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年龄称谓

 爽爽556 2015-10-09

中国年龄称谓

襁褓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本意是包婴儿的被、等。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背负小儿用的布兜和系带。旧说长一尺二雨至二尺,阔八寸左右。

孩提

孩提是指幼儿时期23岁的儿童。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提孩。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垂髫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豆蔻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

及笄

及笄是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加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而立

而立,亦称作而立之年,而立的意思是自立于世,多指学有所成。今用而立或而立之年指人到了三十岁的年龄

不惑

不惑,亦称作不惑之年,不惑的意思是遇到事物、事情能明辨是非而不疑惑。今用不惑或不惑之年指人到了四十岁的年龄。

知天命

知天命,意为知道天地万物变化的道理而去顺应它。后来也指五十岁。

花甲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另外花甲也是软体动物蛤蜊的别称。另有同名歌曲,歌手后弦。

古稀

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耄耋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耋,音。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

期颐: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因此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一百岁。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中寿是八十岁。

(mao)(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