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刚正不阿的大英雄,却在他们祖国灭亡时现了形!

 每日一篇 2015-10-09


一、传说中很美的复社


在凄风苦雨的晚明崇祯末世里,如果想在群魔乱舞的上流社会,找出个代表光明正义的团体组织来,那么后世津津乐道极多的,正是江南复社。


复社,最初是江南名士张溥和张采,于崇祯二年在吴江成立的文社。自那以后,那个标榜文学的社团,就似平地里一声春雷,影响火速惊天动地。平日里相轻的各路社团,心甘情愿挤破头皮来合并,还有大批精英名流,削尖了脑袋也要在里面谋个席位。到三年以后的虎丘大会上,与会者就有了数千人规模。以明朝学者陆世仪的记录,当时的各路来宾,来自从山东到南方的各省份,乘坐的各式华贵大船,几乎把姑苏的河道堵满。会议现场更一片人山人海,连大雄宝殿都坐不下,有空隙的地方,全叫这群服装华丽的精英人物们挤得满当当。大明士大夫阶层里平日藏卧的龙与虎,几乎全在这场合凑齐。


而如此震撼的场面,却只是这个社团辉煌的起点。之后的整个崇祯年间,这个社团的规模与影响,似一支疯狂上扬的股票,不断突破历史新高。以《复社姓氏录》的记载,社团里有名望的士大夫人数,就有两千二十五人,算上死忠的粉丝,总数更有数万人。以至于社团名流吴应箕家的后人,在清代撰写回忆录的时候也自豪的说:三百年里,从没有一家社团像我们这样。


而且更让后世无数文学社团汗颜的是,这复社不单有数量,更讲质量。其成员群英荟萃,学术业绩更灿烂辉煌。以其名字说,“复社”顾名思义,就是兴复古学,也就是钻研八股学问。这研究他们做得相当好,崇祯年间涌现出登榜进士若干,前几名的更有好几位。而且还很讲全面发展,诗词歌赋样样都强,杰出的“四公子”,文学成就领一代新风,张岱等人的小品文,影响更十分深远。科学业绩竟也拔尖,其成员与西方传教士关系要好,热情高涨翻译外国著作,还有再创造总结发明。典型人物方以智,代表著作《物理小识》,虽被清代人选择性失明,却漂洋过海,尤其在邻国日本极受崇拜,今天还有粉丝无数。


这般如数家珍的业绩,也令复社的名声,从晚明到今天一直高涨,几乎成了崇祯年代黑暗岁月里最后一抹亮色。就连其中几位才子人物的爱情,都与著名的秦淮八艳,碰撞出无数香艳的交集,还被写进了《桃花扇》等名戏,一代代流传不已。



从俩个文人的结社,短短几年就发展到如此宏大规模。复社的崛起,堪称晚明文坛最励志创业奇迹。后世的诸多文人雅士也一致认定:这个组织的杰出精英们,以勇于挑战黑暗的勇气与光辉崇高的理想,迅速召唤起大明王朝民间正义的力量,尽管未能挽救大明的衰亡,却以高贵的精神品质光耀千秋,更缔造了大明文化的最后绝唱。


但若透过辉煌仔细观瞧,却不难得出另一个触目惊心的真相:美得激动人心的复社,却是大明病老躯体上一块触目惊心的疮,看似艳若桃李,实则流毒聚集。他们在历史风口浪尖上的挺身而出,却恰是大明灭亡的加速度。


二、戳开画皮的复社


复社的真面目,瞧瞧这“创业奇迹”就知道。


为什么自从这个社团诞生第一天起,各路的名流学子,就像着了魔崇拜般,不惜千山万水的跑来加入,更有诸多老牌文社,狠心砸碎自家招牌哭喊求兼并。那些普通成员们,更热情澎湃到疯狂,各种集会活动里人头攒动,组织者振臂一呼,立刻就是山呼海啸般阵仗。哪怕最臭名昭著的恶性传销,跟这一比简直弱爆。


照着复社精英的后人们说法,如此热火朝天,正因伟大理想的感召。但仔细看看,他们的理想,伟大得好似一张画得逼真的大饼,大饼上面摆满的美味佳肴,那些实打实的真利益,才是注入狂热的兴奋剂。


首先是复社那传说中很热血的创业理想,以创始人张溥亲自标榜: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也就是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子们的实际能力,让他们将来为官可以大展宏图。这重量级的金字招牌,十分堂皇闪耀。


