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管善教巧导培养孩子习惯的三大法则

 千秋胡杨 2015-10-07

严管善教巧导

培养孩子习惯的三大法则

    声明:本文为笔者幸福家庭三部曲之二《人格教育决定孩子幸福——培养幸福的孩子》书稿内容节选,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均须注明原文出处及作者和来自搜狐教育孤烟直的自媒体。

  培养孩子好习惯,父母应该遵循三大法则。

  一是严管。在今天,这个最难做到,因为生活条件好了,什么都不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尤其是幼小时期。但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要严管。在好习惯的养成方面,父母不能给孩子讲条件,无限制地放松要求,否则就很难养成好习惯。比如孩子喜欢看动画片,我们必须要给孩子定下相应的规则或标准,每天看几次,每次多长时间,这个都要有具体的要求。有人说,孩子哭闹不忍心。但我们要知道,习惯习惯,就严格“习”出来的,也是放松“惯”出来的。严格就会养成好习惯,放松就会养成坏习惯。如果我们严格要求,孩子就会养成定时定量看动画片的好习惯。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孩子的眼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节制。尤其是出现一些坏的苗头,比如不良的言行,我们更要严管。这就是防微杜渐的道理,不良言行第一次放过去,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然后就会养成了坏习惯。不良的言行,我们一定要在孩子出现第一次就严格管理制止。注重孩子的第一次,这也是严管的最直接体现。

  二是善教。严管毕竟是外在的力量,只有善教,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好习惯才能稳固形成,并且不易反弹。怎样才能做到善教?一要尊重。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即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这个最有效,常常事半功倍。二要身教。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说的较多,即言教或说教,做的较少,即身教或以身示范。在培养好习惯过程中,身教重于言教。我们身上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被孩子学习效仿。所以,在生活和做人方面,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父母这个榜样不仅是孩子好习惯的目标,也是好习惯的动力。我们身上的好习惯,是培养孩子好习惯最好的教材。这也是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三要循序。循序渐进,只有循序才能渐进。这个不能颠倒,循序在前,渐进在后。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要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即目标、要求、行为、坚持。比如早睡早起吃早饭的“三早”好习惯,早睡早起吃早饭,这是一个目标,就要有具体的时间要求,何为早睡何为早起,然后做到,不是一天,而是天天做到,即坚持。

  三是巧导。严管是外力,善教强调的内在动力,两者要结合起来,这就要靠巧妙引导。所以,培养好习惯关键在引导。一要有耐心,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操之过急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要多一份耐心。耐心引导是第一步,缺少耐心,孩子的好习惯就难以养成。一些孩子之所以没有养成人生必需的好习惯,就是因为父母缺少耐心。有人把好习惯比作一根缆绳,只有每天缠上一股,这根缆绳才能牢不可破坚不可摧。这就需要耐心,好习惯开始很细很弱,但耐心可以使之变粗变强,就像缆绳一样。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果我们能真正打动孩子,让孩子明白一个好习惯的道理,那么再导之以行就很容易了。三要密切联系实际。只有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孩子在实际中体验到好习惯带来的益处,好习惯这座房子才能牢固建立。(孤烟直 长江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