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越的是距离 融通的是血脉(文汇报)

 温柔的老大 2015-10-07
■本报记者 钱钰
  “李校长,要是没有您帮忙,我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开学刚过一周,育才中学内陆新疆班高三学生伊力夏提来到副校长李元的办公室,红着眼眶说了这番话。原来,这个新疆男孩刚度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暑假——暑假返乡的他每天流鼻血,被诊断为鼻咽纤维血管瘤,并深入眼睛后面,手术风险大。李元得知病情后,多方奔走联络了上海五官科医院,邀请最好的医生为其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很大,但是非常成功。如今已经康复的伊力夏提,回到了他最爱的校园。
  从遥远的天山南北来到黄浦江畔,跨越的是距离,融通的是血脉。昨天,记者从“上海市内陆新疆高中班专题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目前,上海市内陆新疆高中班办班学校总数达到14所,2015学年新生1234名,在校生4000余名。上海市内陆新疆中职班办班学校总数为3所,2015学年新生390名,在校生规模近千人。上海内陆新疆高中班的多方关爱和多样课程助学生成长成才。
  
“像爸爸妈妈一样关爱我们”
  作为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点献礼片,反映“内陆新疆高中班”题材的电影《梦开始的地方》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影片讲述了内高班各族学生在上海润禾中学成长和成才的感人故事,这部电影的重要取景点就在上海市育才中学,影片也是育才中学乃至上海、全国内高班丰硕办学成果的生动缩影。
  得知手术风险大,伊力夏提联系了家在乌鲁木齐的育才中学内派管理教师,主动提出想到上海手术。李元得知后,迅速联系了自己在五官科医院工作的朋友,安排伊力夏提就医,医院还为其开辟了绿色通道。老师们为伊力夏提父母安顿好了住宿,大热天忙里忙外。肿瘤切除手术很成功,伊力夏提如期回到了校园。“我今后想做医生,去救治更多的人。”伊力夏提感动地说。
  说起老师的关爱,育才中学新疆部高三学生艾孜买提指了指自己的头发,“你看,我的头发就是我们的内派管理老师艾老师理的,我本人感觉非常不错!”原来,艾老师专门买来理发工具,为所有新疆班男生义务理发,手艺获得孩子们的交口称赞。艾孜买提还说了一个故事,在一次返校的火车上,他发了高烧,李元副校长不仅为他安排了卧铺位,还为他找药倒水,陪护他到凌晨2点,待高烧退去才休息。
  这样的故事在上海的新疆内高班中还有很多。“把每一个新疆班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是松江一中新疆部主任朱利剑刚接手内高班时的承诺。记得有一次,一位维吾尔族男生生病住院,当时正值军训,朱利剑白天与学生一起训练,晚上九点多钟等学生们都休息了,他买了水果去看望住院的学生。没想到,这个大男孩突然走到阳台上哭了起来,朱利剑以为孩子想家了,就不断安慰他,他却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哽咽着说:“老师您为我办住院忙了一上午,下午又赶回学校军训,这么晚了又把水果洗好带来,我的家人也没有您这样细心周到,我太感谢您了,老师,我一定会好起来的,您放心吧。”听了孩子的话,朱利剑的眼睛也湿润了。
  
开多样课程促进文化认同
  内高班的新疆学生一年只回家一次,为了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学校动足脑筋,为他们设计了丰盛的课程“菜单”。“新疆部的学习为我实现梦想,提供了最棒的跑道。”艾孜买提说。
  据育才中学校长陈青云介绍,每周六上午,新疆学生能走进喜爱的游泳、书法、街舞、武术等课堂。零基础的学生接触了书法、剪纸后,自己书写春联并张贴到寝室门上,自己剪窗花布置寝室,不亦乐乎。在上海交大附中,学校为内高班学生开设民族舞蹈、书法、国画、口才与演讲、器乐、茶艺、摄影等课程,广受学生喜爱。在松江一中,学校根据民族班学生特点开办了“舞蹈班”、“管乐队”、“跆拳道队”、“篮球队”、“足球队”等各种社团组织,老师与同学利用双休日、假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带领他们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活动。
  “在社团活动中,我读到了许多名人传记,他们的成长经历深深地感动了我。”育才中学新疆部高三学生尼尕热是读书社的社长,她的理想是以后能回到育才当一名老师,或留在上海成为一名记者。
  据市教委基教处相关人士介绍,上海教育援疆,从“输血”到“造血”,在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上,“十二五”期间,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教育项目约80个,安排教育资金接近16亿元,约占上海援疆资金总数的18%左右。上海选派的优秀援疆教师超过120人,由上海支持开展的各类培训项目覆盖人数达到8000人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