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中国第一场大胜的伏击战,是哪位传奇名将指挥的?-今日头条

 激扬文字 2015-10-09

抗战时中国第一场大胜的伏击战,是哪位传奇名将指挥的?1936年4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伪满洲国军政部开始推行“三年治安肃正计划”,调集日伪军1.6万余兵力,进行大规模的“讨伐”,企图迅速肃清东北抗日武装。

这次“讨伐”的重点是伪满洲国东部,特别是东边道及通化、漾江、磐石三角地带,也就是南满抗日根据地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日伪军还特别强调:“对于捕杀匪首杨靖宇等须全力以赴”,并规定“同时遇到东北抗联和抗日山林队,专打东北抗联,不打山林队;若同时遇到杨靖宁和其他东北抗联部队,专打杨靖宇,不打其他东北抗联”。

从12日起,伪第1军管区司令部附步兵第7团共千余人,在满洲国东边道“剿匪总司令”邵本良部的配合下,对通化、辑安、临江、长白、濛江、抚松、辉南、金川、柳河等县进行所谓的独立大“讨伐”。

杨靖宇决定采取“走”和“拖”、南北转战、东西分进等游击战术,先疲惫伪军,再集中兵力予以伏击,遂率军直属队在通化、辑安、兴京、桓仁等县境,与尾追的日伪军进行周旋,伺机消灭邵本良主力,以粉碎日伪军的“讨伐”。

对邵本良,杨靖宇并不陌生,两人可是老对手了。

土匪出身的邵本良是海龙县人,擅长山林作战,曾被东北军收编。因胆大、有头脑、善钻营,没几年功夫就当上了团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后,他投靠日本人,任东边道少将“讨伐”司令,成为铁杆汉奸。

由于邵本良部下多为精通山地战、游击战的土匪,不仅枪法准,打起仗来不要命,而且熟悉东边道一带的地形、民情,个个又都是钻山林的老手,因此在与各种抗日武装的作战中,几乎所向披靡,很少失手。

当时,《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报告》中曾称:战斗力最强者为邵本良队,作战时不能任意撤退,并有相当技术。南满一带的山林队被他打个落花流水,山林队没有不怕邵本良的(在山林队中通常发誓就是:如果我做坏事,出门就遇见邵本良)。

正因如此,邵本良深受日本主子的器重,被冠以“东北第一大厉害”之称。所部装备全为日式,与同期关东军装备基本相同,甚至在军事指挥上也具有很大的自主权。邵本良曾夸口:“有我邵本良,就没有杨靖宇。”

1933年10月27日,杨靖宇率第1军独立师主力南渡辉发河,开展游击活动。日伪军出动2000余兵力进行“讨伐”,邵本良部一马当先,气焰嚣张。

由于独立师初来东边道,从未与邵本良部交过手,并不熟悉他们的作战特点,思想上也不够重视,结果第一仗就吃了亏。

11月15日,独立师途经金川县旱龙湾时,突遭邵本良部袭击。虽取得了毙伤敌11人的战果,但却付出了3伤4亡的代价。其中就有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杨靖宇的老战友金伯阳。

杨靖宇悲愤不已,要为老战友报仇雪恨。经过精心策划,11月下旬至12月底,杨靖宇率独立师先后袭占三源浦、凉水河子等据点,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狠狠地教训了邵本良。

此后,双方多次交手,互有胜负。1936年2月27日,杨靖宇率部袭击了邵本良部驻通化县热水河子镇的1个团部,俘副团长以下60多人,缴枪50多支。

恼羞成怒的邵本良急于挽回脸面,亲率1个加强营500余人,携带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组成一支精锐而又轻便的“讨伐队”,在1个日军炮兵中队的配合下,紧迫不舍,妄图全歼第1军。

