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神运经》精释(二)

 轩辕道斋 2015-10-09
      

       以五行拳运动之法来完成“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在明、暗、化三劲的练法上完成的。初练拳时,用力以刚猛之劲为主,拳势要舒展,不可拘谨,为的是使劲力发于体外而抻筋拔骨,劲力调和顺畅,开出体劲,渐渐达到体动随心动,炼精化气,以退后天返先天,这是练明刚之劲。练功久而久之,内三合程度逐渐提高,行拳作势舒畅自如而无喘意,自身也就松了。经过这样的一段时间练习,力量外放,用尽了,拳不打乏力,练拳者自己都乏了,身体自然能松软,促使体的柔化。基础打好了,又使精足气壮,骨质坚韧。洎至六合严整,内劲自生。由于劲尤增气壮之威,这不仅是内在的自我精神气质的感觉,而且是可以体现于外在体用之实,故日为“炼精化气”。 

  进一步“刚至柔生”,即炼气化神阶段。五行拳先练明劲至俱足,尔后再转入练暗劲,相对于明刚阶段的劲力外发,此则是收敛,行拳作势缓缓而来,自身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练劲合形,以意气,而行拳,随心的程度就高了,使意气合于体态之劲,并时时伴有发自体内的清脆的抖弹之劲,此时的发劲为“呼”,回落手则为“吸”。此一呼,排泄出体内之浊;此一吸,纳取宇宙之精。这种以丹田呼吸配合而行拳的阶段,是炼气化神阶段,运起劲来体内产生的内景妙不可言。由于周身抻拔之结果,故操之能腾其膜,长韧其筋,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此练之得法有阴阳虚实刚柔变换无穷之力,在精足气壮的基础上,又能逐渐敛神入微,达及体表,因神足而就会灵感逾于常人,故在技法上不仅能“沾身纵力”,“缓动遂发”,而且能“触之自应”,“沾之即有”。 

  这一阶段练拳用的是腰劲,重点是在回,发劲时找丹田的劲。行拳时要配合呼吸,往里往回是吸气,往外是呼气。出拳时将气由丹田送到膻中,也就是这个呼吸的过程是从丹田到两肺,真正感觉到胸中有动,再以这个动能送出拳去,不能单打脱节,呼吸是呼吸,发拳是发拳。后天呼吸要配合,但不要有意去配合,而是不调自调,使呼吸自如,先后天呼吸混用并举。 

  再进一步“柔极白化”,即“炼神还虚”阶段,此阶段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火候,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即能刚能柔,气沛神敛,就可逐步地“刚柔悉化”,“感而遂应”,甚至能有“还虚返真”之妙,而至达到“不意而发”之奇。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炼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真,真正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练习时,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练明、暗劲时,不可改移。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可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也。练之清虚其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相,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此时形意拳之道,得“灵心”而养炼于神,以神感动于四肢,心胸清虚用至全体松空,如透明之体,五脏六腑运行无阻,全身经络百脉皆开,机体极灵敏而无滞感。内脏腑,外躯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的精气神合而为一,成为无状之状,无相之相。至此行拳作势,均以神气为动能,感应而动,习神可补神,习气可补气。神势相依,体为神之寓,体含神气,混元一气流之。一点“真阳”运行,无内无外,无所不在,静致以极,即虚无,以后天返先天,先天之道可立,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道法自然,人与太虚同体,与大自然同化,合而为一。 

  到此地步,正是从技法的深化入微,而达到“精、气、神”的灵感运化,即“三回九转是一式”也。三回者,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至明暗化三劲合为一劲。九转者,九转纯阳也,化至虚无而还于纯阳,虚静、中静、松静、空静是此理也。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两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也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手足动之神也。 

  述极至此时,想起了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先生说过的一段话,“在形意拳中讲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并不是神话,是有理可循,有道可通的”。前辈们得出实践,从而我们可以肯定形意拳“神运总诀四章”的内容是真实笃信的。 

  原文 先明进退之势,复究动静之根。 

  阐解 《神运经》除了“总诀四章”的内容是靠“神意”运化而完成外,尚有形意拳技法理论之精微,也是依靠“心领神会”(神运)而求得的。此节所言“进退”、“动静”法则,即是要先明其理法,而后方可至用。 

