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看起来是深沪股市的好日子。两市迎来了近期罕见的“红盘高挂”,上证综指上涨了2.97%,深圳成指上涨了4.07%。
但10月8日,似乎又是深沪股市的无奈的一天:竞争对手“新三板”那边,突然有了重大利好消息。
据《经济日报》旗下的《证券日报》报道: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即将迎来第二波政策红利期。该报记者独家获悉,证监会层面全面支持新三板市场发展的文件即将公布,该份文件包括分层等制度安排。这将是证监会层面首次发文对新三板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证券日报》的稿件还透露了如下重要信息:
1、新三板将围绕“市场分层”,探索制度创新,形成差异化的服务和监管安排,加大对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挂牌公司的重点孵化培育,这项工作年内启动。
2、将提高市场融资功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产品供给,推出优先股、公司债券和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等融资工具。
另据“民生新三板研究中心”管清友等人今天(10月8日)通过微信号“清友会”发布的《传闻分层标准“靠谱”吗?》一文,“新三板”或将分成“创新层”、“培育层”、“基础层”。其中“创新层”显然最受瞩目,根据管清友等人这篇文章的介绍,“创新层”目前有三套讨论中的标准,均不亚于创业板上市标准(见下图)。

这说明什么?当然是“新三板”成为中国最大证券交易所的万丈雄心!
你上交所可以搞“战略新兴产业板”,深交所搞“创业板”,新三板就搞个“创新层”出来。将来企业一定要转板到深圳“创业板”吗?你又听说过哪个“创业板”的股票转板去了“主板市场”?
“新三板”搞出“军衔制”,让上市公司可以玩“打妖怪升级”的游戏,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问题是:新三板从一开始就是“注册制”,天然就比深沪交易所离市场近。当深沪股市被“政策牛市+股灾”坑苦,IPO被迫中止,IPO注册制改革遥遥无期之后,“新三板”就成为盛宴上唯一那个“不闹肚子”的人。好吃的、好喝的,只能让新三板先挑了。
管理层比谁都清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热潮被激发起来,IPO注册制必须实施,否则风投、PE缺少退出、变现的渠道,整个投资热潮会降温,而创业潮最终必然沦为泡沫。
但深沪股市的IPO注册制改革一年内无法推出,即便勉强推出,也会是“中国特色的”,很难把企业上市权真正、彻底地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如果真那样,深沪股市还需要一轮惨烈的暴跌,估值才能实现对接。
怎么办?当然是搞活新三板!
“大众创业、万众创业”衍生出来的都是小企业,挂创业板和新三板,区别不大。而新三板从一开始就是“准注册制”,所以企业挂牌速度惊人。正式启动才两年多,目前挂牌企业已经达到3500多家,超过深沪股市总和。已与券商签约、正在改制、完成股改、通过券商内核的拟挂牌企业共有6000家左右,新三板已形成我国最大的基础性证券市场。
股灾之后,管理层对新三板加强管理,清理了不具备资格的投资者,市场冷清下来。如果市场分层得以实施,普通投资者参与的门槛逐步降低,再实施竞价交易,那么新三板就真的可能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想想“中小板”和“创业板”当年是怎样边缘化上交所的吧。中国金融中心的竞争,交易所的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只不过,此前是两强并立,现在是三国争霸。从深交所剥离出来,独立门户、迁居北京的新三板,现在竟俨然有了点魏国的气势!
当然,如果管理层决定用“新三板”暂时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接盘,对于深沪股市短期走势是利好,但对于这两个市场长远发展,是比较大的利空。这意味着,深沪股市可能错失了一个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