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宇宙

 玉郡书屋 2015-10-09

人体内的小宇宙    摘自千龙网

 人体的内部结构,犹如地球上包罗万象的自然景观。

  在人体谜一般不可思议的宇宙里,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每天,心跳平均10.8万次,肺呼吸2.6万次,肾脏过滤1700升的血液,胃分泌1.5升的胃液,肝则制造1升的胆法。最精彩的生理反应乃是生殖过程。精子自爪状根的球状体释出后,在倾盆大雨中成之字形向子宫颈黏膜生长的纤毛森林边缘疾速前进,一个接一个紧追不放,数千个竞争者试图穿越周遭的蕨类丛林,不过许多在半道就被淘汰了。

在数厘米之外,一颗单独的卵子镶嵌着营养细胞堂而皇之穿越管状的楼阁;在这巨大的漏斗里,由于暗丝绒质环形网垫的收缩及小绒毛的横向摇摆,卵子得以离开卵巢,前往与优胜的精子结合。而其结合,将诞生出“大片土地中的一块绿洲”,因为“人不像一座岛屿可以自行生长出自然万物”。

  如果我们把自己缩到细菌般大小,我们将发现不寻常的奇观。人类需要肉体来证明其存在的事实,而这个证据包含45公斤水、206块骨头、百余个器官、450对肌肉、800种组织及950公里长年管脉。人体如同一座装置着精密仪器的高科技工厂;里面含有由4万亿到6万亿个细胞所构成的复杂结构,整个系统随着心脏的搏动而不停地新陈代谢。在这近乎无声而又神奇的城堡里,许多的活动日日夜夜都在进行。

  我们如果再将自己缩小到足以穿过人体的表面,我们还将发现一座巨大的动物园和一座茂密的植物园,有成千上万亿、属于5万多个物种的动物和植物生活其中。在小型动物区内,除了软体动物和脊椎动物之外,其他各种动物一一出席,有的出来闲逛透透气儿,而披着甲壳的节肢动物则争先在体内皱臂稠腻的潮湿环境下进行繁殖,其全部行动都以最低调的方式进行,只有它们生命结束,我们才能免于继续成为宿主。

  我们肠的净重的10%是细菌和蕈状赘生物,它们分泌一种巧妙的化学物质以促进人体的消化功能。皮肤也是一个适合蕈状赘生物生存的场所,它们透过真皮和表皮潜入其丝状体,利用那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居。

  以上所述仅系体内动物群,而外在的景致也值得一看:在电子显微镜之下,人体的确是一座经过精心规划且得到及时照料的花园。在凝视这些解剖学上的旅行照时,你需要一些想像力。头发呢?看起来就像是一群表面粗糙的乔木林,充斥着向四面八方扩散的粗壮树干。前额呢?就像干燥的“中亚细亚的荒原”——诚如外科医生雷诺·菲兰在《手的游戏》一书中以“大地在太阳下龟裂”所形容的。有时候,你还会看见有着潮湿硬梗(指皮脂)的纤细芦苇(指绒毛)正在轻微摆动;自大量的小天井(指汗腺)中喷出圆柱状的汗水,灌溉着滑梯的周遭。男性的下巴呢?就像一座布满糙石巨柱(指胡须)的岬角,如果清晨龙卷风不来的话,每月可长长1厘米。肚脐呢,就像是一块堆积着灰尘的小洼地。手掌呢?它的表面似一连串毛绒绒的山脊,汗水从其密布的且在缓慢喷发的火山口冒出。至于指甲,宛如一片贫瘠、荒芜的沙漠,任何东西都无法生存其上。

  让我们再向着人体的纵深旅行。首先,由嘴巴进入,映入眼帘的是牙齿的珐琅质。它们由平行的杆形物所构成,形成石灰质外貌,直达已腐蚀的山顶。舌头上竖着尖刺(乳状突出物),纵向运河网充满了由肺排出的空气。到了唇边,一些包含在唾液里、看似液体般的丝状物化成我们所发出的声音。在气管内,有一个布满粗大肥虫(指绒毛)的滑梯,其波浪般地摆动及其分泌的黏液形成黏性的海浪,负责为我们阻挡不受欢迎的灰尘。


作者:吴伟农(7月10日9:56)

  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7日发布消息说,科学家在南极极地新发现了一种能在辐射、严寒和黑暗环境中生存的生命力顽强的微生物。

  在该基金会资助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科学家赴南极开展了寻找极地生命的科研工作。极地液态水稀少,紫外线辐射强烈,一般认为在这种环境下微生物很难生存。科学家们说,他们没想到在极地新找到的微生物不仅完全适应了恶劣环境,而且新陈代谢非常活跃,能在零下12摄氏度至零下17摄氏度条件下合成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说,新发现不仅对寻找地球上其它极端环境中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也增强了科学家在地球之外的太阳系其它地方寻找生命的信心。

