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朴槿惠:想征服世界,先要征服悲观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B04 读天下

 xxjjsdt 2015-10-10

  书名:《朴槿惠新传》

  作者:张俊杰

  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朴槿惠,9岁随父亲朴正熙入住青瓦台,成为韩国第一公主,并在那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懵懂青涩的少年时光。22岁时,母亲陆英修突遭暗杀,她匆匆结束短暂的法国留学生涯,来不及悲伤便接替母亲执行“第一夫人”的部分职责。也就是在那时,她与政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27岁时,父亲朴正熙遇刺身亡……这个尝遍人间艰辛的女子,从没有忘记笑对生活。她说:“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她将所有的苦难当做人生的历练。2013年她成功问鼎韩国政治,入主青瓦台,实现了自己“为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尽一点力”的承诺。

  “初恋对象”是三国赵云

  1952年,朝鲜战争的硝烟已经蔓延到大邱市,此时,朴槿惠正好出生。童年时代,她非常顽皮,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丢沙包、捡石子、跳皮筋儿、捉迷藏等游戏。朴槿惠每次玩游戏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能够做到最好,成为小伙伴们崇拜的“巷口老大”。

  为了称霸巷口“运动界”,朴槿惠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练习“技能”。为了在捡石子大赛中拿到第一,她会和妹妹在家里事先练习;为了在跳皮筋时撑到最后一刻,她还会和妹妹在家里练习吹气球,一直吹到脸蛋涨红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朴槿惠在各种游戏中都能拔得头筹,自然而然成为小区里的孩子王。

  1961年5月16日,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发动政变并成功夺取政权,成为第三任韩国总统。随后,全家人进入青瓦台,朴槿惠身为总统长女,以“第一女儿”的身份开始了在青瓦台的新生活。朴槿惠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男孩子偏爱的战争历史题材的小说。她几乎数不清自己读了多少遍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

  有一天,父亲送给朴槿惠一本《三国志》,对她说:“这本书对于你来说虽然有点儿难,但是我想你一定会非常喜欢的。”拿到这本小说之后,朴槿惠仿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就连上课的时候也想赶紧放学奔回家看这本书。她对其中的内容越来越沉迷,喜欢其中的几个角色,尤其是赵云。成年之后的朴槿惠甚至怀疑自己的初恋对象就是赵云,因为每次小说中一出现赵云,她的心就不自觉地怦怦乱跳。

  小学毕业后,朴槿惠进入天主教教会学校“圣心女子中学”。在一年的寄宿生活里,朴槿惠学到了很多东西,像遵守纪律、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一年里,她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好书,改掉自己“偏食”阅读的习惯,结识了一帮朋友,扩大了社交圈子。通过分享阅读,她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跟这些人在一起,可以谈天论地,开怀舒心,这是一个人阅读所享受不到的益处。根据母亲的要求,朴槿惠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和普通人一样的大学生活

  不负众望,朴槿惠中学毕业之后顺利考取了西江大学电子工程系。刚刚进入大学的朴槿惠才20岁,正是青葱岁月。

  大学时候的朴槿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当然,她也做过一些叛逆的事情。有一天,她突然心血来潮想要过一天自由自在的生活,便大胆地摆脱了随从的跟随,整整一天都在逃学。那天对于朴槿惠来说像是一次奇妙的探险,她一个人坐上公交车,到了明洞之后,无拘无束地闲逛,看电影,进咖啡厅,这可能是她一生中难得的宝贵时光。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大三,实验作业逐渐变多。物理实验要求必须两个人一组,朴槿惠的搭档是一位ROTC(预备长官学生军)报考生。那天,他们约定好晚上7点一起做实验,不见不散。

  晚上7点钟,朴槿惠准时来到实验室,半个小时之后,她的搭档依然没有出现。那时候没有手机,她也不能及时同对方取得联系,但是为了遵守承诺,她一直在实验室等待。三个小时过后,那位同学终于出现了,朴槿惠的守信深深打动了他。

  走出实验室,两个人在夜幕下散步,畅谈梦想、未来,憧憬着毕业之后的生活。

  同学问她:“你认为以后我们会过怎样的生活呢?”

