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楹联的美学价值

 江山携手 2015-10-07

  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代表作。人们在研究、探讨《红楼梦》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成就时,都肯定了其中的诗词曲赋,乃至灯谜隐语在刻划人物、揭示主题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对小说中的楹联却未予以充分注意。笔者认为,具体考察、分析《红楼梦》楹联及其在小说中的美学价值,对于全面地、深刻地理解这部杰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庭琐事,闺阁闲情”[1]

  《红楼梦》的楹联是全书艺术构思,结构脉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思想内容自然也是全书思想内容的反映。因此,分析《红楼梦》楹联的内容必须要从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立场、倾向入手。曹雪芹写是书的主观愿望是“补天”,但是面对着“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2]的封建社会,他又不能不深切地哀叹其崩溃之势的不可逆转。虽然他一再声称“此书不敢干涉朝廷”[3],“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不伤时海淫之病”[4],但实际上却对封建统治阶级政治上的残暴,经济上的贪婪、生活上的空虚、道德上的沦丧作了无情的揭露和诅咒,为“百世弗替”的封建王朝唱出了一曲“运终数运”[5]的挽歌。当然,这一思想内容在《红楼梦》的楹联中,则是深深地隐秘于“家庭琐事,闺阁闲情”的帷幕之后,表现得更为曲折。更为“云龙雾雨”。

  《红楼梦》正文中的楹联凡二十有四。其中前八十回中二十一副,后四十回中仅三联(以上不含联语、诗联等)。它们多题写仙境廓庙、楼台亭榭、厅堂书斋、闺房卧室等处所。揭开“家庭琐事,闺阁闲情”的障眼迷雾,根据作者开篇明宗的“本旨”中所显露的襟怀志趣、创作目的,及续作者的主观倾向,《红楼梦》的楹联大体可分为感怀明志联、山水景物联、歌功颂德联、箴诫劝勉联、福地引觉联(此类仅存后四十回中)等五类。

  一、“蓬牗茅椽,绳床瓦灶,未足妨我襟怀”[6]——感怀明志联。《红楼梦》第四十回在交待了探春卧室内的陈设之后,写道:“西墙上当中挂着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此联暗用唐代田游岩酷爱山水成癖:“泉石膏肓,烟霞痼疾”[7]的典故,反映出卧室主人志在追求悠闲自在的烟霞般的情趣和超脱飘逸的隐士般的生活,衬托出探春的“自命高雅”、“素喜阔朗”[8]的性格。《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步月中秋,思及平生抱负,苦不逢时,搔首对天长叹而吟出的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则明明白白地暴露出这位出身“诗书士宦之族”,因家势破败落魄潦倒而寄居于葫芦庙的“穷儒”,并不甘心于“久居人下”[9]的自命不凡与政治野心。

  在第十七回中,大观园工程告竣,贾政亲率宝玉、清客一干人游园观赏,并意欲一试宝玉的才情,几次令其拟题额联。贾宝玉果然少年气盛、锋芒毕露,在沁芳桥、“有风来仪”(潇湘馆)、稻香村、“蘅芷清芬”(蘅芜院)等下连题四联,令众清客为之侧目。其中“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潇湘馆联)和“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亦香”(蘅芜院联),既紧紧关合了“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和插天玲珑山石,掩蔽着清厦卷棚、绿窗油壁,花草垂檐绕柱,萦砌盘阶,味香气馥[10]的景物特点,也曲折地透露出贾宝玉非同寻常的审美情趣和超凡脱俗的心襟。

  与感怀明志关联的还有感时愤世。如第五回太虚幻境宫门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以及薄命司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等,都是借幻境以讽现实,藉风月以喻人生。

