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仲瑛用药经验

 慕妮小子 2015-10-08

周仲瑛老师临床配伍用药

 

 

 

1 苦辛通降配伍用药法

苦辛通降法又称苦降辛通法,是将苦寒与辛温两种不同性味与功能的药物,相互配伍合应用的一种方法。泻心汤类方剂最能体现本法的配伍特点。

周师临床应用苦辛通降法的范围极广,除温病湿热证外,更多地应用于内科杂病的胃痛、痞满、呕吐、噫气等病证。这些病证的部位均在心下至脐上脘部,病变重点在胃,而与肝胆肠相关。涉及消化系统的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胆道系统感染和结石、胰腺炎等。在其它系统病变影响到消化系统,出现胃失通降病理现象者,亦常采用苦辛通降法治疗。

周师应用苦辛通降法的证候病机为邪阻中焦,胃气郁滞,通降失常;临床特点为口干苦粘腻,苔黄浊腻或罩灰,或底白罩黄,舌质红,脉弦滑或兼数;病理因素以热郁为主,并兼夹其它病邪,如寒、痰、湿等,而见寒热错杂、痰热互结、湿热中阻、胃热火郁等证候。如痞满疼痛单纯由于寒邪、痰饮、湿浊、食滞、中虚等所致,而无热郁的病理表现,周师则不用本法治疗。

苦辛通降法常用的苦寒类药有黄连、黄芩、山栀等,它们均具清热泄痞作用,周师善于根据所治病证,结合药物性能的差异甄别使用。认为黄连、黄芩性燥,清热燥湿,苦而性滞,寒而气燥,守而不走,宜于湿火之证,以口苦而粘,苔黄腻为应用要点。栀子性润,尤适宜于郁火之证,以口干渴,苔薄黄,舌质红为应用要点。

苦辛通降法常用的辛温药有干姜、半夏、吴萸、苏梗、厚朴等,它们均有理气开痞作用,周师在与苦寒药配合时各取其所长。如干姜温中散寒,多用于寒热错杂者;半夏化痰和胃,多用于痰热互结者;吴萸入肝解郁,温中理气,多用于肝胃郁火者;厚朴燥湿宽中,多用于湿热中阻者;苏梗理气降逆,多用于热郁气逆者。

黄连配干姜 清胃泄热与温中散寒并施,适用于寒热错杂之肠胃不和证。由于寒热互结于中脘,脾胃升降失常,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气机因而不通,故见脘部疼痛痞胀,胃脘灼热而局部畏冷喜温,纳呆,或呕恶,吐出黄浊苦水,或肠鸣便溏,口渴而饮冷不舒,得热饮为适,苔白罩黄,舌质淡或边尖红,脉弦。

热重者,周师通过调配连、姜比例,并加黄芩、栀子以泄热和胃;寒甚者加肉桂,甚则制附子,助干姜温中散寒;肠鸣便溏加生姜升发清阳;中虚神疲乏力者加党参健脾益气。

黄连配半夏 半夏入胃,辛开散结,苦降止呕,《别录》谓其“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时气呕逆”。半夏与黄连相配,清热化痰,开结消痞,周师偏重于治疗痰热互结中脘的痞满呕逆证。症见泛恶,呕吐痰涎,心下懊恼,脘部痞胀或痛,口中腻浊,苔黄浊粘腻,脉弦滑。如兼宿食不消而心下痞满者,周师常加枳实去积消痞。

典型病案:马某,男,47岁。胃病史5年,胃镜查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近来脘痞闷满胀,隐痛,食后明显,纳谷减少,脘部怕冷,噫气,泛酸不多,大便欠实,舌红,苔薄黄腻,脉搏细弦。证属脾寒胃热,湿阻气滞。治以苦辛通降,清热化湿,理气和胃。半夏泻心汤加减:黄连3、黄芩6、干姜3、制半夏10、炒枳壳10、厚朴15、桔皮、竹茹各6,苏梗107剂后痞胀减半,隐痛消除,噫气少作。但口干、粘,大便转实而排便欠爽。证兼热郁津伤,腑气不通,原方去党参,加太子参10、芦根15、全瓜蒌107剂后痞胀消失,食纳改善,大便通调,唯口干,舌见花剥,苔淡黄腻,脉细弦。原方去干姜,加石斛10,继服7剂巩固。随访3月,恙除未发。

黄连、黄芩配厚朴、苍术 取连朴饮方义。厚朴性温,味厚而苦,长于行气宽中,健脾燥湿;苍术辛苦温,芳香苦燥,燥湿健脾作用较强。与清热燥湿的黄连、黄芩相配,苦寒清中以泄热,苦温化湿以理气,清胃热与燥脾湿并用。周师常用于治疗中焦湿阻热郁证,症见脘部痞满闷胀,或有疼痛,胸闷,恶心,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而短,口苦而粘,口渴不多饮,苔黄腻,脉濡数。湿浊重,口舌粘腻,舌苔浊腻者,加煨草果、白蔻仁;热重,心烦不宁,口干渴,舌红,则常加山栀。