但真正充满诱惑的,却是这理想背后的潜台词:加入我们组织,保你金榜题名,管你官运亨通。




这话复社虽没明说,却极讲实际效果:凡是加入了这团体的,从名门子弟到穷草根,不出几年就金榜题名,大摇大摆光宗耀祖。现身说法的效应,一直十分轰动。


更抓住莘莘学子心头痒痒肉的,更是这团体里丰富多彩的生活:说是研究学问,组织学习,其实却每天吃喝玩乐,雅集诗会不断,且全有豪气金主大把买单。有时候还跨省出游,一路风光招摇,走一路白吃白喝一路。虽然在晚明士林界,玩乐并不稀奇,但玩出复社这档次的,却是格外吸引眼球:不但吃喝玩乐样样讲究精美,喝茶品酒跳舞全升华成高大上学问,个别品味独特的,连娈童断背都能玩出文艺范。至于游走青楼,万花丛中享受人生,更是家常便饭。而且就这么轻轻松松耍乐,到点即能轻松登榜。比起好些人寒窗多年一场空,真个叫随随便便成功。如此重量级招生效应,自然引得学子趋之若鹜。


等着真加入进来,更知道这入社的好处,绝对富贵逼人:复社不但有档次规格,更有强硬背景。比如创始人张溥,那是晚明有名的士林领袖,随便在官方场合招摇一下,立刻有官员恭恭敬敬上来认老师。撑起社团的骨干们,更叫名流云集,既有江南当地的各类世家大族,更不乏声名显赫的名臣子弟。比如隆庆年间名臣徐阶的孙子徐孚远,就是其中骨干。更有好些东林大佬的子弟,比如侯方域和方以智,就是根正苗红的东林二代。这样一批核心人物,要钱有人争着给砸,要人脉随手一抓一把,要根基更扎得牢靠。所有成功条件全占尽,办复社想不成功都难。成了他们羽翼下的一份子,未来宦海生涯,横着走都没人挡。


而且复社这棵大树,不但根基牢靠,还喜欢开枝散叶:虽然成员里的寒门子弟,大多入不了核心组织,但只要你老实听话,科举自然有人关照,还能免费给你出书,帮你考试的时候刷够声望。升官发财的每一步,攀攀关系就能找人给你关照。就连慈善活动,他们也办得热闹。经常拉来金主闹募捐,专业收买人心好多年。只要跟这团体沾点边,单行善积德的功劳,就管保名声刷刷涨。


总的说来,读书人入了复社,那就学习有人教,考试有人保,声望有人捧,用钱有人送。外加觥筹交错宴会不断,名利场上五彩缤纷,喝酒混事都保证涨名望,轻轻松松就落个风流名士雅号。如此组织,堪称天下读书人的幸福乐园。


但也正应了一句老话: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复社这样强大的投入,目标也只有一件事:收炮灰。




因为复社的主营业务,既不是文学更不是宗教,却是实打实的政治。诚如其出名的雅号“小东林”,要的就是政治战斗力。


但真正的问题也就在这,这群出身豪门富贵,心比天高的青年士子们,看世界总觉得轻松,满以为天下尽在自己手。看那个正在艰难困苦中奋斗的大明王朝,更像是洪水猛兽。在这群高贵愤怒的青年眼里,皇帝就是是非不分的昏君,掌权的大臣全是庸碌不堪的废物点心。想要振兴大明,就要听我们招呼。


这群青年精英们最怀念的岁月,自然是天启皇帝刚登基时,老前辈东林党们把持朝廷的日子,也就是史书上津津乐道的“众正盈朝”。虽然关于这段记忆,天启皇帝自家诏书里很委屈的抱怨,说一群道德君子啥正事不干,国家朝政都水深火热了,还只知道自己互掐。但在张溥张彩侯方域方以智冒襄之流眼中,那就是值得自己用生命去奋斗的光辉岁月。所以哪怕老东林被灭,这些东林二代与土豪二代们,仍然一拍即合,从此以改变世界改变未来的自信,组成这个新团体,并为此不计血本的奉献。


后世学者一直在争论,说这复社的政治宗旨到底是啥,因为就其核心人物们的表现来看,各种言论都五花八门,而且好多还自相矛盾,根本就没啥统一主张。其实他们的追求始终没变,就是同气连枝,攫取权力。


所以所谓的科举研究,其实就是官场盘根错节的黑箱操作,所谓的雅集诗会,就是拉小团体的手段,而所谓的千人大会,就更是声势阵仗,专注为造势长声望。一群精英吃着玩着闹着嫖着,屁股对着的,始终是政治的方向。


