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推拿上肢部穴位

 一生难改的人 2015-10-08

小儿推拿上肢部穴位

1、脾经
【位置】拇指桡侧缘或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亦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清脾经。若来回直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痢疾,咳嗽等症。
【临床应用】①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多与推三关,运八卦、捏脊等合用。②清脾经能清利湿热、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痢疾等症。由于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过,在一般情况下,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可用清法。③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隐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

2、肝经
【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用推法自食指末节指纹推向指尖,称清肝经;反之为补肝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惊风,目赤,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症。
【临床应用】①清肝经能平肝泻火、解郁除烦、息风止痉,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多与清心经、掐揉小天心、退六腑等合用。②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3、心经
【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用推法自中指末节指纹推向指尖,称清心经;反之为补心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惊惕不安,心血不足等症。
【临床应用】①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退六腑等配合使用。②本穴宜清不宜补,恐动心火,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4、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指面。
【操作】用推法自无名指末节指纹推向指尖,称清肺经;反之为补肺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痰鸣,自汗,盗汗,遗尿,脱肛等症。
【临床应用】①清肺经能清肺泻热、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痰喘、痰鸣等症,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运八卦等合用。②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弱、咳嗽、气喘、虚汗、畏寒等症,多与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合用。

5、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用推法自小指末节指纹推向指尖,称补肾经,反之为清肾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五更泄泻,遗尿,虚喘,小便淋漓刺痛等症。
【临床应用】①补肾经能补肾健脑、温养下元、常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虚喘、遗尿等症。多与补脾经、推三关、揉二马等合用。②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常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等症,多与掐揉小天心、清小肠、推箕门等合用。

6、大肠
【位置】在食指桡侧缘,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用右手拇指桡侧面,自指尖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
【次数】100~500次。
【主治】泄泻,便秘,痢疾,脱肛等症。
【临床应用】①补大肠能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痛、泄泻、脱肛等症,多与补脾经、推三关等合同。②清大肠能清利肠腑、祛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留滞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等症,常与清天河水、分阴阳等合用。

7、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用推法自指尖向指根直推为补,称补小肠;反之为清小肠。
【次数】100~500次。
【主治】小便赤涩,水泄,口舌糜烂等症。
【临床应用】本穴多用清法,有清热利尿、分清别浊的作用,主要用于小便短赤不利或尿闭、泄泻等症。若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可配合清天河水,加强清热利尿作用。若阴虚水亏、小便短赤可用补法。

8、肾顶
【位置】小指顶端。
【操作】以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肾顶。
【次数】100~500次。
【主治】自汗,虚汗,解颅等症。
【临床应用】揉肾顶为止汗要穴,对自汗、盗汗、大汗淋漓者,均有良效。

9、肾纹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肾纹。
【次数】100~500次。
【主治】目赤,鹅口疮、热毒内陷等症。
【临床应用】揉肾纹能祛风明目、散结热,常用于目赤肿痛或热毒内陷、瘀结不散所致的高热、呼吸气凉,手足逆冷等症,多与揉小天心、退六腑、清天河水等合用。

10、四横纹
【位置】手掌面,第二至第五指间关节横纹。
【操作】用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
【次数】掐3~5次,推100~300次。
【主治】气血不畅,消化不良,疳积,腹痛,气喘,口唇破裂等症。
【临床应用】掐四横纹能退热除烦、散结;推四横纹能调和气血、消胀。常用于疳积、腹胀、气血不和等症,多与补牌经,揉中脘等合用。

11、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主治】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
【临床应用】揉掌小横纹能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常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12、胃经
【位置】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从掌根至拇指根部。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从掌根推至拇指根部,称清胃经。
【次数】100~500次。
【主治】呕吐,呃逆,衄血等症。
【临床应用】清胃经能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递、泻胃火、除烦止渴,亦可用于胃火上亢引起的衄血等症,多与推天柱骨合用。

13、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揉大鱼际平面中点,称揉板门;用拇指桡侧从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次数】100~300次。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临床应用】①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常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多与推脾经、运八卦等合用。②板门推向横纹,功专止泻;横纹推向板门,功专止呕。

14、内劳宫
【位置】掌心中,屈指握拳时中指和无名指之间中点。
【操作】用中指端揉,称揉内劳宫。
【次数】100~300次。
【主治】发热,烦渴,口疮等症。
【临床应用】揉内劳官能清热除烦,用于心经有热而致口舌生疮、发热、烦恼等症,多与清天河水合用。

