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名公传》

 过而能改 2015-10-10


 
《无名公传》
                                                      邵雍解读
  
  【原文】无名君生于冀方,长于冀方,老于豫方。
 

  年十岁,求学于里人,遂尽里人之情,己之滓(● 滓zǐ:污黑,污浊:垢~。~秽。)十去其一二矣。年二十求学今乡人,遂尽乡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三四矣。年三十求学于国人,遂尽国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五六矣。年四十求学于古今,遂尽古今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七八矣。五十求学于天地,遂尽天地之情,欲求于己之滓无得而去矣。
 

  始则里人疑其僻,问于乡人,曰:斯人善与人群,安得谓之僻?既而乡人疑其泛,问于国人,曰:斯人不妄与人交,安得谓之泛?既而国人疑其陋,问于四方之人,曰:斯人不器,安得谓之陋?既而四方之人又疑之,质之古今之人,古今之人终始无可与同者。又考之于天地,天地不对。当时也,四方之人迷乱不复得知,因号为无名君。
 

  夫无名者,不可得而名也。凡物有形则可器,可器斯可名。然则斯人无体乎?曰:有体,有体而无迹者也。斯人无用乎?曰:有用,有用而无心者也。夫有迹有心者,斯可得而知也。无迹无心者,虽鬼神亦不可得而知不可得而名,而况于人乎?故其诗曰:“思虑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
 

  能造万物者,天地也。能造天地者,太极也。太极者其可得而知乎?故强名之曰太极,太极者其无名之谓乎?故尝自为之赞曰:“借尔面貌,假尔形骸,弄丸余暇,闲往闲来。”人告之以修福,对曰:“未尝为不善。”人告之以禳灾,对曰:“未尝妄祭。”故诗曰:“祸如许免,人须谄福。若待求,天可量。”又曰:“中孚起信宁须祷,无妄生灾未易禳。”
 

  性喜饮酒,尝命之曰“太和”。诗曰:“不侫禅伯,不谀方士,不出户庭,直际天地。”
 

  家素业为儒,身未尝不行儒行。故其诗曰:“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炎炎论之,甘处其陋。绰绰言之,无出其右。羲轩之书,未尝去手。尧舜之谈,未尝虚口。当中和天,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百年升平,不为不偶。七十康强,不为不寿。”此其无名君之行乎?
  
  【愚翁解读】有一个人,我称他为无名君,他生于冀(今河北)的某一个地方,成长于家乡,老死于豫(今河南)。
 

  十岁时,求学于邻里的贤达博学之人,于是尽力了解邻里的风土人情,自身的滓秽十分之中已经去除一二分了。二十岁求学于现在的乡镇内的贤达博学之人,于是尽力了解乡镇的风土人情,自身的滓秽十分之中已经去除三四分了。三十岁的时候,背井离乡,游历四处,求学于国内知名的贤达博学之人,于是尽力了解国家的国事人情,自身的滓秽十分之中已经去除五六分了。四十岁求学古今历史,于是尽力了解古今的情形,自身的滓秽十分之中去除了七八分了。五十岁求学于天文地理,于是尽力去通晓天地的情况,意欲追求把自身的滓秽全部去除,得道而归去。
 

  一开始邻里的人疑虑他有孤僻的倾向,就问乡镇的贤达者,得到回答说:他这个人善良,与人合群,怎么可以说他孤僻呀?此后乡镇的人见他游走四方,怀疑他有泛交的毛病,就向国内知名的人士询问,得到的回答说:他不胡乱的交往,怎么能说他泛交呢?再后有国内的知名人士怀疑他有轻视别人和现实的陋习,就向四方的名人志士打听,得到的回答是:他不是一个以容器可以度量的人,胸怀坦荡,博古通今,熟知天文地理,深谙人事物理,故此具备三才的人,怎么能说他有轻视别人和现实的陋习呢?最后,此人名声远播,天下四方皆知,天下四方的很多人对他的行为又有许多的困惑不解,就试图从古今人的著作和典籍里求证质疑,然而从古到今始终找不到与他相同的人。又向天地询问,天地不应对。他在当时,天下四方的人处于迷乱中,没有人能够从他那看似复杂的学问里得到正确的了解,不能在既有的称谓中给与他一个明确的名类归属,因此只好称他为无名君。
 

  无名者,不可得以分类归属而命名的意思。凡是有形体的物种,则可以称谓器物,可以称谓器物的,就可以有个名字。然而这个人没有形体吗?答案:有身体的形体,有身体的形体而追求无名利的痕迹。像他这样的人,有人使用吗?答案:有人举荐,朝廷任用,然而他自己无心去为官而已。有追求名利的痕迹有心去做官的,他可以在文献事迹中得到了解知道,没有追求名利痕迹而且没有用心在名利方面作为的,虽然就是鬼神也不可得知,也不可能从中得名,而况且他是一个人呀?所以他在诗中说道:“思虑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
 

  能造出万物者,是天地。能造出天地者,是太极。太极是可以得到了解而知到的吗?因此说人类强以太极而命名的,所谓太极者其实不就是对无名的巨大物体的称谓吗?故而尝试自以为是的称赞道:“借尔面貌,假尔形骸,弄丸余暇,闲往闲来。”意思是说:假借你一个面貌,假借你一个形体和骨骸,弄泥丸当做余暇的事情,闲来闲往。有人告诉他要以修福为事,他应对说:“没尝试行为不善的”。有人告诉他以祈祷消除灾殃为事,他应对道:“未尝试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妄祭”。所以以诗说道:“祸如许免,人须谄福。若待求,天可量。”意思是:灾祸如果以许愿可以免除,人就必须谄媚于福。若等待因时事去求,天可以量刑。又说: “中孚起信宁须祷,无妄生灾未易禳。”意思是说:诚信的起因在于信,那宁肯相信神灵的人,他需要祈祷,没有妄想妄言妄行而天生的自然灾祸,没有以祈祷方法可以消除灾祸的。
 

  此人生性喜欢饮酒,尝试命名酒为“太和”(太和之水是指祭祀熬肉的高汤)。有诗说道:“不侫禅伯,不谀方士,不出户庭,直际天地。”意思是:不为有奸佞的想法去向禅伯,不阿谀于方术之人,不出自己的门户,自己一直在无边无际的天地之道上求取学问。
 

  此人家境清贫,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以儒为学,自身没有尝试不行为儒的行为。所以他有诗说:“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炎炎论之,甘处其陋。绰绰言之,无出其右。羲轩之书,未尝去手。尧舜之谈,未尝虚口。当中和天,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百年升平,不为不偶。七十康强,不为不寿。”这不就是无名君的写照吗?
  
  此篇《无名君传》采自南宋吕祖谦《皇朝文鉴》。作者名属“邵雍”。我从文中感觉似乎是邵雍自己的自传。从文中所述的无名公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位这样的人——德气超然,令人敬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