而在这整个过程里,他们从头到尾始终在干的,也只有一件事:骂祖国。也就是大明王朝。


具体说来,就是自从有了复社后,大明王朝干点啥,就全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不但私下里骂,更要抓住一切公开场合,伟大光明正确的骂,比如诗会雅集,本来做乐的场所,就变成了大明王朝的批判会,各类名流人物花样百出,纵酒嫖娼写诗唱词,五花八门的编排大明的不是,衍生出一批名家经典。所谓复社四公子的名号,就是这么骂出来的。正义满满的面孔,却是巧妙的搏出位炒作。


而到了各类集会上,他们更是精神抖擞,那就不再是文雅的骂,而是精神抖擞的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社集”,也就是全体成员的大型集会。这时候就彰显出人数多的优势来,有金主给砸钱,摆开盛大豪华的阵仗,然后邀请名号响亮的精英,外加好几千普通会员到场捧场,精英在上面卖命骂,热心观众齐心协力鼓掌捧场。从崇祯二年到南明初年,一共二十三次社集,每次都闹得天下震动。这高超的运作水平,放现在,足可轻松导演奥运开幕。


其实在政治风气宽松的明朝中后期,这样的政治团体,原本也不稀奇。骂朝廷的方式,也很没新意。但复社却有俩条,远远超过前辈。第一就是严密的组织,从创办第一天起,就有了详细的家规。凡是入了社的,既不能乱说话,更不能目无尊长,一切行动听指挥,复社让干啥就干啥。犯错了不但有惩罚,还有规模化管理,每个地区都有负责人,谁犯了错就要连负责人一起罚。


而就内部关系说,复社的成员关系,更鱼龙混杂,既有名门子弟,更有寒门子弟,前者基本是领导,后者基本是小卒。而且相互之间的关系,还有父子师生等各种情况。当然这师徒关系,是其中最注水的,最早收的还是实打实的师徒,后来陆续收进的,基本都有个师徒的名分。以同时期文学家归庄的说法,后来复社新收的徒弟,求的就是一个师徒名分,以拿出去撑门面炫耀。至于说到学问,真个是一问三不知。


发展到后来,更严重的情况,连《复社纪略》里都认账:阿猫阿狗,只要能给够赞助,装够孙子,就能顺利加入。有了复社的招牌,更能在地方上胡作非为,抢男霸女的恶心事不少干。还有些地方的人,更借着复社的关系网大搞腐败,尤其是每到科举的时候,打着给复社扩大影响的旗号,其实却暗地里黑箱操作谋私利。所谓“嗜名躁进,逐臭慕膻之徒,亦多蹿于其中矣。”


对这恶劣情况,创始人张溥等人,其实也心知肚明。但他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说起这位创始人,才是复社最有别于前代社团的最大奇葩。以教科书里的话说,这人是明代文学家,崇祯年间进士,有过一些文学主张,还有好些著述流传。但在当时,他比文学家更出名的称号,就是社会活动家。


张溥的活动能量,不是一般的强。此人本身就出身于大族,但因为是偏房生的,从小并不讨喜,却也因此练出了接地气的本事,小时候会来事,长大了会折腾。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在苏州先办了应社,这社团闹的最大动静,就是天启年间聚众拦截了押送东林名臣周顺昌的厂卫队伍,酿造了举国震惊的“五人墓事件”,把凶横无比的大太监魏忠贤,都在深宫里吓得直哆嗦。


这事之后,张溥从此名震天下。他也趁热打铁,崇祯元年选贡入京师太学,打着读书的幌子,玩命的上下活动。以陆世仪的说法,天天和京城名流饮宴不断。其繁忙程度,几乎到了“骚坛文酒,笈筐车骑,日不暇给”的地步。大明内忧外患的艰难岁月里,这群志在救国的精英们,就在干这骄奢淫逸的事。


当然张溥厚着脸皮干这事,享受还是其次,拉关系才是重点。先成立了燕台十子社,和京城的各路名流都搭上线,然后如当时大明的政治生态,京城一介名流,背后就是地方一介土豪。如此一来,严密的关系网立刻罗织。以张溥门生吴伟业的表述:张溥办这事的原因,就是看到了阉党当道,清流被打压,因此要振臂一呼,兴复传统文化。可意会的深意,正是争权。


在这样的苦心经营下,身为复社领袖的张溥本人,其声威也如日中天。就连他的好徒弟吴伟业中榜后刊刻试卷出版,竟把其他老师全划掉,书页上只印张溥一人:老师,这辈子学生跟定你了。而吴伟业的其他老师,对此也只能默默忍受,啥话也不敢说。