为了剿灭杨靖宇部,日军不但给予邵本良跨防区作战的权力,更是把3架飞机交由邵本良指挥,用于侦察追击,这在同时期其他伪军部队中是绝无仅有的。

杨靖宇决心采用疲劳战术,诱敌深入,敌疲我打,歼其一部。在他的指挥下,第1军把迫击炮、重机枪等不便携带的重武器藏在山里,轻装行军,转战柳河、桓仁、兴京、宽甸、本溪等南满诸县,行程约4000里,牵着邵本良部兜圈子,同时积极寻找战机。

这下可让邵本良的“讨伐”大军吃够了苦头,整日艰难行进于雪山密林中,苦不堪言。不过,邵本良尽管气急败坏,但行动仍十分谨慎,一直紧紧尾随追击,并未露出太大破绽。

4月29日,杨靖宇率部来到本溪县东部赛马山区,决定在此给邵本良部以歼灭性打击。

大东沟,两山夹一沟,当地人也叫夹砬子沟。这里山高沟深,林木茂盛。杨靖宇选中此地作为埋葬邵本良的坟墓。可狡猾无比、熟知地形的邵本良岂肯轻易率部开进这样的险地呢?

要想鱼儿咬钩,就要撒下鱼饵。

杨靖宇命令部队在沿途丢弃破衣烂被、废弃装备,尽显狼狈败退之状。这时,调归邵本良指挥的日军侦察飞机又帮了杨靖宇的大忙。在侦得这一重要“情报”后,急忙报告:杨靖宇部已溃不成军,正向大东沟一带逃窜。

这下,邵本良来了精神头,彻底打消了心中的顾虑,命令所部加速追击,企图一举歼灭杨靖宇,以实现自己在日本主子面前夸下的海口。

30日清晨,杨靖宇率第1军教导团,第1师第3、第6团和少年营等部500余人进至梨树甸子,会同一些结盟的抗日山林队、义勇军共七八百人在大东沟隐蔽设伏。

杨靖宇给邵本良布下的是一个口袋阵:等在沟口的是第1师第6团,中间是军部教导团和第1师少年营,还有几支抗日山林队,守在沟里拐弯处的是第1师第3团。

上午,3架日军飞机飞临梨树甸子上空,盘旋侦察了许久,未见异常,遂掉头飞走。邵本良和日本顾问带领司令部、1个加强营和1个满编日军炮兵中队共800余人越过拦马岭,从分水岭匆匆赶来,一头闯进了大东沟。

14时许,山谷间响起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伪军遭到突然打击,措手不及,乱了阵脚。邵本良发觉中了埋伏,立即指挥所部拼死突围,无奈前后已失去联系,只得各自为战。前头的拼命地向前跑,后面的不顾一切地往回逃。预伏的第1师第6团迎头痛击向前窜逃的伪军,第1师第3团则截击后退的伪军。

激战至傍晚,战斗结束。日军炮兵中队长菊井少佐当场毙命,日本指导官英俊志雄大佐则出奇的“聪明”,抹了满脸的血躺在死尸堆里装死,竟然浑水摸鱼,逃过一劫。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三个多月后,杨靖宇指挥第1军在通化县四道江附近,再次设伏,袭击了由沈阳返回八道江的邵本良及其率领的运输车队。英俊大佐又如法炮制,想再次蒙混过关。谁知被打扫战场的抗联战士当场识破,在试图逃跑时,被一阵乱枪送上了西天。

梨树甸子伏击战,是南满抗联进行的最大的一次歼灭战,也是东北抗联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给邵本良部1个营以歼灭性打击,缴获迫击炮1门,机枪2挺,长短枪百余支,电台1部。

据上世纪60年代本溪县党史人员调查当事人的资料,以及沈阳军区作家张正隆采访的抗联老战士回忆:“进入伏击圈的500多人,跑掉的顶多不会超过50人,其中包括邵本良”。

文史作家叶之秋品读西游系列火热更新中,阅读全部章节,每天自动接收

辛苦您关注公众号:秋雨轩读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