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选院士屠呦呦获诺奖凸显取士制度不公

 小小头像 2015-10-09

105日,中国宁波籍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将科学类诺贝尔奖收入囊中。

作为后发大国,厚积薄发,得到认可,在莫言之后,又一中国人获得诺奖,当然令人振奋。但高兴之余,有些问题值得反思,比如屠呦呦的落选院士。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这在以身份论成就的中国,算是不折不扣的草根。

没有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这是历史因素使然对屠的个人成功也不构成影响,调侃之余,尚可理解,但作为一名成就斐然的科学家,竟然几次提名均落选院士,让人诧异。而事实上,除了屠呦呦之外,像袁隆平李爱珍饶毅 等等等等,也均与院士擦肩,这既与“不拘一格”的取才意趣有所违逆,更凸显制度之殇显而易见,以上列举,学术水平大多高超,部分人甚至是行业翘楚,潮流先锋,却频频落选院士,而讽刺的是,一些涉嫌造假的“行家里手”,却能选上院士,让人质疑其标准和公信力。

选院士是看科学研究、学术水平的里子,不是拼奋公关拿捏、浮躁虚夸的面上工作,造假不仅可耻,对科学可持续发展实在贻害无穷

事实上,由院士评选窥斑见豹,类似缺乏公平公正原则的取士案例又何曾鲜见?这给有关方面提了个醒,有必要再去翻一翻清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了。古人尚且,今人何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