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点干货,清理一下心灵毒汤

 清平乐心居 2015-10-10

文:雾满拦江

(01)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召孔子。

孔子颠颠的进来,心里好激动,他有一肚皮的话,要对国君说。可他正要开口,鲁定公已经拿手一推:打住,打住,别老是整那些没用的,给咱来点干货!

干货……孔子有些傻眼。

对,干货!鲁定公喝斥道:有没有一句话,说出来就让咱们鲁国强大无比,灭齐破楚,威霸天下?有没有这么一句话,说出来就会让国家灭亡?

有?还是没有?

有,那你就抓紧说。

没有,那就算了,咱这儿还忙着呢。

你忙个屁呀忙,就是个想睡懒觉不思考……孔子心里嘀咕,口中忙道:有有有,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当时孔子连标点符号都没有,一口气说出这么一长串来。

此后好多国学大师就捧着这堆怪话当宝贝,居然还分成好多流派来。

其实,这一堆怪话翻译成白话文,还真是两句面汤:

——凡是让你国君爽的话,任何一句都可能亡国!

——凡是让你国君不爽的话,任何一句都可能兴邦!

想想这两句话,道理是很浅显的。要想强大国家,国君最起码得克制自己的私欲,克制必然不爽,但可以让国家强盛。放纵私欲肯定很爽,但国家必然越来越混乱。此言虽鸡汤,但大面上的道理是没错的。

之所以孔子把话说到这么绕,那是没办法。说到底鲁定公是他的客户,客户是不可以抬杠的。这道理,孔子还是懂得的。

(02)

鲁定公身为国君,连治理国家这么大的事儿,都懒得动脑筋。寻常人等,所操持的盘子不过是自己的人生,更无可能比鲁定公更上心思。由此可知这市面之上,存在着一个庞大的鸡汤市场。任何人想跟这股子潮流抬杠,那铁定没得玩。

于是这市面上,就此流传着大量的鸡汤。诸如:

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这碗汤,在大面上还说得过去的。只要不钻牛角尖,不脱离常态,短短一句话,读了后还是能让人虎躯一震,甚至醍醐灌顶的。

但既然有需求,就必然有假冒伪劣。诸如这两句:

你和什么人在一起,你就是什么人。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这前一句,似是而非,这后一句,却是地地道道的胡说八道了。

——较真这事,是最没意思的了。幸好咱这里也为大家有准备鸡汤,鸡跟鸡较真,汤和汤对比,这总应该可以了吧?

(03)

先来看这一句:

你和什么人在一起,你就是什么人。

这句话出来就感觉别扭,但此汤却是从万通熬出来的。昔年有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及潘石屹六人,传说是1991年时,此六人俱各飘零在海南,义气相投,遂啸聚而起,创建海南万通。此后六人各成一方霸主,江湖人称万通六君子。

再比如说,日本两位轮流坐庄的首富,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和软银集团的孙正义,俩人天天在一起玩高尔夫。好多人想加入进来,可这俩家伙偏不带人家,让人好不烦恼。

你看,这里有证有据,有名有姓,这鸡汤应该没问题吧?

——问题大了!

你细想一想,如果这个道理是对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一所学校全是学霸,而另一所学校全都是学渣的情形。但这个情形在现实中极少出现,学渣和学霸,是呈正态分布在每一所学校的。

再想想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干吗要从远方来?照这句话的逻辑,你是孔子,周围的人就应该都是二孔三孔之类,远处又没有孔子,应该全都是弱智废材,怎么还会出现你的朋友?

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这句话,之所以听着别扭,是因为当事人倒因为果,把其中的逻辑关系,弄扭了。

真正情形是:

你是什么人,你就会和什么人在一起!

万通六君子啸聚,只是因为他们是差不多的人。孙正义和优衣库玩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是相似的人,在一起有共同语言。你不是这类型的人,就算是和他们扎在一起,也玩不明白。相反,哪怕素不相识的同类,也会同气相应,不远千里找上门去,毕竟是物以类聚,知音难求吗。

——命题为真,但逆命题未必为真。不懂逻辑的当事人,在这儿颠倒了因果,这一颠倒,可就全弄扭了。

和什么人在一起,你就是什么人——如果你没混明白,这不怪你,怪万通六君子不带你玩,怪你没去优衣库。

你是什么人,你就会和什么人在一起——你想和万通六君子一起玩,想去优衣库……优衣库就算了,总之,你必须要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你期望的那种人。如果你拒绝,那就怪不了别人。

逻辑关系对了,就是句励志金句。弄颠倒了,就是懒癌入骨症的推诿了。

你看,连个心灵鸡汤都要玩个小心眼,把自己碌碌无为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把一句原本极有营养的鸡汤,弄成了泔水。这样真的好吗?

(04)

再来看这一句: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这是真的吗?那咱们来讲个糊涂人吧。

隋炀帝杨广,他的二儿子叫杨暕。杨暕这个人,生得丰神如玉,俊朗清秀,脸蛋如同剥了壳的熟鸡蛋,那叫一个细嫩。一双眼睛秋水般澄澈,黑白分明。总之是个颜值超一流的美少年。

可是隋炀帝见了二儿子,吓了一跳,曰:哎呀妈,这孩子咋这么象我呢?

