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比赛极少,基本是野钓,对配饵研究得不深,仅结合自己理论学习和野钓实践谈谈碧海扬帆自己的看法。 竞技比赛,对钓技要求很高,想取得好成绩,就不能像野钓这样随便玩玩,配制饵料更是重要一项技术。专业钓手会浪费上千块钱的饵料,来反复试验、练习不同饵料搭配、不同加水量、水温、手法等多种情况下饵料状态的差异,寻找感觉,这成本对普遍野钓休闲者就受不了。味型上,尽管现在比赛基本上是使用公饵,可供选择的饵料不过就十来种,更运用一点也不简单,常见选手用粉碎机打碎或用抄网筛鲤鱼饵细粉、野钓用的鲫鱼饵,来调配鲫鱼拉饵,也见到把鲫鱼饵加入到混养钓饵料中,有时用腥,有时用香,有时用淡味,说明配制味型的思路是需要很开阔的,主要依靠赛前反复试钓寻找最对口味的饵料搭配,及比赛过程中的鱼情变化,想当然不行。这高深的技能还是竞技高手去研究吧。 黑坑,因为大家为抢鱼而大量使用味大味浓的饵料,水质受到污染,鱼的感觉器官大受影响,警惕性也更高,研究饵料味型搭配尤其是小药成了重点,比饵料状态显得更为重要。当然,好的状态对提高上鱼速度也起到很大作用。 野钓,就相对比较简单,尽管也要调配出容易快速招鱼进窝、鱼又喜欢吃的饵料,但因野生鱼食性的广谱性,味型上并不难找,腥、香、甜味是主流,根据水温高低,浓淡相应作变化,若想钓草鱼、鳊鱼,则要加入发酵有酸香味的饵,多钓几次就出经验了。而要比别人钓得多,反而应该多重视饵料状态。 一是先区分搓饵和拉饵。如果用搓饵钓,里面含多了拉丝成分是不利的,拉丝吸水膨胀变大,又不利于饵料逐层脱落,对招鱼不利,鱼吸入时挡口,或只吸入一半,也不利,所以应该尽量用全不含拉丝粉的饵品调配。拉饵配制时,如要加入作搓饵的商品饵,就要补充相应量的拉丝粉,一般25~30%;另外,如果用的是鲤鱼饵、草鱼饵,往往粘性比较大,需要加点雪花粉之类的松散饵,还有的饵料比重比较大,有时也可能要使用到调状态的饵。 二是注意饵料成分粗细。拉饵想拉大,自然要有较粗粒状、片状的成分,否则只能拉出小饵;想钓小鱼,若粗的物质过多,则饵团小不下来,口感还粗糙,小鱼不容易吸入。搓饵钓大鱼,无粗颗粒、大片状物无以招鱼留鱼,容易小鱼很快抢完,也容易被水流荡走,钓鲫鱼自然就应该少些粗的成分,但完全是细粉,则脱落化散不易,同时也没有留鱼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