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栀子 临床配对应用 苦寒降泄能解肌肤之热

 transavia 2015-10-07

栀子原名卮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李时珍说:“卮,酒器也。 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性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主要功 效为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本品苦寒降泄,轻清上行能解肌肤之热;人气分而泻火,能泻心、 肺、胃火而除烦止呕,且善于清透疏解郁热,表里有热时可起双解之 效;人血分而凉血解毒,故可用于治血热迫血妄行的出血证。又因苦 能燥湿,自上达下,使湿热从二便分消,清上、中、下三焦的湿热,有清热利湿之功。取其解毒利尿效能,可治黄疸;以其凉血解毒作用,可治 血淋疮疡。

现代药理研究:栀子含栀子素、栀子甙,去羟栀子甙和藏红花素、 藏红花酸、熊果酸等。栀子煎剂及醇提取液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 分泌,并能降低血中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栀子除 有利胆作用外,还有促进胰腺分泌作用。栀子及其提取物有明显的降 低胰淀粉酶作用,而其酶解产物京尼平的增加胰胆流量作用最强,持 续时间较短。对胃肠道,认为京尼平对胃机能产生抗胆碱能性的抑制 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 压作用,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栀子——豆豉

【配对奥妙】栀子苦寒,降火泄热;豆豉辛苦而寒,主升主散,宣 散郁热。二药配对,栀子导热下行而清泄胸膈问烦热,豆豉透热于外 而宣解胸膈间郁热,一清一解,清解适宜,发汗解肌,宣透表邪,清泄里 热,解郁除烦。

【临床应用】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之身热不甚,头痛,周身不适 等。

2.温热病后期,余热未清,以致胸中烦闷,心中懊忱,夜不能眠者。

【用量用法】栀子:36克;豆豉:6~lO克。

【名医经验】胥庆华栀子、豆豉合用,出自《伤寒论》栀子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栀子甘草豉汤等方。用以宣胸中郁热,而除虚烦。 (《中药药对大全》)2.吴鞠 通桑杏汤,以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梨皮 配栀皮、香豉,治疗温燥伤肺引起的干咳无痰,唇干口燥、兼有身热,舌 红苔干者。(《温病条辨》)3.施今墨 治外感病,以“清”和“解”为要 法,清是清热,解为解表。即临证一面清里,一面解表。据患者临床表 现,辨清寒热的比重,分别给予三分清七分解,或五分清五分解,方可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此二药虽然简单,一以栀子之清,一以豆豉之解, 亦示后人治外感之大法也。(《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苦寒,能耗气伤阴,损伤脾胃,脾胃虚 寒者忌用。



栀子——连翘

【配对奥妙】栀子苦寒清降,轻清上行,外解肌肤之热,内清心肺三焦之火而利尿,儿能凉血解毒;连翘味苦微寒,轻清而浮,能透达表 里,长于清心火,解疮毒,又能凉解上焦之风热。二药皆为苦寒之品, 配对使用,相辅相成,共奏清心泻火、凉血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 1.风热感冒,心烦咽痛。

2.热人心包,高热神昏、烦躁不安,或口舌生疮、尿赤短涩者。

3.痈疡疮毒,烫、烧伤。(外用)

【用量用法】扼子:3~10克;连翘:6~15克。

【名医经验】 1.朱肱 连翘饮,以连翘、栀子配防风、甘草同用, 治疗风热感冒、心烦咽痛。(《类证治人书》)

2.陈师文 凉膈散,以山栀、连翘同大黄、朴硝、甘草、薄荷、黄芩 等伍用,治疗胸膈烦热、便秘溲赤、咽痛口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朱丹溪运用栀子、连翘配对组方的凉膈散治胃火上蒸之自 汗;《丹溪心法》也用于治风热上攻之耳聋。(《丹溪心法附余》)

4.喻嘉言运用栀子、连翘配对组方的凉膈散加菖蒲、远志等分, 蜜丸弹子大,21nx.com朱砂为衣,薄荷汤化下,临卧或食后服,取名转舌膏,治中 风瘛疚,舌强不语,心经有蕴热者。(《医门法律》)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苦寒伤胃,脾胃虚寒及痈疽属阴证者忌 用。



栀子——干姜

【配对奥妙】栀子苦寒清降,泻火除烦;干姜辛热性燥,善逐里 寒,长于温中回阳。二药伍用,一寒一热,辛开苦降,既能清上温下,平 调寒热,又能辛开苦泄,调畅气机。

【临床应用】 1.误下伤中,脾虚生寒而兼郁热不除所致之心烦腹 满,便溏等证。

2.心下痞结、咽膈噎噻,日久不愈,即成反胃之证。

【用量用法】山栀:6~12克;干姜:3~12克。

【名医经验】 1.张仲景 栀子干姜汤,以栀子十四个(劈)、干姜 二两,治伤寒,身热不去,微烦者。(《伤寒论》)