此人的社会影响力,也随着复社的壮大水涨船高。虽然只是个崇祯年间才中榜的进士,但一干老前辈都对他恭恭敬敬的,崇祯十七年间好些排名前列的科举幸运儿,更都来自他的暗箱操作。就连他的嫡母去世,前来吊唁的各界名流,就有数千人之多。实打实大腕的葬礼。


这样一个大腕创办,实力强盛的团体,骂起大明王朝不但积极,且杀伤力惊人。而与前代社团最大的区别也正在这:他们绝不是放空拳。


复社的终极目标,还是政治。各色的表演,最终还是为了抓权。所以多年以来,除了一步步在朝堂上渗透亲信,就是在党争中不断的蹚浑水。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大战首辅温体仁。


自从崇祯登基后,在经过了早期折腾后,选定了温体仁作为首辅。这位温体仁,被后世史书,普遍划为奸臣。因为他虽然干活勤奋,而且为官清廉,但此人阴沉奸诈,整人手段花样百出,不但坑了政敌钱谦益,更在坑走钱谦益后,捎带手又把昔日盟友周延儒坑掉,坐稳了首辅的宝座。


在这件事上,强大的复社好似闻了血腥味的群狼一般,先是首领张溥辞职回家,但其实以退为进,接着就是大规模的虎丘大会召开,数千会员云集,义正词严声讨温体仁。然后各路有复社背景的官员,特别是在言路里占有分量的言官们,立刻抖擞精神,放大镜似的找错,专业给温体仁捣蛋。


于是奇葩的场景上演了,崇祯皇帝惊奇的发现,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外面后金一个劲闹,内部农民起义可劲的打,可是广大号称爱国的青年精英才俊们,拿不出建设性意见倒也罢了,骂人反而精神抖擞。朝廷遇到啥困难事,哪怕前方十万火急,几十万军民生死一线,这群人统统不管,只是在喋喋不休的死咬:这是某某某的责任,有着某某某的背景和黑后台……


倘这些人恩怨分明倒也罢了,可具体到工作上,好些实际责任,却往往选择性失明。比如前线作战的武将,和这群人没关系的,就往死里骂,而和这群人关系密切的,就天花乱坠的找理由保。比如晚明军阀左良玉,打仗不是爱跑路,就是爱拾便宜,专注看热闹坑领导放水农民军好多年。可就因为是东林大佬侯珣选定的人才,复社骨干侯方域又是侯大佬的亲儿。因此每次左军阀一犯浑,立刻有官员积极开脱,拼命力保的后果,就是把这家晚明长腿将军,保成了清朝入关后的汉奸家族。


这群人的捣乱行为,晚明忠心耿耿的顶梁柱卢象升,也十分愤愤不平:那些骂人的既不懂军事,更不知前线军情,而且从来不顾前线军民的生死辛劳,只是凭着自己的妄自猜度,就胡乱的推测谩骂,最后延误的,还是国家大事。


而愤愤不平的卢象升,最后在抗击清军南下的战斗中,明明被崇祯宠臣杨嗣昌抽走了精锐,只剩下老弱残兵,坚定的身躯面对压境清军,背后竟也被言官们各种罪名谩骂,几个骂街的主力,更全有复社背景。卢象升慨然出战,在巨鹿血战中以弱敌强,壮烈殉国。噩耗还没有传来,某些说他投敌叛国的骂人奏折,却已传的满天飞……




对这群人的战斗力,无论是崇祯皇帝还是权臣温体仁,都特别的头疼。行事急躁的崇祯,却没有触众怒的胆子,因此基本还是容忍。温体仁却手段够硬朗,多次罗织罪名,整治复社,尤其是拿捏住了其中多位骨干的黑材料。打击最狠的时候,跑回家躲猫猫的领袖张溥,成天担惊受怕,甚至到了“一日数惊”的地步。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复社的积极参与运作下,温体仁终于失宠下课。这个复社最恐惧的杀神的离职,好似搬开了大石头。而后经过东林大佬钱谦益与复社大佬张溥的虎丘密会,成功操作了前首辅周延儒的复出。随后复社又在南京大搞集会活动,揭批前阉党大员阮大铖的罪恶,成功阻止了这位对头东山再起。而后复出的周延儒更够意思,在崇祯面前卖力说复社的好话,解除了温体仁当政时代对复社的诸多打压。这群满满理想的青年才俊,似乎真见了天日。


但从此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复社进入了其最嚣张自由的时代。各地的集会讲学活动不断,声威更是熏天。但对国家大事实际的建树,却是一件没有。