  二、“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润人笔墨”[11]——山水景物联。这一类楹联量多质优,是全书楹联之精华。如第五回秦可卿居室内的《海棠春睡》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第十七回沁芳亭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稻香村联:“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第三十八回藕香榭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还有前面提到的潇湘馆联、蘅芜院联,以及两位清客拟题的“兰风蕙露”二联,等等。这些楹联,都用写意用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幅春花微雨、翠竹碧水、娇莺嫩柳、曲涧荷池、菱香桨影、幽窗茶炊的园林丹青,其画面曲折悠远,其色泽绚丽缤纷;留意字里行间,仿佛有暖风拂面、芬芳扑鼻。

  三、“虽我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12]——歌功颂德联。属于此类对联的有第十八回元妃归省时赐题的“顾恩思义”(大观园)联:“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还有赞颂宁、荣二公的功德,宣扬先世勋业的贾氏宗祠三联:“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大门联)、“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抱厦联)、“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宁荣”(正殿联)。这些“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所,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13]的文字,其实都是作者处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力图避开“干涉时世”的嫌疑,逃脱文字狱的“狡猾”之笔。或者说,是作者不得已而为之的“敷演”文字。

  四、“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14]——箴诫劝勉联。这一类对联数量虽不甚多,思想意义却非常深刻。其中有隐括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一回、第五回太虚幻境联);警诫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第二回智通寺联);格言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第五回宁国府上房《燃藜图》联)。这些楹联语言精辟,蕴意深刻,饱含哲理,或警悟、或讽喻、或劝勉,以微辞曲笔反映出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事关系的深刻认识与体验。

  五、“磨出光明,修成圆觉”[15]——福地引觉联。第一百一十六回,贾宝玉再入梦境,重游太虚幻境。续作者之所以为他安排这次重游,大抵是为了让宝玉最终幡然醒悟,“不枉天恩祖德”,高魁贵子,“入圣超凡”,封“文妙真人”[16]作注脚。因此,幻境中的景物依旧,十二钗的“册子”仍在,独独各处联额却面目全非了。太虚幻境变成了“真如福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则成了“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曹雪芹笔下的那个真假难辨、有无莫分的世界,到了续作者的手中,终于成了一片纯真实在的福地仙境!太虚幻境宫门原题“孽海情天”,现在变为“福善祸淫”,对联也易为“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善致福,淫招祸,生死有命,因果早有定数。“薄命司”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引觉情痴”:“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亲仇恩怨、情感欲望都是假的,万事虚狂,人世间哪有真情挚感?于是,痴男怨女终于跳出“孽海情天”,进入大彻大悟的境界。这就是一类楹联的基本内容与立意所在。

  宝玉两次神游太虚幻境,所见到的额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内容上的明显分野和语言上的严重差别?难道真是作者“谋虚逐妄”[17],以致于前言不搭后语了吗?不,这是高鹗续貂的结果!我们知道,曹雪芹一向厌恶功名利禄,“支颐依瘦石,扫径绝尘氛”[18],“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19]。而高鹗却是分外热衷功名,虽曾京试不爽,但“心志未灰”[20],他写的一首《荷叶杯》小词,就明确地表露他得中举人时的惊喜心情:“盼断嫦娥佳信,更尽。小玉忽惊人。门外传来一纸新。真么?真!真么?真!”[21]其盼望蟾宫折桂消息的焦切情态,跃然纸上。由于二者的心襟追求不同,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也不同,因而各自笔下的太虚幻境的额联自然会不一样。有人曾用计算机测字法进行过虚词统计,据而断定《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上述太虚幻境对联的前后差异,恐怕是据以否定“同一作者”说的显证!