  拳技之道,首先就要明晰进退之法则,不明进退之法,就谈不上技击之效用了。“进”是为了解决敌人完成技击之胃的,“退”是为“进”而制造有机的条件,进和退都是相机而行的。进时不可盲目乱进,退时也不可盲目乱退。应敌实战,双方不仅是技术、力量、胆量等实力竞争,同时也是一种“智慧”(神运)的较量,是斗智斗勇的一门学问。而其关键之至要则在于进退之法,进退之法包括了步法、身法、手法等,这一切都是依靠神意来指挥起作用。 

  进者,首先要明三前,知六要。三前者,眼前、手前、脚前。眼前者,眼为侦探。一切的动机变化全凭眼的观察而传输到大脑,大脑即作出相应的对策来。首先用眼神罩住对方双眼,用余光笼住对方双肩及腰身,此时我方即可从其目光的反应,面目表情做好应敌准备,突出“神圆气满”之势。手前者,手为战敌之先锋,手法有出、领、起、截四种。当胸直出,叫做出手,劲力稍发有起有落,屈非屈,直非直,为起手。劲稍发而未落为领手。顺起落掺以领搓之意为截手。长身落下,此为单手之法;两手并起并落,此为双手之法。总之,手起撩阴,肘法护心,起如猛虎扑人,落如雄鹰捉物。拳诀所谓“心动如火焰,出手似放箭”即此意。脚前者,步与身也,拳诀日“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又日:“只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进步如铁犁翻地”等,都明确地讲明了进的要领。同时认为身步之进应从实处进(手也类似)。因虚非真虚,乃敌方所设之圈套,其精神防备悉注于此,时则正中下怀,实处门户紧闭,本无可着手处。彼心必有所恃,而不加意,进则出其不意,而突然间接应,其心思必多张惶,手足无措,况且,实一变必虚,乘虚而入,焉能不击败之。此外进法有“随进”、“闪进”、“截进”、“诈进”等诸法,且各有其渊源之理法。随进者,乃随彼而进也;截进者,乃半路冲杀之法也,使彼进退不得;闪进者,乃伐魏救赵之法,彼取我左,我侵彼右,彼夺我上,我取其下,使彼不战而自退矣;诈进者,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法也,指上打下,指下打上,指中变下,中变中,上变上,下变下,使彼防不胜防矣。 

  所谓“六要”者,即心要沉、胆要壮、眼要明、手要快、步要稳、法要变。心要沉,即心静意松,神清目爽;保持沉着冷静对敌,切不可心慌意乱,呼吸急促而显现拳脚散乱无章,大脑思维则指挥不灵。胆要壮,胆壮方可心静沉着,要求“遇敌有主,临危不惧”,搏斗中树立克敌制胜的信心,敢打必拼,打人如走路,视敌如蒿草,拳谚所谓“交勇者不可思误,思误者寸步难行”。眼要明,与敌交手,要双目明亮,洞察清晰,看清敌我形势之利弊,方不难制胜。看不清彼之虚实而贸然进击,是相当危险的,恰如“瞎马踏泥沼”。手要快,形意拳强调“眼明手快,踊跃直吞”。出手如闪电,意到手到,手到劲发,刚柔虚实,起落变化总须相机而行,要做到“出手不见手,打人不见形”方为真矣。步要稳,与敌交手步要稳健,落地如生根,步随身行,步到身到。形意拳要求迈步如犁翻地,行走犹如卷地风。步不稳则全身无根,招法劲势难变,形成不攻自破之败局矣,故而,步必须要稳健而灵活。法要变,武为实战,其势千变万化;应敌之时须观其神色,见势而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应敌之法,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去针对不同的对手以切符实际的采取不同的手段,绝不可以一法施之于万人,方法要灵活而善于临势变化,方可保克敌而致胜。 