杨广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是太好,但也是个一等一的美男子。

杨广正是因为长得貌美,轻而易举的赢得父亲隋文帝的欢心。而后设计害大哥,又害死父亲继续了皇位。所以他脑子里有个思维定势——象自己这么漂亮的人,铁定也是象自己这样坏。

所以隋炀帝一见二儿子颜值如此之高,就认准了他肯定在心里琢磨杀自己。

而实际上呢?杨暕这个人,他虽然美貌无双,但大脑不知出了什么问题,是个稀哩糊涂的人。侍候他的家奴们,发现了这一点,就开始玩他。

在京师,杨暕的家奴成帮结伙,天天在街上闲逛,发现谁家姑娘长得漂亮,就一脚踹开门进去:喂,你家丫头模样挺水灵啊,算她运气好,我家二皇子相中了她,跟我们去王府吧。

如果百姓不允,这些人立即杀人放火,二皇子的家奴,京城里哪个敢惹?所以他们次次掳了民女,带回王府之后轮暴,玩腻了一脚踹出门外,再去寻找新的猎物。京城百姓哪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纷纷传说二皇子杨暕是个变态大色魔。

可是杨暕,对这些事居然一无所知,每天傻兮兮的漂亮着。而当这些消息报到隋炀帝处时,杨广就叹息道:看看,朕说得没错吧?这孩子跟朕年轻时一模一样,幸亏朕早有提防,

此后,隋炀帝认准二儿子要谋反,不管他到哪里,都把二儿子带着,死死的盯着他。杨暕却全然不知道怎么回事,只知道父皇不喜欢他,忌禅他,可这是为什么?他始终是迷迷糊糊。

父子俩就这么稀哩糊涂的僵持着,一直到了大隋灭国,乱兵冲入宫中,来杀隋炀帝。当时隋炀帝从床上翻身而起,大叫一声:杨暕,你果然来杀朕了吗?

乱兵们解释说:是我们要杀你,跟你二儿子没关系。

不可能!隋炀帝才不信这个:就凭你们这些鼠辈?岂能杀得了朕?朕知道这是杨暕干的,朕早就知道他会这么干!

与此同时,乱兵也冲入了杨暕的宫室,把他从床上拖起来开砍。杨暕死前拼命的尖叫:父皇,儿臣无罪呀,为什么要杀儿臣呀,为啥呀……噗通,那颗漂亮的脑壳,已经被砍了下来。

看看,隋炀帝杨广,到死还认为是他儿子杀了他。而杨暕,同样是认为是父亲杀了他。你说这爷俩儿,是不是糊涂死的?

真正的历史与现实,有相当数量的人,是糊涂死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稀哩糊涂人。监狱中的人,九成九都是脑子半清醒半迷糊状态的人,真正活得明白的人,小日子过得甭提多滋润了。

那么,何以许多人都奉糊涂为圭臬呢?

一个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之影响,然而板桥之糊涂,是在智慧颠峰之上,居高临下的智商优越感,是洞知世相的笑而不语,与普通人的糊涂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二一个,知道自己的无知,看似简单,实则是人生大智慧。真正聪明或有智慧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知识局限之所在,避口不谈自己的短板。相反,还达不到这个境界的人,反倒认为自己智慧过人聪明绝顶,只是时运不济才混不明白。这类人士往往会把自己的不明不白,和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等同起来。这就好比蜗牛把自己比做犀牛的同类,屎克郎把自己比做新郎。这只是人生的一个必然阶段而已,走过去,才会明白过来。

(05)

鸡汤中还有一类更扯蛋,比如这么一句:

你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

这句话听起来蛮对的——事实上他就是对的。但如果你遇到一位流氓先生强暴女性,上前制止时,流氓先生对你说出这句话,你立即就会崩溃了。合着你心里有强暴,才会看到强暴,明明是他在做龌龊事,反倒是你的不对了。

这句话,它实际上更接近于形而上的哲学表述,所描述的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心态和视角。这里的“什么”是特指的,抽象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及思维取向,而非外界的具体事物。把它用做修身是妙句,拿到现实环境就处处卯不上。

绝大多数短句,多半是这样,使用时一定不能脱离现实语境,差上一点,精华就变成了谬误。

(06)

鸡汤段子仍然会流传,它们已经从鲁定公时代,流传至今两千余年了,再过两千余年,思想沉落,智慧花谢,唯有半真半假的鸡汤段子永恒不败。追求段子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对。纵然是有些段子有问题,也无伤大雅。

偶尔和这些段子较较真,是为了告诉我们自己——如果这个社会,有头脑的人多了,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相对多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从困馁中解脱出来。到时候你再回首那些模梭两可的段子,会感觉到这些东西,其实也是有价值的,它不过是人们于沉静中消遣的一个游戏,至少在这个时代,我们中的许多人还是有选择权利的。而选择权利就意味着希望,意味着更优秀的人,会脱颖而出,趟过这道晦涩的段子之河,引领我们走向希望彼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