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院和园:中国人的居住原本

 闻歌起舞255 2015-10-09
2015-10-01 原鄉書院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体现为儒释道互补,儒家表征礼序,释道表现情趣。建筑也不例外,无论宫廷抑或民宅,或多或少都体现出这种文化观。

中国式居住的典型结构:院——宅——园,院和宅体现着儒家文化,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园则体现着释道文化,即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纵向为进,横向为跨,受等级和财力制约,规模铺排也便不同。

一般而言,园多置于宅后或两侧,亭台楼榭,名石花木,为主人寄情山水涵咏志趣的所在。院作为宅前天井,乃仪式感的序幕,多空旷或置少量盆景,如果仅有一院,就随意的多,水缸,水井、亭台、藤架、乔木灌木,均可按主人兴趣摆弄。

王公权贵,富商巨贾,往往花费巨资造园,但平民百姓,可以没有园,但必须有院,这时,园融入进院里,或者叫庭院。一勺万里,一拳千轫,心中有山水,壶天岁月长。


在中国,除了宫廷,文人尤其喜爱造园。“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这是记载中庄子的“漆园”;汉代的广汉园、梁冀园,“置景粗放,种植广博,动物鲜活,山水配合”。

魏晋好玄谈重风流,谢安东山造别业,畅论风雅,竹林七贤,放浪形骸,独坐幽篁。王羲之,兰亭修禊,俯仰天地间。辞官的陶渊明,也会找五棵柳树归园田居,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

文人式的山水隐居情怀,大约始于此。将环境变为心境,即使身处陋室,亦可体会“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杜甫的浣花溪草堂,都是造园的代表。王维《山水决》的绘画理念,“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同样适合造园。

应该说,此前造园主要还是顺应自然,乃自然山水的截取,宋以后则出现以构园要素为主的花园、水园、亭园等,叠山理水,建筑花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司马光造独乐园以自怡。

明清时期,皇家园林达到巅峰,如三山五园,避暑山庄,私家园林也以文人化的园林走向兴盛,追求城市之中的山水意境,如沈德潜《复园记》所述:“不离轩堂而共履闲旷之域,不出城市而共获山林之胜。”如江南私园——师园、沧浪亭、寄畅园、随园、片石山房、水绘园,达官私园——恭王府萃锦园、半亩园、勺园,岭南私园——可园、馀荫山房、林家花园,以及权贵商贾的庄园和大院。



以乾隆年间文坛领袖袁枚为例,仕途不顺,遂辞官归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数十年,“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差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若何乐也。”

袁枚曾自诩:“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圭璋彝鼎,名人字画,又好书。”此乃典型的文人爱好,除了“好葺屋”这条。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不同,袁枚重视工匠技艺,喜欢亲自动手营园,在他看来: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艺果成,皆可以见道。”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他的朋友中,卢玩之精于髹漆器具,李竹友精于竹器者,范西屏精于棋艺,吴省曾精于绘事。在造园理念上,袁枚主张顺其自然,切忌以人之性代替物之性,所谓: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



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曾讨论先有建筑还是先有围墙,像王维的辋川别业大概是没有围墙的,只需在山林中盖几间屋子即可,到后来随着城市发展,想在闹市有一方净土,围墙就不可或缺了。童先生把“園”字外围的“口”看作围墙的意思。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

梨花院落蓉蓉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事实上,围合而居比山水寄情的传统要早得多,院早于园。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2世纪的西周建筑遗迹,中国已开始呈现出合院式布局,自那时起,无论王公大臣,富商巨贾,文人学士,贩夫走卒,建造了大大小小的院落,演绎出辉煌与平淡交织的诗意篇章。


 

可以说,中国建筑是以院落为核心,构建起生活的诗意空间,处处体现着文化内在,门第的规格彰显着儒家的礼序,亭台楼榭生长着道家的自然,小桥流水游鱼透露着禅机,院落建筑的成型、发扬及延续,这本身就极富诗意。由古至今,中国人的骨血中都流淌着对于土地、院落的深深眷恋。



院和园,就是中国人的存在之家,现世的天堂。看文征明《深翠轩图》、《拙政园图册》,看到的是一颗诗心。夜雨芭蕉,晓风杨柳,移竹当窗,分梨为院;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不管紫禁城、恭王府,还是王家大院、魏氏庄园、徽州大宅,还是永定土楼、闽南大厝、昆明一颗印,四方围合的庭院,已成为中国人的独立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