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一品龙井茶

 晨A 2015-10-10

浙、皖、赣采风之三:

 

江湖一品龙井茶

                                                            (廖时权)
 

         茶是中国的国粹,上10亿人都在饮茶。然而,100个中国人中,未必有一个能够说全十大名茶的。更不用说茶与饮食、与风俗、与文学、与人生、与佛道、与文化的关系了。究其原因,因为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实在是太普通了,司空见惯,太容易被忽视了!

         西湖
十景中,有两处是与茶叶有关的,即虎跑梦泉和龙井问茶。两次到西湖,导游都只在车上讲述虎跑梦泉的典故,没有实地参观,入梦也难见其泉。唯独到龙井村梅家坞品茶、买茶叶,一次也没拉下。  

           中国的旅游购物,珠、玉、茶、药是首选。毕竟是利益趋动,导游有返点。尤其是品茶(实质是购茶),多数地方都是必修课。游客长途奔波,疲惫不堪,也乐得坐下歇口气,喝口茶,购一两斤茶叶回去送人。多走几次,游客也似乎摸到一些门道。喝茶从一口喝干的牛饮,到轻啜细品;购物从对产品的单纯砍价,到追寻历史文化。 

        
走马江湖道,一品龙井茶。早就听说,虎跑泉与龙井茶自古被称为杭州双绝,龙井茶名冠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因此,出发之前,我就认真地查阅了相关资料,做足功课,准备好龙井问茶

 

御笔点晴  植出绿茶一品

 

         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的名茶中独具一格,深得人们钟爱,有黄金芽无双品等美称。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导游滔滔不绝地讲到:西湖龙井茶起源于唐朝,北宋时期杭州灵隐、天竺一带佛门寺僧栽种炒制的山茶 颇受当时文人雅客的青睐。沈括、苏东坡、秦观等都品尝过龙井茶的甘醇,并为此留下诸多诗文。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西湖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 

        
两宋时,龙井已被列为贡品,元代备受文人赞誉,元代虞伯生曾作诗《游龙井》,将龙井的清幽与龙井茶的香醇跃然纸上: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明朝中叶后开始有龙井(茶)专称,并被列为西湖南北两山绝品”……

       
当有人问,虽然唐代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也曾说: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为什么没有未列入当时的八大名茶时,导游却不知所对。实际上,龙井声誉鹊起,成为名茶中的后起之秀,是在清朝尤其是乾隆观茶作歌以后。  

         清代,西湖龙井茶声名大盛,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西湖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西湖龙井茶驰名中外,民国期间,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龙井茶历来采摘讲究以早为贵,以清明前采制的品质最佳,即明前茶。明代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就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需要经过青锅、回潮和辉锅三道工序,抖、搭、带、捺、甩、抓、推、扣、压、磨十大手法炒制而成,花费劳力大,技艺功夫深,历史上有狮、龙、云、虎、梅五个类别。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今年3月,西湖龙井炒茶技艺大赛在杭州下茅家埠西湖·百茶汇举行。20名从各级选拔中脱颖而出的炒茶能手在大赛现场一决雌雄,最终炒茶王的100克茶叶被拍出11万元天价。此事虽有炒作之嫌,但是,龙井茶位列绿茶一品,确属当之无愧。 

 

虎跑梦泉  泡出灵肉一体

 

        “茶是灵魂,水是肉体,好茶泡好水,才能灵肉一体,雅韵天成。上好的泡茶之水是天水--雨水、雪水,露水。没读过《红楼梦》不知道妙玉用隔年雨水和多年梅花上的雪水泡茶之韵的,也应见识过《还珠格格》里的紫薇和《京华烟云》里姚木兰用荷叶上的露珠泡茶之风雅。 

         泉、溪、江、湖、井,只要符合源、活、甘、清、轻五个标准的水也算得上是好水。虎跑泉与龙井茶就是名水伴名茶,相得益彰,堪称绝配。虎跑泉的得名,始于佛教传说。传说唐代高僧性空曾住在虎跑泉所在的大慈山谷,见此处风景优美,欲在此建寺,却苦于无水。一天,他梦见二虎跑地,清泉涌出。次晨醒来后,果然出现甘泉,此泉即被称为虎跑泉。

         九溪十八涧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宛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龙井问茶,最让人难忘的,是精彩的茶艺。净具、置茶、冲泡、敬茶、赏茶、续水这些步骤,举止优雅,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
泡茶的首要步骤是温杯洗茶,这招叫若琛出浴,春风拂面;冲茶时水壶下倾上提三次为宜,俗称凤凰三点头以示对客之恭敬;泡茶里有一招叫游山玩水,方法是将茶壶之底在茶盘边缘旋转一圈,以括去壶底之水,防止滴入杯中;关公巡城是依次来回往各杯中斟茶使茶汤分布均匀以示公允;韩信点兵是要倾出所有壶底里的茶之精华,可提高下一次冲泡时茶水的温度,以便泡出新鲜的茶汤,倘若此泡茶汤未尽,不仅影响此泡茶汤的色泽、风味,更影响下一泡茶汤的品味。只有当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物质被沸水冲泡浸提出来后,茶汤喝起来才能有鲜爽醇和之感。 
<!--[endif]-->

         煎水也有学问,水煮到何种程度称作汤候。水的温度不同,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泡茶烧水要武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高档细嫩名茶,一般不用刚烧沸的开水,而是以温度降至80度的开水冲泡,这样可使茶汤清澈明亮,香气纯而不钝,滋味鲜而不熟,叶底明而不暗,饮之可口,茶中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分也不会遭到破坏。

