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养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联合参谋学院 2015-10-08

教养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庭出现了这样一种分工模式:丈夫在外忙事业,挣钱养家,妻子则承担了各种家务尤其是教育子女的任务,做父亲的基本不介入,成了孩子抚养教育的“局外人”。

  教养孩子难道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吗?爸爸能放手不管,做一省心“甩手掌柜”吗?有关调查数据表明,现代大部分父亲在家庭中同婴幼儿相处的时间为母亲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这并不等于说父亲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弱化,事实上,父亲对婴幼儿成长的影响具有母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哈佛大学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父亲的言传身教,会更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气度、性格和思维方式。

  聪慧、敏锐、感情丰富的父亲,其孩子智力水平普遍偏高,那些父亲陪伴时间长,和父亲亲近的孩子,数学成绩尤其好。

  研究者还发现,孩子若从小得到父亲的精心照顾,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大度宽容,更富有责任感,社交能力较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父母协调配合下抚养的孩子,比母亲单方抚养的孩子,更加关心新鲜事物,性格外向,好动好玩,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较强。

  心理学家格塞尔曾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孙晓云也说:“家庭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如暴力、犯罪、性问题、网络成瘾等往往源于家庭,而父教缺失就是其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父教缺失对孩子和社会的破坏性影响都是不容置疑的。有人认为父教缺失就像开启了一条生产线,向社会批量输送问题孩子,向监狱批量输送罪犯。”

  “养不教,父之过”,父教缺失问题为家庭教育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长期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在同情心、推理和大脑发育方面都不如那些父亲经常陪在身边的孩子。缺少父爱的孩子更易有攻击性,在学校里不受欢迎,更不愿意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责任。

  父亲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果只由父亲单独抚养教育子女,同样也是不利的。

  只有父母共同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任务,才是最佳的“教育资源配置”。

  这并非无凭无据信口胡说,而是由众多心理学研究数据得出的这一结论。心理学家在调研中发现,父教与母教有着天然的区别:在婴幼儿时期,母亲更多的是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父亲则更多是通过身体运动和孩子进行游戏交流;在游戏规则方面,母亲倾向于迁就孩子,而父亲则更注重“立规矩”;父亲对孩子形成勇敢、自信、果断的个性更为重要,而母亲对形成稳定、温顺、合作的个性则更为关键。

  父母共同参与孩子的抚养教育,可以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还可以集思广益,将育儿问题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方法也更多样化一些,能够有效地避免因单独养育出现的主观性、盲目性和片面性等问题,抚养教育效果会好一些。

  可见,由父母共同抚养教育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会将父母的长处兼收并蓄,形成适合现代社会生存所需要的完善人格和气质。比如男孩既有男人的阳刚之气,又有感情丰富的特点;女孩既有女性特有的温柔善良,也不失坚韧勇敢的性格。

  所以,“夫妻搭档”共同抚养教育孩子,要比母亲一个人“单枪匹马”好得多。

  TIPS:

  父亲意味着规则与监督,也意味着权威与可信赖。在没有父亲参与的情况下,孩子往往缺乏规则教育与必要监督,当遇到难题需要帮助时,孩子往往会缺乏一个可以信赖与参照的权威与榜样,这可能正是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孙云晓

  爸爸不要在位却缺席

  母亲的教育就像阳光,没有阳光照耀的孩子会感到生命的黑暗;而父亲的教育就像是空气,缺少空气孩子的生命也会慢慢窒息。

  孩子渴望母爱,也一样渴望父爱。

  父亲的重要性并非要等到青少年时期才能体现,孩子一出生,父亲就应该及时就位。

  这是因为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父亲付出的心血越多,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水平就越高。

  德国心理学家苏埃斯研究数据也证明了这点:12 ~ 18 个月的婴儿与父亲的关系将影响孩子以后的同伴行为和同伴关系,具有安全父婴依恋的孩子,在游戏中较少消极的情感反应,与其他孩子交往时不紧张,具有更高质量的同伴关系。

  所以,以事业为重、以挣钱养家为主的父亲不妨放慢一下脚步,多抽出一些时间来关注孩子的教育,尽好父亲所应该尽的义务,从而解放母亲教育的沉重负担,不要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缺席。

  TIPS:

  在进行家庭教育与监护的时候,父母应观点一致,共同掌握好管教的分寸。父亲对育儿的参与程度越高,孩子就越聪明,适应力更强。

  称职爸爸的10项教养方法

  父亲对育儿的参与程度越高,孩子就越聪明,适应力更强。

  1. 表达出父爱

  父亲应该用各种方式表达和传递父爱,使孩子经常感到父亲的爱和关心。

  2. 经常与孩子对话

  问问孩子“你觉得我是个好爸爸吗?你希望我变成什么样子?”给孩子空间说出对爸爸的期待,以及他希望父亲做哪些改变。

  3. 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

  父亲往往是家里的“严父”,但是相关数据显示,如果爸爸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将大大降低孩子未来的暴力倾向。

  4. 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孩子

  在不改变生活规律和不占用正常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5. 做个学习型的父亲

  父亲要多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多一些学习规律的认识,多懂些心理学,孩子就少走一些弯路,家庭关系也更趋和谐。

  6. 陪孩子度过童年快乐时光

  父亲要经常带孩子去动物园、游乐场,或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做游戏,这些活动对成人来讲可能没有兴趣,但对孩子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7. 帮助妻子就是对孩子的爱

  大多情况下,在家务和养育孩子方面妻子比丈夫付出得更多,父亲应自觉地帮助妻子,这样不但会赢得孩子的尊敬,而且会使夫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抚养教育孩子。

  8. 与另一半建立养育共识

  教育和培养孩子是夫妻共同的责任,父亲不可一个人说了算。如果夫妻在教养上有共识,孩子也会和父母讨论“家务事”,而且父母也将在孩子心目中变得无可取代。

  9. 别拿自己的尺子衡量孩子

  在孩子内心世界里,最令他伤心的事是爸妈说自己“你不如别人”,最使他受刺激的话是“瞧瞧别人,再看看你自己”。如果爸爸常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孩子,往往会让孩子感到自卑。

  10. 孩子犯错大人需先自省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趁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聪明理性的父母不会在孩子犯错后第一时间去处理解决,而是先自省自己有无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换位思考体谅孩子的感受。假如父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孩子就不会叛逆,乐意改变自己的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