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一节日期间通报不失为“敲山震虎”

 超越梦想之上 2015-10-07

十一节日期间通报不失为“敲山震虎”

海外网 2015-10-07 09:36

海外网2015-10-07 09:36:03

湖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日前通报了4起超标准接待、超人数陪餐问题。其中,省民政厅2015年5月25日,公务接待10人,陪餐5人,消费3736元。

公务接待属于职务消费的范畴,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务活动中不可避免。然而,近年来,不少地方、部门,公务接待明显超出“合理”范畴,让公务接待成为最被社会诟病的问题,不仅造成巨大浪费,接待人员也为其所累。报道称,昨天,湖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通报了4起超标准接待、超人数陪餐问题。笔者以为,“节中”通报“四风”问题,不失为“敲山震虎”。但也应该看到,在公务接待新规出台现实语境下,出现“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的现象,说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转四风行动还任重而道远。

其实,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为遏制超标准和奢侈公务接待问题出台了不少文件、规定,现实中也屡有曝光,但“诲而谆谆,听我藐藐”。究其原因,一直以来,对公务接待浪费行为处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让干部对公务接待纪律产生足够的敬畏。为此公务接待的铺张浪费,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国家钱财,更严重的是吃坏了党风、喝痛了民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成为腐蚀干部、疏远干群关系的顽疾。此次湖北省纪委表示,将对上述问题责成相关地方和单位严肃查处,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这是让公务接待的“高压线”带电,是遏制“舌尖上腐败”的例证。

不得不说,在这四起顶风违纪问题中,与一些地方官场酒文化盛行不无关系。什么迎来送往、检查评比、审批项目等,都成了官员应酬吃喝的理由,甚至在一些官员心目中形成了只有贪污受贿才是违法犯罪,只要没有装入腰包就不算腐败的潜规则。为此,要杜绝公务接待超标,关键还在制度问题。如何约束财权,管好官帽,严禁对有求于自己的服务对象“吃拿卡要”,这才是为公款吃喝减负,为民生投入增量途径。

有道是,治标要治本,“治人”要“治心”。其实公务接待靡费巨大而屡禁不止,并不在于有没有或者有多少条条框框,根本在于监督能否到位、是否有力。不仅要能管住接受请吃者,也要管住主动请别人吃的念头。说白了,就是不仅管住领导干部的“嘴”,更是治住领导干部的“心”,要严格落实相应监督、问责机制才是治理重点。更应该做到从公务接待标准的设立,到具体费用开支的控制以及治理情况的公示,公开、公正、透明。让公务接待标准成为领导干部不敢触犯的“高压线”,使其“吃不了兜着走”。

话又说回来,“笼子”再结实还须用好。如果监督只是停留于纪检监察、上级部门,那就谈不上有绝对约束力的监督,自然也就难以起到预期的效果。为此,笔者以为,对于公务接待,首先应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了公务接待活动的透明度,让民众实行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加强业务检查、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加大惩处力度。因为不设高压线,没有监督问责,再好的制度和标准也难奏效,再好的“笼子”也只是摆设;最后,将巡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让一些自以为“山高皇帝远”不受约束的地方权力,不再成为心照不宣的“花架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违规接待、舌尖腐败,不仅关乎公务风习,更影响权力正义。“节中”通报虽不失为“敲山震虎”,但更需要引以为戒,用制度对自己做好提醒,真正管住吃喝的嘴。(文/鱼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