近日,世界天文学家在波江座恒星周围发现了9颗围绕其运行的行星。由于 那里的星河运行情况非常类似于我们的太阳系,科学家们猜测说其中一颗很像是 太阳系土星的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对于因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而正在苦 苦寻觅地球之外生命现象的人类来说,发现其他恒星的行星系统是搜索地外生命 计划的重要内容,人们总是倾向于坚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第一颗日外行星的发现是在1991年,一颗名为PSR-1257+12的脉冲星的辐射 频率一改稳定的局面,发生了奇异的变化。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的天文学 家使用建在波多黎各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对其进行观测和分析,认为这一变化是由 在其周围运行的两颗或三颗行星的引力摄动引起的,这样就间接地证明了这颗脉 冲星周围有行星存在。除了监视脉冲星的频率变化之外,发现日外行星的另一种 办法是测量恒星光谱的多普勒频移。一些恒星光谱的附加波长偏移可能是其附近 行星的引力扰动的结果,测量出波长偏移量的大小就可以确定行星质量大校199 5年10月,两位在瑞士日内瓦天文台工作的天文学家用此法发现了一颗围绕飞马座 51运行的行星,这是第一颗在“类太阳恒星”旁发现的日外行星。不久,天文学 家又发现室女座70、大熊座47等9个恒星均存在类似的多普勒频移周期的微小变化 ,表明它们的周围有行星存在。其中,室女座70的行星上的温度约为80度,这对 于寻找地外生命是十分令人鼓舞的。科学家们在一颗名叫格里斯876的红矮星附 近也发现了日外行星,这颗行星约有500个地球大,在一个很扁的椭圆轨道上公转 ,公转周期只有61天。它的气体表面比地球表面温度要低些,大约只有75摄氏度 ,而它的大气下面的温度要稍高些,可能会有液态水存在,这是生命产生的必备 条件之一。 更令天文学家感兴趣的是寻找像地球这样的陆地结构型的行星,这类行星是 人类这样的高等生物生存的“诺亚方舟”。为了搜寻类地球日外行星,科学家们 设计了最先进的多镜面干涉仪,不仅如此,还有更大胆的“类地日外行星发现者 ”计划。拟定中的“达尔文”计划(空间红外干涉仪)将是欧洲空间局在新世纪中 寻找日外行星的主要装备。这些新仪器将成为人类发现类地日外行星最强有力的 “武器”。 中国天文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赵复垣介绍说,存在生命的行星应当由 固态物质组成,以较圆的轨道绕恒星运转,“四季”温差不太大,与恒星的距离 合适,表面温度不过高也不过低,最好在0至100摄氏度之间,使得液态水能稳定 存在,从而孕育生命。 在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中,有大约1000亿至2000亿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许 多恒星都可能有自己的行星系统,其中完全可能存在像地球一样适宜于哺育生命 的行星。随着新行星的不断发现,也许终将有一天,人类会在茫茫宇宙中找到“ 知音”。

 

  今天上午,记者接到韩立均发来的电子邮件:备受媒体及大众关注的“韩立均家的顶棚怪兽”终于现形,并被韩立均拍摄了大量照片。

  由于韩立均近日忙着将三元桥的家搬到通县,百场环保巡演因此暂停了几日,但韩立均却并没有闲着,他连续数日利用夜间休息时间在西直门母亲家观察屋顶的怪兽。

  几天来,韩立均几乎彻夜等待怪兽出现,共用了数十个小时,并在它经常出没的地域撒满水果引诱其出现,不知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韩立均的虔诚打动了“有知”的怪兽,连续五夜,怪兽现形十多次,每次最短二三十秒,最长十几分钟,韩立均因此共拍摄了近60张它的照片。

  它,身长大约1米,体重约10公斤,浑身灰色毛发,头孝胯大、尾粗、行动敏捷但不快速,夜间出没,食物主要为水果,也捕食老鼠、小猫、鸽子等。主要在平房顶上活动,有食物的时候,它不太在乎有人于1米外观察,但小于1米的距离它便会发出“呲呲”的警告,并张嘴威胁,有攻击的倾向。

  它出现的时间一般在晚上12时左右,最早一次是11分50分,最晚一次为凌晨2时40分。韩立均撒播的食物诱饵主要有桃、杏、梨、李子、西瓜、苹果、花生、葡萄等,小的如掉珠的葡萄、花生,它会即刻吃掉;太大的如西瓜,它会用舌头舔食,但它只吃瓤,不吃皮,并会发出“嚓嚓”声(估计它的舌面上有倒刺);杏或李子等中小个头的水果,它会整个吞到嘴里咀嚼;苹果、梨、桃、小块西瓜这样稍大一些的它会咬住带回窝里。

  连日来,韩立均母亲家的数十位街坊邻居都目睹了“顶棚怪兽”的“风采”,最多时胡同里聚集了二三十人,几十双眼睛一同投向韩立均家的屋顶,而“怪兽”却不慌不忙地享受美味,人们小声的说话、议论它好像根本听不见,但突然的动静会将它吓跑。

  韩立均对几天来的“成绩”喜不自胜:一是拍摄到如此多的照片成为“顶棚怪兽”确实存在的最有利的佐证;二是多次近距离的观察,更多地了解了“怪兽”的习性;三是韩立均成为了见到“怪兽”次数最多的一个人。韩立均说:“在我百场环保巡演第11场的当儿,亲自拍摄了近60张它的照片,我非常激动,我会把它的照片贴在我巡演的展板上,让更多的人更直观地见到它、了解它。”

  对于是否抓捕这只“顶棚怪兽”,韩立均说要与专家商议后视情况而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