  她答道:“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你有什么梦想呢?”同学接着问。

  她说:“暂时还没有,不过我希望自己能一直读书,将来成为一位学者或者研究员。”

  西江大学在迎接十周年校庆的时候,要求每个系都要出一个节目。电子工程系的节目是扮演非洲土著。男同学全都穿着简单的土著装,用煤炭把脸涂得黑黑的,朴槿惠则举着电子工程系的牌子走在化装游行队伍的前面。他们的创意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路人纷纷驻足围观,哈哈大笑。

  在大学四年里,朴槿惠没有像其他女同学一样谈恋爱,甚至没有出入过社交性质的派对、夜店和舞厅。勤劳得到回报,她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毕业证书。

  母亲突遭暗杀

  有一天,朴槿惠在出门旅行的途中接到了寄宿阿姨的电话,内容很简单,只是说母亲出事了,要她早点回家。朴槿惠匆忙踏上归程,在办理登机手续的过程中,她看到了一张报纸上有父亲和母亲的照片,标题是斗大的黑体字“暗杀”。她赶紧拿起报纸,第一页就是母亲被刺身亡的报道。她的心脏像是被利刃刺穿般疼痛,泪水像决堤的海水倾泻而下。

  1974年8月15日是韩国光复29周年纪念日,按照惯例,韩国政府当局在国立剧场举办盛大的庆祝大会。朴正熙总统和夫人陆英修出席了庆祝大会。当天上午10点,庆祝大会正式开始,朴正熙总统致辞。然而刚刚过了5分钟,有一个青年男子突然从观众席中站了起来,一边冲向主席台,一边拔出手枪向总统开枪射击。朴正熙意识到危险后立刻躲到讲坛后面。

  当人们都在躲避子弹的时候,只有陆英修一个人端坐在椅子上,她的脑袋垂了下去,朴正熙第一个发现了陆英修的异样,大喊救人!警卫人员赶紧抱着已经没有意识的陆英修离开现场。经过一阵混乱,开枪的罪犯被制服了,逃离中的观众也逐渐回到现场。朴正熙再次走上讲台,接着念完了纪念辞。此时,朴正熙还以为陆英修只是受了轻伤。

  陆英修从剧场出来之后就失去了意识,她被迅速送往医院,长达5小时40分钟的手术也没有将她从死神的手里夺回来。这对朴槿惠一家来讲是难以忍受的折磨。经过调查,嫌犯被证实是持有日本护照的间谍,受到朝鲜方面的指派进行暗杀活动。

  母亲去世之后,朴槿惠像是被掏空了一样,食之无味,夜不安寝。在极度悲伤之下,她甚至出现了停经的现象,身体也开始到处疼痛,免疫力下降。她决定振作起来,好好地活下去,让忙碌赶走自己内心的悲伤。

  陆英修去世之后,朴正熙一直郁郁寡欢,没有再娶的打算。由于父亲不肯续弦,22岁的朴槿惠不得不中断自己在法国的学业,开始代替母亲履行“第一夫人”的职责。

  父亲遇刺身亡

  1979年10月26日清晨,朴正熙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其中有一项重要安排是参加插桥川仪式。与平时一样,吃过早餐后父女告别,朴槿惠也开始忙着迎接贵宾。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永别。

  当天下午4点,朴正熙参加完插桥川仪式之后回到青瓦台,他是坐直升机回来的,因此即使在贵宾室,朴槿惠也能听到直升机的声音,知道父亲已经回来了。她原本想出门迎接父亲,但是当时有贵宾来访,因此只好把与父亲见面的时间推迟到了晚上。

  接待完贵宾之后,朴槿惠立刻去了父亲的办公室,但却没有发现父亲。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父亲朴正熙晚上与人在宫井洞有约会,已经先过去了。一般情况下,如果父亲在外用餐都会电话通知朴槿惠,但是因为下午朴槿惠在接见外宾,所以父亲就让秘书转告她先在家里吃晚饭。

  晚上,朴槿惠通过电视看到了插桥川完工典礼的转播画面:当按下排水阀门的按钮之后,巨大的水流从闸门奔涌而下。看到这幅场景,父亲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朴槿惠发现父亲那天的脸色异常苍白。

  白天跟随在朴正熙身边的秘书告诉朴槿惠,那天发生了很多反常的事情:明明在完工典礼前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但是就在父亲剪彩完的一瞬间,纪念塔上的幕布却只拉下来了一半;在典礼结束之后,朴正熙一行人前往道高温泉观光饭店用餐,结果那里的梅花鹿因为听到父亲搭乘的直升机的声音而受惊四处乱窜,竟然撞在树上死了。

