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秋明作品】三朝名相叶向高的祠堂长什么模样,看了本文就知道了

 昵称28127585 2015-10-08

叶氏宗祠位于港头镇后叶村,是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的祖祠。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历经近400多年风雨,依旧散发出无限魅力,堪称明代福清建筑物的代表之作。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别号福庐山人。他以“家在海上”,自称“海国孤生”、“海上孤生”、“海上书生”,谦称为“海上贱儒”。叶向高曾两度(1607—1614年、1621—1624)出任内阁首辅大臣,是明末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政治家,在当时国是日非、时局混乱的政治舞台上发挥出重要作用。

叶氏宗祠是叶向高第一次告老归里后的次年,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亲自卜地主持兴建的。该祠坐北朝南,大门顶上刻有“叶氏宗祠”4字。二重门刻“元辅乡”3字。据说,该字为明天启皇帝所赐。祠堂前树立12条旗杆碣。祠堂两边水沟出口处各有一个石刻龙头,雕琢精巧。以前,在村东北路口立有牌坊,圣旨曰:“文武百官到此下马”,世称“下马坊”。旁边还有叶向高用皇帝钦赐的千两银子修建的“赐金桥”,可惜皆毁于“大跃进”期间。


叶氏宗祠原为三进八扇一后院,规模宏大,气派非凡,宽30米,深43.8米,占地350平方米。外墙为砖石结构,内为木质结构的宫式斗拱建筑,由戏台、天井、大殿等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共四重门,雕刻、彩绘人物、花卉、鸟兽等图案。屋桁上绘有金光闪闪的5只金鹤,乃万历皇帝钦赐,象征叶向高上下五代忠君爱国的美德。

清顺治初年,明亡臣不甘受异族统治,组织反清复明义军。为了给义军返梓以绝望,破釜沉舟,烧毁所有民舍,即所谓“调移”。叶氏宗祠也被烧毁,夷为平地。清康熙末年,被“调移”的人陆续回家,于是着手修建宗祠。由于当时户数不多,无力全祠复建,只修最后一落五间排。乾隆年间,又陆续进行修缮,基本恢复旧貌,规模较为壮观。各种牌匾、楹联均加以重制。

1947年,叶氏后裔再建一进两层楼房和八角大戏台等。1985年,叶氏旅外华侨出资进行修缮。宗祠内有许多楹联,最有价值的是万历皇帝御赐的3副,曰:“天子享无疆之庆,相臣树不朽之功”、“八载独持魁栋,万方共奠安磐”、“布袍开华衮,筚路启沙堤”。


叶氏宗祠大厅悬挂30多面牌匾,光耀夺目。大厅正中神龛上悬挂“三朝元辅”大匾。刻有九龙八凤,金光闪烁。上方挺立“天恩存问”竖匾,这是保存下来惟一的原物,颇具文物价值。两边是万历皇帝钦赐的“黄阁师臣”和“世乡贤”匾额。还有一面为明崇祯皇帝诰赠叶向高祖孙四代的“恩荣”大匾。另有“知州”、“道台”、“太守”、“进士”等牌匾多面,金碧辉煌。

叶氏宗祠于1987年列为福清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闽名祠大观》、《福州十邑名祠大观》等书收录该祠简介。

作者简介:

  林秋明,著名作家、诗人、民俗学者、文史专家、民间文艺家。福清市社科联副主席、福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福清市政协文史委员、闽都乡学讲习所特聘讲师、东南网福清站总编、福清侨乡报采编。
  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福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曾获评福清市“书香家庭”、福州市“十大读书明星”等称号。
  已在海内外报刊发表文学、民间文学、文史作品、新闻通讯等作品数百万字,多次荣获全国、省级奖及福清市首届政府文艺奖。个人简历入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诗人大辞典》、《中国青年艺术家大辞典》等权威辞书。
  已出版个人专著有诗集《沧桑之后》(合著)、《诗情画意》(配画诗集)、《倾听或者遥念》、《坚守风景》、《寒夜无梦》、《独坐秋风》、《更高的怀念》,以及《福清俗语》、《闽都熟语童谣》、《开闽宰辅翁承赞》、《福清导游词》、《三朝名相叶向高》、《玉融之光》、《福清文物史迹》、《福庐灵岩山新志》、《戚继光与福清》、《福清题刻》、《非遗福清》、《福清九宰辅》、《福清三鼎甲》等20多部著作。参与编撰《福清市志》、《走进福清》丛书、《文化福清》丛书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