         
清代乾隆皇帝,也多次到龙井问茶试泉,在他的《坐龙井上烹茶偶成》诗中写道: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出自烂石山,时节焙成谷雨前;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呼之欲出辨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再游龙井作》又写道:清跸重听龙井泉,明将归辔户华旃;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煎茶正雨前;入目景光真迅尔,向人花木似依然;斯真挂矣予无梦,天姥希李谪仙 

        
名泉伴佳茗,好茶配好水,实在是件美事。冲泡龙井茶时取一玻璃杯,用80度左右的开水冲进杯中,只见朵朵茶芽袅袅浮起,旗枪交相辉映,好比出水芙蓉,俏嫩可人。茶汤碧绿,香气清高,滋味甘醇,实乃茶之神品。现代的龙井问茶,体现了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茶文化知识及对茶道内涵的深刻理解。 

 

宁静致远  品出茶禅一味

 

         中国茶叶,惠及中外。据说,炎帝尝百草,一天之内多次中毒,因服用茶叶而得救。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饮酒必定更加无度。” 

       
中国名茶,色、香、味、形,各有千秋,细细品味,却是一种艺术享受。华夏民族崇尚一种妙合自然、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饮茶、泡茶也是如此。茶生于山野峰谷之间,泉出露在深壑岩罅之中,两者皆孕育于青山秀谷,成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象征。茶重洁性,泉贵清纯,都是人们所追求的品位。人与大自然有割舍不断的缘分。

 

         茗家煮泉品茶,品的是味道,是内涵,是因此衍生的文化沉积与背景。追求的是茶禅一味,在宁静淡泊、淳朴率直中寻求高远的意境和壶中真趣,在淡中有浓、抱朴含真的泡茶过程中,无论对于茶与水,还是对于人和艺都是一种超凡的精神,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探求。 

        
品茶,也是品文化。由茶而带来的许多风流佳话,更丰富了茶的文化内涵。李白游湖北当阳玉泉山,赞形如手掌的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取润肌骨,成为名人赞美名茶之肇端。白居易终生嗜茶、咏茶,以茶为诗者达66首;并认为茶是穷通行止长相伴的密友,自号别茶人(品茶能手)。

        
苏东坡有百回环茶诗绝句: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此诗逆读就是: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衫碧唾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正反都是好诗,清雅独特,舒心怡神,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刘禹锡在西山寺作客,从山僧采茶、炒茶、烹茶、品茶、咏成斯须炒成满室香的名句。皮日体与陆龟蒙就茶坞、茶人、茶舍、茶灶、茶鼎、茶瓯、煮茶等十咏茶事,洋洋八百言,蔚为大观。李清照夫妇以猜典饮茶为乐事。每饮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面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陆游一生咏茶之诗达320多首,列历代咏茶诗人榜首。唐寅高卧东山,用司道泉煮东山茶,迷饮碧螺春。

         
高濂每当春到江南,则倘佯西湖群山之中,取虎跑泉亲烹雨前龙井茶尝新,沈酣茶乡,竟月不归。徐渭常秉烛剪茶,用紫砂壶品饮,并吹奏《梅花三弄》助兴。郑板桥爱在隆茗凝神之际运思作画,并曾以茅屋一间,新篁数竿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题画寄意。曹雪芹对饮茶一往情深,在其巨著《红楼梦》120回中,写到茶事者达600多处,让茶香充溢红楼生活古人有酒壮英雄胆,茶引学士文,看来是颇得茶文化与酒文化之会心的。

        
龙井茶,在文人笔下推崇备至。清代茶人陆次之曾赞: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可知龙井茶的美妙。  

        
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华写他在龙井寺品茶的感受:“……估摸着壶里的叶正渐渐舒展着,就浅浅地斟了一半盏--一见那茶色么,只得袭用前人拈出的宛若新荷几个字来形容;也心领了紫陶杯偏挂上一层素白釉子里儿那一番美意。等举着茶盏到唇边,略呷了呷,只觉得淡而且爽,不像铁观音那么浓,那么执重;再呷一呷,又感到润喉而且清腑,不同于祁红那样一落肚就暖了个周到随后,又细细呷了一呷,这才由心缝里渐渐渗出那么一种清醇微妙的感觉来——哪怕你是刚从万丈红尘里腾挪出半侧身子,心里头正窝着个打翻了的五味瓶,可你一脚跨进此时此地这情境中来,举盏三呷之后,也会觉得换了一挂肚肠似的;什么涤浊扬清回肠荡气一类话头,早已丢了用场……”以上这文化界两代人的深切体验,把饮茶的深层文化品析得淋漓尽致。这哪里在饮茶,分明是在品尝人生的甘芳,历史文化的醇酒。     

       
书画琴棋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事都更变,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位列开门七件事之一,既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又在文人墨客笔下逸兴遄飞。想这西湖龙井虽然是乾隆帝南巡时封的贡茶,但它早已世世代代繁衍经年,骨子里是杭州清雅的基因,遗传着苏东坡的豪情、岳武穆的傲骨、苏小小的清俊,又吸收了西湖山水的精华,因此独有一番素朴淡泊、洒脱清幽,凡饮之,便能令口齿甘爽、眼目清明、身心涤荡、神魂自在……惟愿龙井茶走向世界,让人世间充满茶的馨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