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卓的轮回:读《蘑菇圈》

 昵称535749 2015-10-09

时间:2015-10-06

“一个人可以自己软弱,看错人,做错事,这没什么,神佛会饶恕,因为犯错的人自己咽下了苦果。可是一个人要是笑话人,轻贱人,那是真正的罪过。”

这句话虽是阿妈斯炯说给丹雅听的,但我觉得这句话就可以概括一整个故事。

这是第二次看阿来的作品,文风依旧很美,能感悟到山林的纯美之气,那些破土而出的蘑菇,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生机,也是一种存活的欲望。这本书是两篇故事,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蘑菇圈》,《三只虫草》在情感上还是稍显单薄,而《蘑菇圈》和《尘埃落定》一样,有浓郁的藏地文化以及深刻的两面人性,甚至把那个时代蹩脚的政治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蘑菇圈》围绕着主人公阿妈斯炯的一生去写的,斯炯和她哥哥都是父不详的孩子,他们俩的命运都很坎坷,按书上来说,他们都是彼此的洛卓,在书里阿妈斯炯就有解释,洛卓是前世没还清的债。她也对孙女说,“我欠你死鬼舅爷的是坏洛卓,欠你爸爸的是好洛卓”。

洛卓的轮回讲来,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两个人。即脱离不了,也化不开。

开端会误以为是饮食文化,可在看后,才明白,这说的是温饱,是时代,那时西藏刚刚解放不久,当地还是相对落后,斯炯被招进工作组,在工作组里她了解烩制蘑菇的办法,但是因为高级社的运行,工作组要撤离,斯炯陷入两难局面,加之上面的考验,让她找寻到反抗改造的烧火和尚的哥哥,可能是她冥冥中无法当干部,她没有找寻到哥哥,她没有回去拿东西就回村了。

村里发生了三件事,最特别是她哥哥回来和斯炯生子的信息,她重复了阿妈的命运,但她却活得更为出彩。哥哥成了牧羊人,她遇见了回来的吴掌柜,她在吴掌柜的教导下,认识很多野菜,度过了瓶颈的时期,可惜吴掌柜选择死亡,我觉得吴掌柜不是为了偷羊,而是为了去死,是他把蘑菇圈送到斯炯的面前,他选择了解脱的离开。

蘑菇圈,看似像个私有的领域,却是一家甚至是一个地方人的口粮,而吴掌柜在离开前,就告诉了斯炯,因为那羊就在那里,这口肥硕的口粮,温饱了她和孩子,甚至是哥哥和他喜欢的女人。斯炯在我看来,是一个很性情中人的人,她感恩自然、善待别人,她会说,要记住是蘑菇和野菜让我们挺过了荒年。虽然她有短暂开放的青春,但她依旧没有感觉到不幸,当你组长的逼问,让她恐慌,甚至那句“这个世界连一个孩子没有父亲这样的不幸事情都不能容许了吗?”让我感到了艰难,饥荒时,她对吴掌柜是感恩,勉强度日时,她对盘问人也是善待的。

她世界里的蘑菇是生生不息的象征,她不独占蘑菇,她会默默地和儿子一起去分发蘑菇给每一家,她不反驳,即便村里人都笑她背加盖的水桶上山,可她依旧乐此不疲,直到大家都明白她的用意。

她是养蘑菇的人,她同样也是养机村的人。

很多人不能理解那个年代,我特为查找了“四清运动”,那时候一开始在农村中是“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后期在城乡中表现为“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 文革时,组长刘元萱被批斗后,就过渡到了哥哥又去当和尚,斯炯儿子当上了县商业局的会计,看去是靠着蘑菇,儿子平步青云,可后面却埋下伏笔。

刘元萱的死,是受了刺激,因为他阻拦女儿和胆巴,因为胆巴是他的孩子。

所以,更能理解,阿妈斯炯说,“这下我不用再因为世上另一个人而不自在了。”

她莫名其妙失去干部,一个人辛苦拉扯儿子,甚至是儿子的父亲在身边的隐忍不发都可以理解了。她有太多的故事,就像那些簇拥在一块的蘑菇一般,闪耀着活着的姿态。

她渴望别人都能保护她的蘑菇圈,可是世人总是嫉妒你的好,她的蘑菇圈,她的体面,都一一瓦解,哪怕她说恨一个死人是罪过的宽恕,她不贪财,在丹雅的怂恿下,她意志坚定的拒绝,她的理念是谁能把人变好,那才是时代真的变了。可惜人是利欲的,丹雅被利益蒙了心,她让斯炯失去了蘑菇圈,最为心伤的不是老了,而是没有了那些生机。

《三只虫草》看似是写了虫草,却是虫草换了百科全书,还有他在没有拿到书的那种激励的人生,我不知道为何,看完两个故事,我还是记得《蘑菇圈》,或许这就是蘑菇圈的魅力。

卓洛的轮回吧。(《蘑菇圈》书评/蓦烟如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