要说这群人只是摆姿态不办事,却也不完全对。至少有一件事,他们从头到尾都在办:抗税。朝廷要抗清,要平定农民军,所需的白银军费,但凡朝廷打算让江南地区买单,立刻招来复社的强硬反抗,相关官员的奏折,激烈得能把主事官员淹死。然后复社的千人活动,更是慷慨激昂批判。


这事干的积极,想想也容易理解:复社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江南大族。收了人家的钱,就要给人家办事。复社在这条上,还是很讲诚信。哪怕后来明朝灭亡了,清军打下了江南,一些复社的头面人物也主动找清军请愿,请求减免明朝时期的江南赋税。可以说是讲诚信到底。


当然,如果朝廷要加农业税,那就另当别论。基本上各路头面人物,都是选择性失明。反正不是加我身上,操的啥心。于是被复社精英允许加农业税的大明王朝,终于给加亡了。




三、现形的精英


随着复社的灭亡,昔日的风云人物们,命运也再度分化,如陈子龙夏完淳冒襄方以智这样的义士们,铁骨铮铮抗清到底,或不屈战死,或归田隐居,终生不仕清廷。其高洁品质,至今为后人追忆。


但说到实际的办事水平,还是有必要说说。那些毁家纾难,投身抗清事业的精英们,真等着上了战场,才懂打仗是怎么回事。可惜这群人积极性极高,打仗水平却极差。就像张永祺在《偶然遂记》里所说:置身事外的事后,总痛恨兵丁骚扰,真正加入了军队,才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几乎可以让人失声痛哭。


但可敬佩的是,虽然艰难困苦,这些人却大多没有投降,顽强抗争到最后,不是壮烈不屈殉国,就是隐居山林苦等。前半辈子骂够了大明,后半辈子一直在为复兴大明而奋斗。


而诸如顾炎武,方以智这些人物,抗清失败后坚守气节,醉心于学术研究。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做出了不朽成就。也再度证明了学术研究,才是他们有前途的事业,前半辈子参与政治,基本是走跑偏。


而比起这些业界良心来,复社中的另一类人,表现却十分不堪。早在李自成攻陷北京时,崇祯皇帝壮烈自尽。李自成为炫耀武力,把崇祯的尸首拉出来给明朝大臣展览,大多臣子即使不敢吊唁,也都暗自垂泪。然而其中的复社骨干周钟,却演出了人生中最无耻的一幕:此人早年喜欢骂人,从卢象升到孙传庭等名臣,没有不被他骂过的,公共场合也经常大喊忠孝,如此有名的爱国青年,这次大摇大摆的从崇祯的尸体上走过,十分的嚣张傲慢,这跳出来的“不屑哥”,立刻讨得李自成欢心,受命起草了李自成的登基诏书。




如果说草根出身的周钟,这么做只是眼皮子浅,那么身兼东林二代与复社骨干双重身份的魏学濂,表现就更令人大跌眼镜:他父亲东林党人魏大忠,由崇祯帝亲自主持平反,他本人也得中进士,成为崇祯十六年的庶吉士。如此深厚国恩,换来的却是他主动卖身投靠李自成,而且被李自成封了个小官,就得意洋洋的骑驴得瑟,成了京城一景。


这样的毫无廉耻,只是复社某些精英的缩影。堪称复社重量级人物的陈名夏,却演绎出最节操尽碎的人生:此人身为常州豪门,当过给事中,骂过很多人,更不惜血本给复社捐过很多钱。而后南明灭亡,立刻向清朝卖身投靠。由于很会表演且有背景,也被清政府大力提拔,一度官至吏部尚书。


而这人做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就是曾劝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废掉顺治帝,自己当皇帝,反而被多尔衮劈头盖脸一顿训。但他真正招祸,却是大权在手后,为了稳定自家政绩,竟然联合江南地主,像在明朝时那样,闹起声势浩大的抗税运动。但严刑峻法的大清,岂是明朝那么宽容好说话?结果被清朝大臣罗织罪名,顺治十一年以谋反罪处死。也成了清朝早期收罗的汉奸中,十分失败的一位。


而在晚明复社时代,一直十分活跃的文学家张岱,入清之后避居山野,这位明末生活骄奢淫逸的风流才子,晚年在孤苦伶仃的生活中,写下大量回顾明代复社生活的文章。相关的文集,也被命名为《忏悔录》,一声忏悔,怕是那些曾经热血的青年们,晚年最深刻的体会。




来源:我们爱历史(微信号:his-tory)

作者:张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