典型病案:周某,男,52岁。1 年来常脘宇痞闷,阻塞不适,食少,食纳不香,口干苦而粘,或有恶心,大便烂,面色欠华,苔黄浊腻,舌边尖红,脉濡滑。曾服中西药无效。胃镜诊为浅表性糜烂性胃炎。证属久病胃虚,湿热中阻,气机失调。治以清化湿热,开结除痞。用连朴饮加减,药用黄连3、黄芩 6、厚朴5、草豆蔻3、炒枳壳10,砂仁3、桔皮、竹茹各6,芦根15,炒谷芽10。服药7剂,痞闷明显减退,恶心能平,口干粘亦除,黄浊腻苔已化。唯口干,纳少。原方加神曲10,再进7剂后纳增,口干不甚,大便复常,苔中后部薄黄微腻,续7剂巩固疗效。

黄连配吴萸 黄连苦降以泄热,配吴萸辛通升散郁火。两药相合,清中泄热,理气开痞,周师常用于治疗肝胃不和,气滞郁火证。症见胃脘痞满,灼热疼痛,连及两胁,嘈杂吐酸,噫气不畅,恶心,口干口苦,苔薄黄,质红,脉弦或数。

如肝胃气火偏盛,则重用黄连苦寒泻火,佐以小量吴萸,开郁散结,体现左金丸的方义;如脘痞嘈杂吐酸,又呕吐清水,畏寒,舌苔白滑,偏于胃寒较盛者,周师则颠倒二药的用量比例,体现反左金的方法。

对于胃脘嘈杂,周师还常应用朱丹溪的方法,即山栀配草豆蔻,适宜于湿浊偏盛,胃热不显者;如吐酸,加煅瓦楞子、炙乌贼骨制酸和胃;如痞痛拒按,心中烦热,再加栀子合干姜清泄郁火,佐以辛散。

黄连配苏梗(苏叶)

苏叶为紫苏的叶,苏梗为紫苏的茎,两者辛温,归胃脾经,具有理气宽中,疏肝解郁,行气消胀,化饮止逆作用。与黄连合用,清热降逆,理气和胃,周师用之治疗气滞热郁,胃失和降,痞胀、噫气,恶心干呕。

苏叶长于行气化痰,适用于气滞湿阻,胃气不和证,《湿热条辨》以黄连配苏叶治湿热呕吐,苏叶还能疏散风寒外邪。周师取连苏饮方义,常以用黄连配苏叶治疗湿热阻滞中脘之恶心呕吐,尤其是兼夹风邪表证者。如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及恶性肿瘤放化疗后之湿毒上泛,饮食隔拒,干呕呃逆等。

苏梗功同苏叶,理气作用同苏叶而力缓,周师多用于气滞轻证及体虚者。

 

2 温清通补兼施用药法

温清通补兼施,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治法,适用于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中虚气滞之胃脘痞满疼痛,尤其是慢性久病,表现为脾胃气虚或阴伤,全身虚弱情况较显著者。周师针对虚实盛衰、寒热偏盛,通补兼施、温清并用,或温清通补合法。

具体而言,如湿热、郁火病久耗伤胃阴,胃失濡润,胃气失于通降,症见胃脘灼热,脘痞似饥而不欲食,口干渴,舌质干红,脉细弦数者,周师常配合甘寒凉润、酸甘化阴法,养中寓通。方用连梅汤、一贯煎,以黄连清泄郁热,麦冬、石斛、沙参、白芍、乌梅等甘寒酸收养阴,参入玫瑰花、绿梅花、佛手花、川楝子等理气而不伤阴之品。

如寒热错杂证迁延日久,胃气虚弱,症见脘闷如堵,空腹较著,稍食即安,多食则胀甚,厌进生冷,神疲倦怠,便溏,舌质淡或胖,苔薄白,脉细弱者,则配合甘温益气之品,寒热补泻并施,补中寓通,补而不滞,通而不伐。周师每仿半夏泻心汤意,加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甘草、大枣。气虚及阳,胃冷喜暖,遇冷加重,口渗清水,舌质淡嫩,边有齿印,脉沉迟,则再加干姜、肉桂、花椒温中补阳。

 

3       几组习用药对

药对是从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总结衍生出来的相对固定、两两搭配的对药,它作为中药和方剂的桥梁,对临床遣方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周师临证六十余载,总结并习用之对药不胜枚举,本文择其常用的几组药对介绍之。