2.骆尤吉 一笑散,干姜(炒黑)、山栀子(姜汁拌抄)上用酒二盅, 煎八分,不拘时服,治心疝心痛及寒痛。(《增补内经拾遗》)

3.扬二气散,山栀子(炒)、干姜(炮)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二 钱,水一盏,同煎至五分,去渣、食后热服。治疗阴阳痞结,咽膈噎塞,状如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杨氏家藏方》卷六)

4.王怀隐干姜散,干姜二两(炮裂、锉)、栀子仁十四枚,上为散。 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薤白七茎,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稍热服, 不拘时候,治疗赤白痢。(《圣惠方》卷五十九)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心阴虚火旺苛忌用。



栀子——高良姜

【配对奥妙】栀子苦寒,清泄三焦郁火而消肿止痛,兼除烦止呕 之功;高良姜辛热芳香,善走里而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且止胃寒呕吐 噫气。二药合用,寒热并施,辛开苦降,山栀制良姜温胃而不致过热, 高良姜助火克山栀清热而不致过寒,共奏除冷积、调寒热、止疼痛之 功。

【临床应用】1.中焦脾胃寒热错杂,脘腹疼痛,胃中嘈杂似饥等 证。

2.下利后腹中虚痛。

【用量用法】 山栀:6~9克;高良姜3~6克,人煎剂宜后下,以 免降低药性,用量不宜过大,超量服用可出现头晕、眼花、口干、便秘、 尿少等毒副反应。

【名医经验】 1.胥庆华 山栀、高良姜配伍,出自刘完素《素门 病机气宜保命集》越桃散,以下利后腹中虚痛,不可忍者。王旭高认 为:“山栀从肺人肠清其郁热,良姜宣发胃阳,辟除冷积,阴阳和.痛立 止。”临证时,如遇辨证为寒热错杂的脘腹疼痛,可选用此药对。有时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药药对大全》)

2.金礼蒙越桃饮,大栀子三钱高良姜三钱,上和匀。每服三 钱,米饮或酒调下,其痛立效。治疗诸下痢之后,阴阳交错,不和之 甚,小便利而腹中虚痛不可忍者。(《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医林 方》)

【使用禁忌】 二药配对,高良姜用量不宜过大,因本品辛热性 燥,能助火伤阴,故胃火呕吐、心虚作痛等证,均不宜用。



山栀——姜黄

【配对奥妙】 山栀苦寒清降,性缓下行,既能泻火解毒,又能泄 热利湿,并有凉血止血之功。人肝胆经,可清热利胆而退黄。姜黄味 辛苦而温,入肝经通行气血而畅血中之气,破血中瘀滞而通经止痛。 二药配对,21nx.com相使为用,姜黄辛散行气祛瘀之性,可增强山栀疏肝利胆 之力。共奏清利肝胆,泻火解毒、理气止痛之效。

【临床应用】 1.肝胆热毒壅滞、血瘀气结所致的发热,胁痛,口 苦咽干等症。

2.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

【用量用法】山栀:9~10克;姜黄:6~10克

【名医经验】1.胥庆华 山栀、姜黄伍用,临床较常适用于肝胆 系统感染性疾病。现代药理证实:山栀有明显的利胆消炎作用。姜黄 利胆作用虽弱,但能改善肝内微循环,减轻病理性损害。有进肝脏功 能恢复的作用。(《中药药对大全》)

2.龙礼华 治疗跟骨骨刺,以姜黄、栀子、赤芍、白芷各12穿山甲 6克,冰片3克。研细醋调或成膏状敷于患处,外用塑料薄膜包扎固 定,夜敷日除,药干加醋,每料连敷3夜。1月为1疗程,治疗lO例均 痊愈。(《广西中医药》,1985,8(6):32)v【使用禁忌】二药配对,因姜 黄破血伤胎,孕妇忌用。



山栀——丹皮

【配对奥妙】栀子味苦性寒,苦能降泄,寒能清热,既入气分而泻 火,又人血分而凉血;丹皮味苦且辛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具有“凉 血而不留瘀,行血而不致妄行”的特点。二药都能清热凉血,疏泄肝胆 郁热。然而,山栀主气而善清气分郁火且除烦;丹皮主血而泄血中伏 火且退蒸。二药相伍,一走气分,一人血分,有气血两清之功。

【临床应用】 1.用于邪热内犯营血所致的高热昏谵及出血证。

2.肝郁脾虚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 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用量用法】栀子:6~9克;丹皮:6~12克,清热凉血宜生用;活 血散瘀酒炒用。