“骨格不凡,丰神迥异”[22]

  《红楼梦》的楹联,与一般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包罗万象,风格上亦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特点: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

  (一)情感上的凄婉悲怆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太虚幻境薄命司联):是对世态炎凉的哀叹,亦或是对人生坎坷的幽恨?其情其调犹如秋风落叶,凄清悲凉;亦似杨花柳絮,摇曳缠绵。“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警幻仙子居室内窗联):纵目茫茫宇宙,联想众生,所有的温柔富贵、风情月债,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解不开的是百结愁肠,遣不去的是万般无奈!“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宫门联):几多感慨,几多凄楚,几多惆怅,几多哀惋,似乎是一曲阴郁的洞箫,令人不能不身受感同那种弥漫于周遭的浓烈的悲剧气氛。

  (二)意境上的恬静幽远

  “玉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潇湘馆联):茶后棋毕,鼎内还飘着袅袅绿烟,指上还带有棋子的微凉。一个“绿”字,一个“凉”字,传神地刻划出竹林馆舍的幽深恬静,碧影沁人。连脂砚斋也不得不叹曰:“‘尚’字妙极。不必说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尚绿’‘犹凉’四字,便犹如置身于森森万竿之中。”“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秦氏房内《海棠春睡》联):初春的凉意留人长睡,美酒的芬芳沁人心脾。品读对联,扑面而来的是清新潮润的早春气息,恬淡温馨的芬芳仿佛浮动于字里行间。“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亦香”(蘅芜院联):花下吟诗,诗句格外艳丽;倚藤而眠,睡梦也充满芳香。对联紧扣了“蘅芷清芬”院内遍植香草芳藤的特点,文字幽娴活泼,既体现了宝玉的出众才华,又表现宝玉的高雅情趣。

  (三)色调上的清新明快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沁芳亭联):长堤绿柳,深池碧水,相互映衬,更觉青翠逼眼;此岸芍药,彼岸牡丹,一水中分,难隔清香连绵。“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稻香村联):春水骤涨,为浣纱溪流再添新绿;祥云飘缈,读书人宛在香雾之中。“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兰风蕙露”联):兰草的芬芳弥漫在夕阳照耀的院子里,杜若的香气飘散在明月辉映的小岛上。“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同上联):小路上微风送来蕙草的阵阵清香,庭院中明月照着兰花的亭亭玉姿。“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归舟兰桨,划破了荷花娉婷的倒影;菱藕的清香,顺溪流过曲折的竹桥。欣赏这一副副对联,眼前宛然展开一帧帧清新、秀媚、明朗的丹青,掌中犹如托着一颗颗勃勃跳动的生命。在这种梦幻般的美的氛围中,很自然地引发读者去遐想,去幽思,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钟灵与静谧。

  (四)寓意上的隐括蕴藉

  有人说:“一首诗始于情趣,而终于智慧。”[23]《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又以它的智慧耐人寻味。“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深刻哲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燃藜图》联),从贾宝玉对此联的厌恶态度看,对联内容自然是指封建官场上趋炎附势、互相利用的“圆通学”、“关系学”之类的庸俗处世哲学,但如注入新的思想内容,也确实隐寓着一种唯物主义的辨证观点,概括出一个深奥的生活哲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咏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智通寺联),分别隐括了贾雨村一类封建官僚自命不凡、待价而沽的政治野心和贪婪聚敛、死不罢休的丑恶灵魂。这些楹联微言托意,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洗了旧套,换新眼目”[24]