15、内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南为"离",北为"坎",东为"震",西为"兑",西北为"乾",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南为"坤"。
【操作】用运法,自乾宫起至兑宫止,周而复始,顺时针方向,称运内八卦。
【次数】100~30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呕吐,食欲不振等症。
【临床应用】运内八卦能理气化痰、行滞消食,常用于痰喘、乳食内伤、胸闷、呕吐、腹泻等症,多与推脾经、推肺经、揉板门、揉中脘等合用。

16、小天心
【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用中指端揉,称揉小天心,用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用中指尖捣,称捣小天心。
【次数】揉100~300次,掐捣5~20次。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短赤,目赤痛等症。
【临床应用】①掐揉小天心能清热、明目、利尿,常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的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惊惕不安、小便短赤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天河水等合用。②掐、捣小天心能镇静安神,用于惊风抽搐、夜啼、惊惕不安等症。

17、运土入水与运水入土
【位置】手掌面,大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反之称运水入土。
【次数】100~300次。
【主治】小便赤涩,腹泻,便秘,痢疾等症。
【临床应用】①运土入水能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常用于新病、实证,如因湿热内蕴而见少腹胀满、小便赤涩、泄泻、痢疾等症。②运水入土能健脾胃、助运化、润燥通便,常用于因脾胃虚弱而致完谷不化、腹泻、疳积、便秘等症。

18、总筋
【位置】掌后腕横纹中点。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
【次数】揉100~300次,掐3~5次。
【主治】惊风,抽搐,口舌生疮,潮热,牙痛等症。
【临床应用】揉总筋能清心经热、通调周身气机,常用于口舌生疮、潮热等症,多与清心经、清天河水合用。治疗惊风、抽搐,多用掐法。

19、大横纹
【位置】仰掌,掌后横纹,近拇指端为阳池,近小指端为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后横纹中点向两旁分推,称分阴阳;自两旁(阳池、阴池)向横纹中点推,称合阴阳。
【次数】100~300次。
【主治】寒热往来,腹泻,腹胀,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等症。
【临床应用】①分阴阳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食积,常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而导致的寒热往来、烦躁不安等症。操作时,实热证阴池重分,虚寒证阳池重分。②合阴阳能行痰散结,用于痰结喘咳,胸闷等症,多配合揉肾纹,清天河水以加强行痰散结的作用。

20、十宣(十王)
【位置】两手十指尖,靠近指甲处。
【操作】用拇指甲依次掐之,称掐十宣。
【次数】3~5次。
【主治】惊风,高热,惊厥。
【临床应用】掐十宣主要用于急救,多与掐人中、掐老龙、掐小天心合用。

21、老龙
【位置】中指背,距指甲根一分处。
【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老龙。
【次数】3~5次。
【主治】急惊风。
【临床应用】掐老龙主要用于急救,有醒神开窍的作用,对急惊风有效。

22、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两侧旁一分处,桡侧为左端正,尺侧为右端正。
【操作】用拇指甲掐并揉之,称掐、揉端正。
【次数】掐5次,揉50~100次。
【主治】痢疾,水泻,鼻咽,呕吐等症。
【临床应用】①掐、揉右端正降逆止呕,用于胃气上逆而致的恶心呕吐等症;掐、揉左端正功能升提,用于水泄、痢疾。②掐端正多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常与掐老龙、清肝经等合用。另外,本穴对鼻衄有良效,方法是用细绳由中指第三节横纹起扎至指端(不可过紧),扎好患儿静卧即可。

23、五指节
【位置】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
【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用拇、食指搓揉,称揉五指节。
【次数】掐3~5次,搓揉30~50次。
【主治】惊风,吐涎,惊惕不安,咳嗽等症。
【临床应用】掐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用于惊惕不安、惊风等症,多与清肝经、掐老龙等合用;搓揉五指节功能祛痰、通窍,用于胸闷,痰喘、咳嗽等,多与运内八卦、推揉擅中等合用。

24、二扇门
【位置】手背中指根两旁凹陷中。
【操作】用两手拇指掐揉,称掐揉二扇门。
【次数】50~100次。
【主治】身热无汗,痰喘气粗。
【临床应用】掐揉二扇门能发汗解表、退热平喘,是发汗效穴,揉时稍用力,速度宜快,多用于外感风寒,身热无汗。

