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是动物的内脏之一,含有蛋白质、胆固醇、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古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较低,平时以吃素为主,很少吃肉类、奶类、内脏等荤菜,容易因缺乏营养而造成腰酸、腿软、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按中医理论可诊断为“肾虚”。对于缺乏营养的古代人,动物的肾可以补充人体所缺乏的营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肾虚”症状。因此对于营养不良的“肾虚”患者,吃肾补肾具有一定的道理。 而现代人生活水平较高,大多营养过剩。吃肾反而会进一步加重营养过剩,威胁健康。此外,由于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中医所指的“肾”和西医所指的“肾”并不完全相同,造成了关于“吃肾补肾”的争议。 儒学经典《礼记》中多记烹饪的事情,孔子也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的意思,应该反过来说才正确。即需要“补什么”才“吃什么”,本身不缺乏的并不需要盲目补,虽然“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仍然是大众流行语,但现代人当科学理解,正确对待,切不可盲从,应根据医嘱合理膳食,以免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