  《红楼梦》楹联的审美艺术成就是不可低估的。它虽然也存在一些参差不齐的现象,但较之那些硬塞些诗词楹联以附庸风雅、卖弄调侃的旧小说来,却是真正“洗了旧套,换新眼目”了。这些楹联在深化作品主题,暗示情节线索,刻划人物形象等方面,于不同程度上起到了各自不同的作用。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在未写宁荣二府“钟鸣鼎食”、“翰墨诗书”的繁荣盛景之前,先写了一片荒凉小境:贾雨村新任县太爷不到一年,因贪酷被参革职,西席维扬林府,“这一日偶至郊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信步至一山环水漩、茂林修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有额题曰‘智通寺’,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云:‘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脂砚斋对这种构合情节的大手笔法给予过高度评价,称之为“回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25]而这副智通寺对联,可以说,既是对贾府由“烈火烹油、鲜花著锦”[26]到“运终数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27]这一盛衰演变过程的预言与总结,也是对贾雨村“外沽清正之名,暗结虎狼之势”,[28]狡猾、贪酷性情的精彩写照。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写贾宝玉到宁国府花园赏梅之后欲睡中觉,来到上房内间,见了描写西汉刘向勤学苦读故事的《燃藜图》,心中便有些不快,看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后,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来到秦氏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然后看《海棠春睡图》,读“嫩寒锁梦”联。接着小说叙述了秦氏房中的摆设:武则天照过的宝镜,赵飞燕立舞的金盘,安禄山掷伤过太真乳的木瓜,寿昌公主卧的宝榻,同昌公主制的珠帐,以及西施浣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枕,等等。面对这一切,宝玉竟连说:“这里好!这里好!”于是安然地在这里睡了下来。这一大段关于秦可卿室内的那些与古代脂粉香艳故事相关的器物书画的描写,固然首先是为了暗示房屋主人的精神的空虚无聊和生活的奢华糜烂,是为了给“秦可卿淫丧天香楼”[29]作伏笔。但就贾宝玉对待两副对联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来看,却是充分显露出他的伸手只抓脂粉钗环,“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30]和憎恶科名禄利、仕途经济,“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31]的性格特征。

  太虚幻境的“孽海情天”联和薄命司联,不仅咏叹了天地间古往今来的真挚爱情难能如愿,抨击了封建制度对青年男子所追求的自由美满婚姻的禁锢,同时也伏下了“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32],宝玉钟情“木石前盟”,抛却“金玉良缘”,最终撒手悬崖这一爱情悲剧的千里灰线。“蘅芷清芬”联与“兰风蕙露”联的对比,既突出了少年贾宝玉的不凡才华和高雅情趣,也表现了众清客思想迂腐和文字的空泛。贾雨村月下吟哦的咏怀联,则充分地暴露了他的追名逐利的狂妄野心。为他日后凭藉钻营贾府门道,爬上“协理军机,参赞明政”的兵部尚书宝座,继而在贾府革职抄家时又落井下石等丑恶行径做了铺垫。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在充分肯定《红楼梦》楹联的美好价值的时候,不能不看到其中确实存在着过分渲染哀怨低沉的情调和某些对联形式精巧、内容空虚等不足之处。如众清客游览大观园时所拟题的“兰风蕙露”二联,托情寓意明显不足,辞藻堆砌,合掌犯忌。连贾宝玉也批评说:“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33]另外,元春归省时“顾恩思义”(大观园)联、贾氏宗祠联,以及荣禧堂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34])等,不是歌颂“天恩祖德”,便是炫耀贾氏家族的显赫威势,或许还含有作者的“无才可去补苍天”[35]的愧恨。这些不能不说是《红楼梦》楹联中的糟粕。至于后四十回中关于太虚幻境的改头换面了的三副对联,就更不屑一提了。

注释:

 [1][4][6][9][11][12][14][17][22][24][35] 见《红楼梦》第1回〔据北京师范大学1987年校注本。下同)。
 [2][28][30] 见《红楼梦》第2回。
 [3] 见《红楼梦》甲戍本凡例。
 [5][27][32] 见《红楼梦》第5回。
 [7] 语出《新唐书·田游岩传》。
 [8] 见《红楼梦》第40回。
 [10][33] 见《红楼梦》第17回。
 [13] 见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第1回。
 [15][16] 见《红楼梦》第120回。
 [18] 永漩题王冈绘《曹雪芹小像》诗二。
 [19] 曹雪芹《自题画石诗》。
 [20]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1] 见《高兰墅集》。转引自施达青《〈红楼梦〉与清代封建社会》。
 [23] 见韩作荣《感觉·智慧与诗》。
 [25] 《红楼梦》甲戍本第2回眉批。
 [26] 见《红楼梦》第13回。
 [29] 《红楼梦》甲戍本第13回回末总批。
 [31][34] 见《红楼梦》第3回。


 作者:李阳春 原载:《衡阳师专学报》1992年第5期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版本:初校版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