25、二人上马(二马)
【位置】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中间的后方凹陷中。
【操作】用右手拇指和中指相对掐或揉二马穴,称掐揉二人上马。
【次数】掐揉100~500次。
【主治】小便短赤,腹痛、牙痛、虚热喘促等症。
【临床应用】揉二马为补肾滋阴的要法,主要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牙痛、便赤等症,可与其它补益穴合用。

26、外劳宫
【位置】手背处,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用中指端揉,称揉外劳。
【次数】100~5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泻,脱肛,遗尿等症。
【临床应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兼能发汗解表。临床上多用揉法,用于一切寒证,不论外感风寒、鼻寒流涕以及脏腑积寒、完谷不化、肠鸣腹泻、寒痢腹痛等症皆宜,且能升阳举陷,治疗脱肛、遗尿、与补脾经、推三关、揉丹田、揉二马等合用。

27、外八卦
【位置】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拇指作顺时钟方向掐运,称运外八卦。
【次数】100~300次。
【主治】胸闷,腹胀,便秘。
【临床应用】运外八卦能宽胸理气、通滞散结,治疗腹胀、便结、胸膈满闷等症,多与摩腹、推揉膻中等合用。

28、一窝风
【位置】手背腕横纹中央凹陷处。
【操作】用中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次数】100~300次。
【主治】感冒,腹痛,关节痛。
【临床应用】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常用于受寒、食积等原因引起的腹痛等症,多与拿肚角、推三关、揉中脘等合用。本法亦能发散风寒、宣通表里,对寒滞经络引起的痹痛或外感风寒等证也有效。

29、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
【次数】100~500次。
【主治】腹痛,腹泻,畏寒肢冷,病后体弱等一切虚寒证。
【临床应用】①本穴性温,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主治一切虚寒证。常用于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症,多与补脾经、摩腹、揉脐、捏脊等合用。②推三关能益气活血、发汗解表,用于治疗感冒、畏寒肢冷或疹出不透等症,多与清肺经、推赞竹、掐揉二扇门等合用。

30、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从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
【次数】100~500次。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烦躁不安,口渴,弄舌等一切热证。
【临床应用】清天河水性微凉,能清热解表、泻热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分,多用于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等症。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咽痛等症,常与"四大手法"配合使用。

31、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肘尖至阴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肘尖推至腕横纹,称退六腑。
【次数】100~500次。
【主治】高热,烦躁,口渴,惊风,鹅口疮,咽痛,便秘等一切实热证。
【临床应用】退六腑性寒凉,能清热、凉血、解毒、对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痄腮、肿毒等实热证均可应用。

 

 

小儿五经推拿法 [[开运(1918年~2003年)...]]

刘开运(1918年~2003年),苗族,著名推拿专家,曾任中华全国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小儿推拿分卷” 主笔,湖南省首批审定的50名名中医之一。刘老毕生致力于中医推拿教学与临床研究,学验俱丰,造诣精深,创立了以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和藏象学说为基础,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以“ 推五经” 为核心内容的刘氏小儿推拿疗法。

推五经(五经推拿)是刘老推拿经验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病证(包括相应腑病)。五经是指与五脏相应的五个腧穴,各穴位置在相应手指的螺纹面,从拇指至小指分别称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推五经有推、旋推两种手法。

直推:为泻法(或清法),以大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手指螺纹面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动,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从指根退回螺纹面时不用力。直推法有清热泻实的作用,用于实证。

旋推:为补法。以大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指螺纹面作顺时针方向推动,推动1圈为推1次,须连续而快速地推动。旋推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用于虚证。
推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推动的节律要均匀,力度适中,以顺利推动并保持规定的频率为宜。

推拿五经时,刘老十分重视五行生克的关系和小儿五脏的生理特性、病理特点和五脏病候的虚实,提出: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即泻法),若用清法,清后要加补法;肝经、心经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若用补法,补后要加清法;肺经既可用清法,亦可用补法;肾经宜用补法不宜用清法。

五经推治手次变化的基本原则是:年龄越大,病情越重,手次越多,补法手次宜多于清法手次;主清(补)经手次宜多于兼清(补)经手次。五经推治清补手法在各小儿年龄组的

基本手次列表如下:

手次(次)

