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在早期是非常昂贵的配备,价格与黄金不相上下。时过境迁,现在的内存物美价廉,添加内存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是问题来了: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内存?内存真的是越多越好吗?本文就针对内存的议题进行探讨,探究我们的内存需求标准到底在哪里。 回想当年,笔者的第一台电脑只有「1MB」的内存,应付一般游戏还没问题,规模稍大的游戏就麻烦了,轻则延迟跳格,重则根本不给进入,一整个凄惨。然而现在就不同了,目前的电脑内存至少是4GB,高端的电脑内存大小则是动辄破8GB,甚至是16GB以上。 操作系统的内存支持度同样惊人,64位元版的Windows 8支持到128GB,Pro版更高达512GB,夸张到无以复加。然后是内存的售价部分,当年1MB的内存是230元。反观现在1条8GB的内存约300元,每MB不到0.1元。如果让当年的笔者目睹这种价格差,或许会吓到尿裤子。 ▲这张骨灰级的Apple IIe内存容量仅有1MB。 虽然内存非常廉价,可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内存吗?更重要的是,内存大小真的和性能成正比吗? 许多人认为数大就是美,内存越多,性能就会越快,这种说法在某些情况下是成立的。早期电脑的内存很昂贵,操作系统倾向于使用虚拟内存,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内存虽不会改变处理器的运算方式,却能够降低操作系统对虚拟内存的倚赖,间接提升性能。 当实体内存告罄时,操作系统就会利用硬盘来模拟内存,也就是所谓的虚拟内存。如果你选择显示Windows的隐藏文档,就能看见虚拟内存的交换文档『pagefile.sys』或『swapfile.sys』出现在系统磁盘根目录。 ▲系统根目录的pagefile.sys体积颇大! 在内存爆满的情况下执行新的程序时,操作系统将展开文档置换作业,将硬盘当成虚拟内存,把资料从内存与虚拟内存之间来回置换,让程序得以顺利执行。可是虚拟内存的速度远低于实体内存,系统性能跟着受到影响,该现象在速度较慢的旧式硬盘上尤其明显。 时间回到2000年初期,当时的电脑清一色是32位元操作系统,内存理论上可加到4GB,不过受限于内存价格依旧高昂,即使是高端的电脑,内存也只有区区的256MB 。加上Windows XP的内存需求颇高,不足的部分就使用缓慢的虚拟内存,使用者经常被迫等待漫长的资料置换作业,浪费不少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加装内存的确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 ▲固态硬盘提升了虚拟内存的性能。 十年后的现在,内存变得十分便宜,新的电脑动辄安装数GB的内存。既然内存容量够多,操作系统得以压低虚拟内存的需求,资料置换的机会大幅降低。后来固态硬盘普及,虚拟内存的性能更加迅速,资料置换的等待总算没有过去那般难以忍受。 使用固态硬盘的虚拟内存仍然不比真正的内存。高等固态硬盘的传输速率高达每秒600MB,可是DDR3内存的速率为1333MHz(大约每秒10GB),是SSD的15倍以上。 ▲与DDR2相比,DDR3速度较快,较省电,而且针脚位置略有差别。 ▲4GB的内存即可应付大部分的程序。 自从Windows Vista问世后,新机制『SuperFetch』能够预测使用者所使用的程序,趁系统闲置时预先进行资料置换,将需要的资料预先载入内存,加快程式的执行性能。电脑的内存越多,就可以将越多程序的资料预先载入内存内,让程序执行起来跟飞的一样快。 SuperFetch的缺点是不知道何时该停手,经常将无用的资料载入内存,造成无谓的资料置换。预先载入内存并非万灵丹。即使内存容量无敌霹雳大,足以预先载入所有程序,载入内存的动作还是得花上许多时间。若将用不着的程序一并载入内存,等于是另类的资源浪费。换句话说,内存不需要加到非常大,只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有必要的话,使用者可以手动关闭SuperFetch的功能。 内存到底要多大才够用呢?这个答案没有人说得准。每个使用者的工作环境不尽相同,内存需求也不一致。我们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内存容量拿到明天是否够用。然而我们并非对此束手无策,有许多方法可以评估自己的内存需求量。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Windows内建的性能监视器,能够以即时曲线图呈现系统使用内存的状况,介面阳春却十分堪用。性能监视器无法监控SuperFetch所支配的快取内容,所以其监视结果并非真正的系统性能,但是对一般使用者来说已经很具参考价值了。 ▲性能监视器可以监控内存使用状况。 事实上,依照一般使用者的电脑使用习惯,即使开启数个程序,使用到的内存也不到4GB。既然内存够用,Windows就不至于用到虚拟内存。在这个状况下,即使将内存加到8GB或是16GB,对系统性能的提升仍旧十分有限。 若你的业务非常吃内存,像是拨放4K影片、3D绘图、存取超庞大的资料库,4GB的内存显得力不从心,添购内存就是值得考虑的选项。另外,目前内存的价格仍然持续下滑,若你现在有机会组装新电脑,建议至少安装8GB的内存,才能顺利应付将来的需求。 至于16GB的内存是否有其必要性呢?答案是微乎其微。目前几乎没有任何软体或任何业务,能够受惠于16GB的大容量优势。钱要花在刀口上,别把预算放在用不到的地方。 ▲16GB内存能够发挥完整性能的机会并不多。 |
|
来自: 昵称15592316 > 《待分类临时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