  后来,朴槿惠又想起中秋节给母亲扫墓回来之后,父亲曾经说:“我真的想随你母亲而去,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去的。”她一直认为这是父亲由于太过于思念母亲而发出的抱怨,没想到在不久之后竟然一语成谶。

  由于第二天的工作非常多,朴槿惠便没有等父亲回青瓦台,自己就早早休息了。大概凌晨1点30分左右,她被刺耳的电话铃声吵醒,当听到电话那头另一位秘书说“麻烦您起来准备一下”时,朴槿惠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不一会儿,金桂元秘书长来到青瓦台,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总统遇刺身亡……

  苦难中爱上中华文化

  一夜之间,朴槿惠仿佛失去了一切。为了熬过这个痛苦的时期,朴槿惠不断地与自己对话,与内心里的另一个自己斗争。她通过阅读、冥想、日记渐渐地平静下来,坚定了自己的内心。

  就在这个时期,有一本书进入了朴槿惠的视野,成为了她的人生导师,那就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与西方哲学讲究逻辑和论证不同,东方哲学更看重领悟。冯友兰先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他的《中国哲学史》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和战胜人生磨难的智慧,这些都让朴槿惠领悟到了应该如何正其身,以及如何正直而善良地活着。

  《中国哲学史》有很多句子让朴槿惠深有感悟,比如:“最佳的修身之道是不矫揉造作,顺其自然。这就是道家的无为、无心”,“推己及人,即为‘仁’”,“坐密室如通行,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等等,这些句子一直到现在都深深地打动着她的心。

  自从开始研读《中国哲学史》,朴槿惠恢复了内心的平静,明白了很多以前不理解的事情。其实,所谓人生并不是与他人斗争的过程,而是与自己斗争的过程。要想获取这场战争的胜利,你必须要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内心,控制住过度的情感和欲望。通过研读《中国哲学史》,朴槿惠明白了平凡而珍贵的道理:金钱、名誉和权力都是虚无缥缈的,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

  从此,她开始寄情于中华文化。日常生活中,她会把书放在床头,以便能随时拿起来翻阅。读完《东周列国志》之后,朴槿惠通过君主治国的故事了解到,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不仅要能够守卫国家,还要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朴槿惠认为,司马迁将痛苦转化为动力和能量,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这位未来的韩国女总统在研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一步步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日趋强大。

  经历变故终究放弃婚姻

  朴槿惠清晰地记得在大学毕业那年,母亲萌生了要把她嫁出去的想法。有一天喝下午茶的时候,母亲故意把话题转移到了婚姻上。

  “槿惠啊,你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是怎样的呢?”母亲试探地问道。

  “这个我还真没有想过呢,您这么突然一问,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朴槿惠这样说。

  “是时候该好好想想了,不着急,想好了再告诉我。其实,人这一辈子最幸福的就是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人,然后与他相伴到老。”母亲笑着说。

  朴槿惠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母亲没有离开,那么她现在很可能是一位贤淑的家庭主妇,相夫教子,其实她在母亲去世前也曾经无数次畅想自己是否会拥有美满的家庭。不料在命运的捉弄下,一夜之间所有的事情都偏离了原先设定好的轨迹。

  自从1979年离开青瓦台之后,朴槿惠仅仅在一些非政府机构中任职,一夜之间离开了政治舞台。父亲的突然离世,朴槿惠饱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那时,情窦初开的朴槿惠心中还藏着一段爱情,但经历了这次巨大变故后,她最终放弃了婚姻。没有人知道她和恋人为什么分手,但是她曾经在日记里伤感地写道:“谁敢说曾经温柔亲切的人,以后就不会变得利害关系分明呢?”

  1982年,堂哥劝说朴槿惠结婚,但是却遭到了她的强烈反抗,甚至告诉堂哥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朴槿惠再也没有传出恋爱的消息,至今仍然是孤身一人。朴槿惠三姐弟是一奶同胞的至亲,但是他们的婚姻走了三个极端:朴槿惠至今单身,并打算终身不婚;朴瑾令是“姐弟恋”,嫁给了比自己小14岁的男人;朴志晚则娶了比自己小16岁的女人。

  多年以后,朴槿惠以真正的主人身份再次回到青瓦台,虽然早已经时过境迁,不过往事历历在目,那份亲近感仍在。她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对方提问:“家里需要男人时该怎么办?”她的回答竟然是:“有什么事情需要男人帮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