手法1月~1岁1岁~3岁4岁~6岁6岁~9岁10岁~12岁

补法50~150100~300200~400300~600400~800

清法20~6050~150100~200150~300200~400

脾宜补不宜清,清后应加补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属阴土,脾气常虚,脾阳常不足,旋推脾经(拇指)有补脾气、温脾阳、助脾运化的作用,脾的虚证,当然应予旋推补脾。直接清脾经有泻实清热之效,但脾乃阴土,阳常不足,故如寒湿困脾、宿食停滞等无热象的实证。是绝对不能直接清脾而泻其实的;即使是脾胃湿热、大肠湿热等有明显热象的实证,直接清脾之后,亦应加旋推补脾以调之。犹如白虎汤之用粳米、甘草。这是由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最易受损的病理特点决定的。

清脾、 补脾必清肝 

脾与肝关系密切,脾虚恐肝木乘脾,故补脾必清肝;脾实则土壅木郁,故清脾亦当清肝。

肝只清不补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病理现象多呈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直推(食指)清肝能泻火清热、舒肝解郁、镇肝潜阳、凉肝息风,而旋推肝经,性偏温补,有助火焚木、劫阴动风之虞,故肝经只可直推清泻,不可旋推温补。若遇肝血不足、肝阴亏虚之证,确须补肝时,据肝肾同源、 精血互补的原理,以旋推小指“ 补肾经” 代之。 

心只清不补 

心属火,犹如离照当空,阳热炽盛。旋推中指即是补心火,直推中指则能清心火,开心窍,宁心神。临床心病虽有气、血、阴、阳之虚,又有热陷心包,热(火) 扰心神、 痰迷心窍、 瘀阻心脉等实证, 推心经(中指)却只能直推,而不能旋推,即使是心气虚、心血虚,甚至是心阳不足的病证,旋推补心后常出现患儿烦躁啼哭,夜寐不宁等现象,所以旋推补心临床很少用。若须补心,常以旋推脾经代之。若非用旋推补心的,亦宜旋推之后再加直推以调之,单纯补心易动火,初学者谨识之。  

肺可清可补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虚易实,故肺经(无名指)可直推,亦可旋推。直推肺经有宣降肺气,清泻肺热,祛痰化饮等效应;旋推肺经有益气、固表、敛肺等作用。  

清肺补肺均须清心 
肺与心同居胸中,两者之间有“ 所胜” 、“ 所不胜” 的关系,肺虚则火乘,故补肺须清心;而肺有实热常易逆传心包,故清肺亦须清心。如此则心火不亢,肺金得宁。 

肾只补不清    
肾为先天之本,小儿形气未定,肾阴、肾阳、肾精、肾气都有待充实发展,故有“ 肾无实证” 之说。所 以肾经(小指)只宜旋推,不宜直推。旋推补肾的具体作用,决定于机体阴阳精气的虚衰状况,若肾阴虚而有虚热者,可加用小指尺侧缘的直推法以清之。  

五脏虚实证推五经的方案: 
脾虚证:主补脾,次补心,补后加清心,再补肺,并清肝,兼补肾。适用于脾气虚、脾阳虚、寒湿困脾等证。 

脾实证:主清脾,清后加补脾,次清心,再清肺,并清肝,兼补肾。适用于脾胃湿热、大肠湿热等证。  

肝虚证:主补肾,次补心,补后加清心,再清肺,稍清肝,略补脾。适用于肝血虚、 肝阴虚的病证。 

肝实证:主清肝,次清心,再清肺,略补脾,并补肾。适用于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肝经实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证。

心虚证:主补心,补后加清心,次补脾,再补肾,兼清肝,略清肺。适用于心气虚、心血虚、心阳虚等证。

心实证 :主清心,次清肝,再清脾,清后加补脾,并清肺,兼补肾。适用于心火上炎、心阴虚内热、热陷心包等证。 

肺虚证:主补肺,次补肾,再补脾,兼清心,并清肝。适用于肺气虚、肺阴虚等证。  

肺实证:主清肺,次清肝,再清脾,兼清心,并补肾。适用于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痰湿阻肺、燥热伤肺、肝火犯肺等证。

肾虚证:主补肾,次补肺,稍清肝,略补脾。适用于肾阳虚、肾气虚、肾精不足等证。  

肾实证:主清后溪( 代清肾) ,次清肝,再清肺,兼清脾,稍清心。适用于下焦湿热、小肠湿热、膀胱湿热等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