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3所示是箱式米式原型的变形,也就是说把背省和胸省转移成了袖隆省的状态.之所以要转换为这种状态,主要是为了让背高线和胸高线都处于水平状态,对于初学者以便能直观的比较前后片的腰节差.腰节差这个服装术语是一个传统概念,它是指前腰节XW减去后腰节ZY的差值.从图中我们发现米式原型的前后腰节差为2.大家会发现每种原型的腰节差都会不一样,每种比例制版法或者基型制版法的腰节差也都会不一样,这是由于制版法的创作者所研究的女人体存在差异或者制版法适合的服装品类的差别造成的. 现在我们来绘制肩部压力线,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绘制肩部压力线的关键是首先绘制肩部压力三角形,如图4所示,肩部压力三角形主要是控制角HAF的角度大小服务的.米式原型肩部压力三角形的比值为8:6.这一比值是经过人体颈部的研究和各种服装品类的制版经验相结合来获得的,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再展开介绍. 第二步和第三步:延长后领宽DM到点E,使DE=9,然后从点E做DE的垂线EF与线段AC相较于一点F.那么点F就是肩部压力线的转折点. 第四步和第五步:从点A沿肩线往右量取8确定点B,AB=8.从点B往下做肩线的垂线BV=3.8,然后连接点A和点V.那么角HAV这个角度就是前肩斜的比值8:3.8. 第六步:从点F做线段AV的垂线FG,垂足为点G,垂线FG与肩线相较于点K. 第七步:从点H垂直于肩线做垂线HJ=FK/3确定一点J,连接点F和点J,那么肩部压力线就是AF+FJ. 第八步和第九步:绘制前片的压力三角形,同后片的完全一样. 第十步,第十一步和第十二步:前片的GA,GF和HJ等于后片的GA,GF和HJ.最后绘制前片的肩部压力线JFA即可.前后片的肩部压力线完全一样.如果把前后片的肩线重合在一起,那么前后片的肩部压力线其实是一条线,只是分别绘制在了前后片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