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书画
2015-10-02 11:17
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影响并改变着世界,传统商业领域在大规模的电子商务发展下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就连“高大上”的艺术品也不例外,据英国一家保险公司公布的“艺术品在线交易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艺术品在线交易总额升至26.4亿美元,较2013年的15.7亿美元,增加近10亿美元,据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估算2014年国内艺术品网上交易额大约45亿元人民币。在互联网+的时代,虚拟空间正逐渐取代实体,有人说,画廊会将会淡出人们的视野。那么互联网+时代,画廊是不是真的会挂了?翰墨书画就帮大家分析分析。 从产业链条的角度分析,画廊是一级市场,同时也是培育市场的角色,画廊会选择看中的艺术家,对其进行全面代理,通过出画册、办画展、参加艺术博览会等形式,对所代理的艺术家进行宣传推介,提升艺术家的知名度,之后,再把培养成熟的画家和作品,推介到二级市场,也就是拍卖会。拍卖会是做市场的,是中介机构,它只做成熟画家。而画廊是个培育的角色,超前引导的角色,可以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和名气就是靠画廊来推广和打响的。在许多欧美国家,衡量一个画家的身价不是看他获过什么奖,而是看与他签约画廊的水准。在我国,很多画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画廊,只能算是一个画店,只有产品的买卖,没有专业的引导,经营者的眼里只有市场价格,没有艺术价值的考量。 虽然,书画电商如今风生水起,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短板。如鉴定和保真问题、物流配送问题等。另外,买家通过照片和视频看书画,毕竟见不到真实的作品,很难感受到带来的现场震撼,很难花大价钱购买。在美国知名网络零售商亚马逊宣布进军高端艺术品市场,并开辟在线画廊的第二天,美国经济学家泰勒·科文就毫不留情地指出,“一件艺术品出现在网站上是一种侮辱,会让他掉价;电商平台更适合海报、低质量的石版画、丝网版画,而非真正的艺术品”。在全球艺术品交易份额的552亿美元中,在线交易也仅占不到5%,另外近八成的单笔线上交易都是低于15000美元的藏品。我们不难发现,愿意通过网络在线交易艺术品的购买者,并不具备高端购买力。更为关键的是,在网络平台上,你很难见到顶级的艺术品。 对于书画收藏来说,书画收藏者一般是自身就有相关艺术品鉴赏经验,或者是身后有一群相当专业懂行情的人士,但是这样的群体一般对于线下交易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书画电商出现时,很难去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去接受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有的藏家可能从来都没有亲自去过某间画廊,但他们仍然希望它是真实存在的。画廊承担着传递艺术、挖掘年轻艺术家等责任,是沟通艺术家与收藏者的重要桥梁。从这个角度来谈,那么只有在经营中耐得住寂寞、真心为艺术家和藏家双方着想,才是画廊发展之道。 2012年在CCTV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阿里巴巴马云与万达集团王健林就“电商能否取代传统的店铺经营”展开辩论。席间,两人打赌,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亿元人民币,反之,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个亿。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马云王健林对赌一亿”,也是传统商业跟互联网电商之间的正式宣战。 马化腾说,“互联网+”不会颠覆原有行业,而是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通过对原有行业的“升级换代”,从而释放出新的增长点。书画作品的网上交易打破了传统书画线下交易的局限,买家、藏家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易,扩大了交易群体,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如今艺术市场不景气的行情下,这将改变或影响传统画廊所面临的“等客上门”的困境,可以说为画廊行业觅得一条新发展路径。 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画廊,展示、销售将由互联网部分替代,对于简单销售的画店冲击可能更大些。书画网上销售,是艺术市场与互联网融合的产物,也是对传统书画市场互联网思维的表现形式,未来针对网民藏家的普及和增多,书画在线销售或将成为一种主流的艺术品交易形式,画廊在传统经营的思路上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不失为更好的解决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