第五首首句“不薄今人爱古人”里的“今人”,指的正是“王杨卢骆” 四杰,也就是代表了“当时体”——当时风尚的诗体。“不薄今人”是说他们的“清词丽句”是不宜否定的。在“六绝句”的最后则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诗人在这里既强调了要锐意创新,但又要人们不忘继承传统。 
    有感于此,我们当慎对“断句谜”此类清末民初的“当时体”,尤其无必要跟着瞎嚷嚷地“哂未休”,应该认识到是那时候的一个创新。我们还看到:在清代中叶崛起的诗钟(一种以对句为能事的诗歌游戏),其扣合方法,相应灯谜谜体当属于“分扣体”,但他们并不忌分用“会意”、“离合”两体。民初的北派谜的“离合体”,也出现同时用“会意”法扣合,又在谜中存在将某字“离合”相扣。以灯谜而言,即使前人没有此类体裁,也不妨“自我作古”,以丰富灯谜艺术;更何况早有前辈谜家掌握并运用此体,还制出过“刻画如良工雕镂,斧凿无痕。”的佳谜,又有什么理由对其一味排斥、贬低呢?同样,作为正在兴起的网络式“离合”谜,也应作如是观。可以预想,总有一天,网络谜会与传统灯谜融合。只是,由于灯谜的载体是纸笔,而,网谜的载体是互联网,也许因为载体的落后,灯谜竟被网谜所融合。在电脑全面普及之日,除元宵灯节外的日子里,人们都坐在电脑前面和全世界传统谜人大玩网谜。所以,为什么传统谜人不能多研究研究网络“离合”谜的扣合特点,拿来丰富自己的灯谜谜艺呢?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二届灯谜艺术节,我期望:让首届上海灯谜艺术节 “枫泾题材创作灯谜大赛”的佳谜评定精神,继续对灯谜艺术的继承和创新起到支持和推动作用。而枫泾,将作为灯谜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新的出发地,让祖国的传统瑰宝——灯谜艺术不断的得到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