  知“进”时必须得知“退”,拳诀要求“进退适宜”,其实就是武技交战中有进必有退,有退方而有进。退为蓄势,为顾,为守,退因多不能得手,故退一步再寻机而进。该退的时候要及时抽身而退,“失机退宜先”嘛!这样才能避免遭敌实力之击,利于避其实,方可就于虚。拳诀有曰:“直退易溃,斜撤得宜。”就是说“退”的时候切不可直线后退,要以侧闪之横移,并且于退的时候,要掌握好时机分寸,做到不过之与不及,恰到好处,恰似《太极拳论》中的“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总之,形意拳之进退特别讲究一吞一吐,须合“看正是斜,看斜似正”之意。 

  从上面的阐述中,我们明白了“进退”之势的法则要领及内涵,现在我们再来理解“动”与“静”的根本理法原则。 

  动与静是物质运动的不同形式,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蕴含,互相转化的。拳术的运动过程中,离不开刚柔、虚实、开合、进退、起落、缓急等,这些矛盾运动均蕴含有动静变化。拳术都注重刚柔相济,讲究内劲的充沛凝聚与蕴含,静时如大山般隐蔽深沉,缓转中把劲蓄于内。发劲时如火山喷发,势不可挡。动静相递,才能做到刚柔相济。刚柔可以相互转化,“柔极而坚刚”,柔至极而为刚,拳术运动是动态的运动,这和“静极复动”“动极而静”的思想是一致的。拳术运动是动态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身体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没有绝对的静,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则是运动的一种状态。 

  拳术中的动与静是不可分割的,亦即在绝对的运动中包含着相对的静止,在相对的静止中又蕴伏着绝对的运动,并以此形成动静的相对动态平衡,从而促进了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拳术的动静有内外之分,内指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与气息的运行;外指手、眼、身法、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其表现形式“内静外动”,“内动外静”和“内外俱动、静”三种。具有内聚性形态的形意拳更注重内静外动。无论是“动中静”还是“静中动”都要求心意气与形体动势的协调统一。 

  形意拳的技击方法,攻防技术的运用,是通过人的身体运动来实现的。人的身体运动则以“动静”运动规律来体现千变万化的技法。所谓变化,“变言其著,化言其渐”,显著的变化叫做变,逐渐地变化叫做化,著变渐化包含了量变质变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所有技法的运用皆寓于动静变化之中,因为攻防技法的运用,是人体肌肉运动在空间、时间里实现的。 

  时间感好,就能做技法运用恰到好处,节奏鲜明,即动静把握有法度,在实战对搏中能更好地利用时间差来打击对手。空间感好,有利于攻防技法的运用,动与静的韵律掌握适度,才能更好地运用攻防技巧。 

  动静的变化是技击战术之原理,拳诀有曰:“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以静观察寻找进攻最佳时机,当对自己有利时,即迅猛进攻,静在含机,动在变化,把握时机,伺机而动,动而先至。动则为攻,静则为守,进攻是主动,防守时要以反攻和进攻为目的,积极防守;进攻之时,要以防守为手段保障进攻,攻不忘防,即“打即顾,顾即打”,“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善于进攻的人,使对方不知如何防身,掌握攻防动静变化之妙,是战胜敌人的要诀。 

  在技击中,不仅要把握攻守的变化,也要掌握虚实、快慢等动静变化。避实击虚,以弱胜强,虚指薄弱环节之所在,实指技巧力量之所在,善于技击者,总是尽量避免对方的强点,寻其弱点而攻击之。同时,快慢、虚实、奇正等动静相生的巧妙战法,是战胜敌人的智谋之计。既要用正常的技击方式,又要有奇特的权诈之法,灵活地变换战术,可以正面佯攻,以假动作引诱对方,然后从侧翼突然进攻,以奇制胜;也可先作退让,舍己从人,从而赢得洞察对方虚实之机,然后即可避其实而击其虚,也可发挥个人特长,威慑对方或造成对手在局势机势上的被动,而采取以奇运招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奇正相生,快慢相同,虚实分明的动静法则是形意拳的一大体现。 

  总而言之,形意拳的“进退”、“动静”法则,都是以大脑思维作主宰(神运),指导形体而完成的。所以,“神运”是思维、心志的理论纲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