生地配白薇 生地甘苦寒,鲜品凉血止血,干品凉血而能活血,功能滋阴液,行血滞,除痹痛,清郁热。《本经》谓其“除寒热积聚,除痹”。

白薇苦咸寒,功能清热凉血,多用于阴虚液亏,潮热骨蒸,《别录》:“下水气,利阴气”。“利阴气”即指白薇有通血脉的作用。

周师擅合用此两药,治疗阴虚血热之中风、痹症,肢体疼痛,麻木不遂,低热,口干,舌质偏红等。

曾治周女,周身关节疼痛数年,月来加剧,周身酸楚,肩肘疼痛,两腕肿胀,足胫肌肉酸胀不利,苔少,舌偏红,脉细兼数。辨为风湿久痹,络热阴伤,治以祛风除湿,养阴清热。药用秦艽、防风、防己、全蝎、地龙祛风通络,生地、白芍、白薇养阴泄热。服14剂腕关节肿胀消退,疼痛亦缓。续服14剂,病情控制,血沉由56毫米/小时降至21毫米/小时。

白薇配炮山甲、泽兰 白薇苦咸,性寒,归胃肝经,有清热凉血,益阴除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之功。既能清实热,又能透热外出,兼有利血活血之功。其通利血脉之功,后人不常用。

穿山甲咸而微寒,性善走窜,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长于活血通络,有活血消徵,通经下乳,消肿排脓之功。《衷中参西录》谓其“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

泽兰苦辛微温,辛散温通,有活血祛瘀,调经,利水消肿之功,《本经》谓其“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

周师常以此三药合用,名之白薇煎,认为能增强活血通络之功,兼有清泄经络血分郁热之妙,用于中风病经络蓄热者。症见面色暗红,肌肤潮红灼热,潮热盗汗等。

炮山甲配鬼箭羽 炮山甲咸寒,活血善走,功善通经络,行瘀血,消痈肿。主治经闭,风湿痹痛及痈肿疮毒瘰疬等。

鬼箭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周师合用两药行血通脉直达病所,化瘀生新活血止痛,多用于久痹瘀血内阻,症见关节刺痛,局部肿胀僵硬,或皮肤红斑,舌质衬紫,脉细涩等。

如治张女,51岁,患类风湿关节炎两年,长期服用强的松及消炎镇痛药,效果甚微。现腕、指关节肿痛变形,趾、踝关节亦痛,周身关节不利,舌淡红,脉细。处以扶正宣痹,祛风通络之品疗效不显,关节疼痛日甚,周师认为病属久痹正虚,瘀阻经络,方以桂枝、黄芪、仙灵脾、蜂房、南星、防己温阳益气、通络宣痹,配炮山甲、鬼见羽活血化瘀,白薇、生地养阴抑燥,泄其脉络郁热,服药21剂,症情大减,关节爽利,疼痛亦缓,病情稳定。

苍术配黄柏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之功。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之功,长于清下焦湿热。

湿由脾生,黄柏清热燥湿,苍术燥湿健脾,令湿邪祛而不再生,两者相合,清流洁源,标本兼顾,使湿热自除,用于湿热证。

周师对两药的配伍应用尚有独到之处:凡湿热证舌苔黄而腻浊者,常以苍术配黄柏清热燥湿;而舌苔黄厚而不腻,甚至干燥者,周师则不用苍术,仅以黄柏苦寒坚阴燥湿,以免苦温辛燥伤阴耗液。

玄参配苍术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经,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之功。因其燥湿健脾作用较强,适用于湿浊内阻证,但辛香温燥易伤阴,故阴虚血燥兼湿浊者不宜使用。

玄参甘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滋阴解毒之功。《别录》称其“下水,止烦渴”,其性甘寒质润,善于清热养阴润燥,但因其性寒而滞,易伤中阳而生湿,故脾胃虚寒、湿浊内盛者也当慎用。

周师常以玄参配苍术,一润一燥。用玄参制苍术香燥刚烈之性,滋阴而不助湿,令苍术燥湿而不伤阴。如治疗糖尿病,凡阴虚兼夹湿浊者周师用之甚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两者都有降血糖作用。

天仙藤配路路通 水湿潴留,面浮肢肿,淡渗利湿是为常法。然而,周师认为,如属于气血不和,经络痹阻之肢体肿胀,则非淡渗利湿法所宜。在治疗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心脏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气血不和,经络痹阻之浮肿时,常在方中加入天仙藤、路路通疏通气血。

天仙藤为马兜玲的带叶藤茎,马兜玲的根即是青木香。天仙藤苦温,归肝脾肾经,行气活血,通络利水。《本草正义》称其能“宣通经遂,导达郁滞”。治风湿痹痛,肢麻拘挛,妇科经闭,乳汁不通,水肿胀满,湿疹。

路路通苦平,功主祛风除湿,疏肝通络,利水,能“通行十二经”,《本草纲目拾遗》称其“搜逐伏水”。

两者合用,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利水消肿之功。适宜于气血不和,络阻水停之浮肿。

血虚,肢体麻木,僵硬不和,周师常加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肝肾阴虚者,加楮实子、豆衣;心脉不利者,配防己、泽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