【名医经验】1.胥庆华栀子、丹皮伍用,临床多用于清泄肝热。 正如《本草崇原》所云:“盖肝喜散,遏之则劲,宜用栀子以清其气,气清 火亦清;肝得辛为补,丹皮之辛,以其性而醒之,是即为补,肝受补,气 展而火亦平。”(《中药药对大全》)

2.王子接 薛立斋(逍遥散)加山栀清气分郁火,丹皮泻血分郁 热,其理甚通,宜遵之。(《降雪园古方选注》)

3.徐树楠用于邪热内犯营血所致的高热昏谵及出血证,山栀、 丹皮常伍生地、白茅根、元参等清热凉血解毒之品。(《中药临床应用 大全》)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苦寒行散、孕妇、气不摄血所致的出血证 及脾胃虚寒者均为忌用。



山栀——槐花

【配对奥妙】栀子苦寒,体轻人气,性阴又可人血,既能清气分之 热而利湿,又可清血分之热而止血;槐花苦而微寒,功专凉血止血,善 清泄肠热而治下部出血。二药配对,栀子泻肺热,槐花清肠热,上下并 治,脏腑兼顾,二者相辅相助,邪热得清,湿热得除,血自归经而血止。 若取二者妙炭人药,清热凉血作用虽缓,但止血作用增强。

【临床应用】1.热毒上攻损伤血络之鼻衄。

2.湿热蕴结,灼伤阴络,致大便下血,痔血者。

【用量用法】栀子:10~15克;槐花:10~15克,清热凉血,降火 降压宜生用;止血用槐花炭或炒用。

【名医经验】 1.王怀隐 栀子仁散,栀子仁一两,槐花半两(微 炒)二味为细末,每服半钱,用温水调下,不拘时候。治疗小儿卒热,毒 气攻脑,鼻衄。(《圣惠方》卷八十九)

2.雷载权槐花功能清热凉血、止血、主治各种因血热妄行的多 种出血性疾病,尤其对治疗肠道出血症最为临床所常用。张元素谓: “治肠风泻血,湿热便红,气痔、酒痔,总因湿热下于大肠血分,必须用 之。”如大肠热盛,出血鲜红,可配黄芩,黑山栀以增强清肠止血之效。 (《中华临床中药学》)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性寒,脾胃虚寒者禁用,虚热而非实火,亦 勿妄投。



山栀——川乌

【配对奥妙】栀子味苦性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川乌味辛苦性 温、辛散走窜疏利迅速,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二药配对,川 乌长于散在里之阴寒,栀子善于清心胃之火热。寒热并用寒而不峻, 温而不烈,共奏除寒湿,行气血,通经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1.内有湿热,外感寒邪,发为疝症疼痛者。

2.各种原因所致的胃脘痛。

【用量用法】 栀子:6~12克;川乌:3~9克,应先煎30~60分 钟。

【名医经验】1.赵估乌头散,乌头(炮裂,去皮脐)、栀子仁(生 用)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一钱匕,醋汤调下,治疗九种心痛(大抵皆为 胃脘痛)(《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2.芮经乌头栀子汤,川乌(童便煮)栀子仁(炒)各三钱,上吹咀。 水煎熟,空腹温服。治疗素有湿热,外因寒邪,发作疝症,疼痛不已者。 如元气衰弱,加人参、白术、佐以木香、缩砂仁。(《杏菀生春》卷六)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川乌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孕妇忌 服。心血管疾患及肝功能障碍者慎用;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忌刚。川乌 反贝母、半夏、白及、白蔹、瓜萎、畏犀角,配对后组方应注意。

【用药指归】

1.栀子配对药,主要用于热病烦闷、肺热咳嗽、黄疸热淋、血热吐 衄、热毒疮疡等方面。《本草正》云:“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 陈除湿热黄疸,加豆豉除心火烦躁,加厚朴、枳实可除烦满,加生姜、陈 皮可除呕哕,同元胡破热滞淤血腹痛。”

2.栀子苦寒性滑伤胃滑肠,脾虚便溏者不宜用,临床选用栀子颇 有讲究。《本草求真》云:“治上宜生,治下宜炒黑。虽其上下皆人,而 究则由自肺达下,故能旁及皆治者也。此惟邪实热则宜,若使并非实 热,概为通用,恐不免有损食泄泻之虞矣。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 炒止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近代研究报道生栀子止血作用较炒 炭为佳,是因其清血热凉血止血,而非单纯收敛止血。生品栀子中栀 子甙的含量高于炒栀子及焦栀子。

3.栀子在商品中有一种混淆品水栀子,又名大栀子,系大花栀子 的干燥果实,果大,长圆形,长3~7cm,外敷作伤科药,不作内服药,主 要用于无毒染料,供工业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