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应该懂得的道教常识!赶快收藏吧!

 Rain金檑 2015-10-10

【三清三境】

三清系元始天王所化法身,而三境则是三清所居之境。


《列仙传》云:元始天王在天地未分时之一元精气,在大罗天上,化身於三清。一化无形天尊(今称元始天尊),即天宝君,是为太初之时,常住於清微天之玉清境。二化元始天尊(今称灵宝天尊),即灵宝君,是为太始之时,常住於禹馀天之上清境。三化梵形天尊(今称道德天尊),即神宝君,是为太素之世,常住於大赤天之太清境。


【昊天玉皇上帝】

玉皇上帝乃元始天王所化法身,为太极界最高之神。道经以:玉皇上帝居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总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主也。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号为 “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简称“玉皇大帝”或 “玉皇”。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

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道经中称其居住昊天金阙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四御】

道教信奉的天神。御,对帝王的敬称。此指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之神。

南极长生大帝;是协助玉皇执掌人间寿夭祸福。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协助玉皇执掌阴阳生育,万物生长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道法会元》称“三清”、“四御”为“七宝”,认为三清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四御是统率天地万神者。此外,四御还协助玉皇执掌天道。


【三皇五帝】

三皇是古时代帝王。道教供奉为神。《史记?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记载:为“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为道教供奉五位天帝,据云笈七签卷十八老子中经一名珠宫玉历记载:“东方苍帝,东海君也”,“南方赤帝,南海君也”,“西方白帝,西海君也”,“北方黑帝,北海君也”,“中央黄帝君也”,“与中太一并治度人命,爱养善人,成就人”。


【老子是否即太上老君】

老子生於商武丁庚辰岁(公元前一三00年)二月十五日,母(玄妙玉女元君)怀孕八十一年,於李树下,破腋而出。指李树曰此为我姓,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名耳,字伯阳。唐为元始天王所化神宝君之化身。道书以元始八十一化,至老子是为第十八化,世乃称为太上老君。老子出生於,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斗姥天尊】

是道教信奉的女神。是北斗众星之母,故名斗姥。原为龙汉年间周御王之妃,名紫光夫人。生九子,初生二子为天皇大帝、紫徽大帝;后生七子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七星。四头八臂乘七豕之车,现紫金巨光,大施法力,而扶危护驾。以能消灾解厄,保命延生也。号曰:圣德巨光天后,圆明道姥天尊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


【天妃娘娘】

天妃娘娘,亦称“天后娘娘”,简称“天妃”,俗称“妈祖”。天妃本姓林名默,世居福建莆田湄洲屿。因出生一个多月,未曾啼哭,故而得其名曰默。其父林愿,曾任宋代都巡检,林默在家最小,长得眉清目秀,聪明惹人喜爱。林默长大后,誓不嫁人,经常朱衣云游于岛屿间,乘船渡海,拯救海上遇难的渔民和客商,被当地人呼为神女、龙女。闽人在母家称“妈祖”。元世祖(1279年)制封泉卅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各地普遍修建天妃庙,岁时祭祀。明庄烈帝(崇祯)特封之为“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又加封为“静贤普化慈应碧霞元君”。清康熙二十九年(1689年),因显圣助舟师南征获胜,被昭封为“昭灵显应仁慈天后”,因此天妃庙又称“天后宫”。


【三官大帝】

三官,亦称“三元”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上元天官,为玄都元阳一品,居紫徽宫中,部三十六曹,主宰众生善恶之籍,致诸仙升降之司,号曰:上元九气赐福天官,紫徽大帝;中元地官,为青灵洞阳二品,居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掌理八极四维五岳,考众生祸福之机,核男女善恶之籍。号曰:中元七气赦罪地官,青虚大帝;下元水官,为肠谷洞元三品,居青华宫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水域万灵,掌死魂鬼神之籍,录众生功过之条,号曰:下元五气解厄水官,洞阴大帝。传说,尧帝乃天官所降生,舜帝为地官所化身,大禹系水官所降生。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为掌禄籍之神。据明史礼志以: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教谓梓潼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旧时士人多崇祀之,以为可保功各,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乃北极玄武星君之化身也。北方之神,即二十八宿中之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四神,作护卫神,以壮威仪。开皇元年三月三日,降诞於王宫,既长舍家弃国,辞父母下入武当山修道,度世济人,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帝封为“玄武真人”。唐贞观二年,封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称号:佑圣真武玄天上帝,终劫济苦天尊。


【赵公明元帅】

赵公元帅,亦称赵玄坛,讳朗,字公明。道教所奉的财神,秦时得道于终南山。后为张道陵天师,收为守护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据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买卖求财,使之宜利。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


【王灵官】

王灵官,亦称“玉枢火府天将”,赤面,三目,被甲执鞭,为道教镇守山门护法神。相传姓王名善,宋徽宗(1100—1125)时人。曾从蜀人萨守坚受符法,为林灵素再传弟子。谓死后由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明永乐(1403—1424)中封为“隆恩真君”


【扁鹊】

扁鹊是我国古代的名医,《史记》称其姓秦,名越人,春秋渤海莫人(今河北任邱)。他精通医道,闻名天下,被誉为神医。因医术神奇,医德高尚,遂被封为药王。祭祀扁鹊的药王庙,以其墓所在地河北任邱。


【孙思邈】

药王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神医孙思邈。《旧唐书》说其为京兆(今陕西耀县)人。北周宣帝时(579年),以王室多故,隐居太白山,后期隐居终南山,行医修道。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赠封为“妙应真人”。孙思邈擅长阴阳术,主张治病时必须天人合一,认为“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人亦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寝”为之应;天转运,“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为霜雪,张而为虹霓”,谓此为“天地之常数也”,人“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营)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声音”,称此为“人之常数也”。二者相结合,“阳用其神,阴用其精,天人之所用也”。提倡“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圣德,辅之以人事”,

最终使“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后人以此理论治病,救活了许多人,因此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又称之为“真人”。


【张三丰】

张三丰本为宋、明间道士,名通,字君实,号玄玄子,因为他平时不修边幅,人们又称他“张邋遢”。据《王征南墓志铭》和《宁波府志》称,北宋时的张三丰北赴汴京的一个晚上,梦见真武大帝降临,传授给他一套奇掌神拳。第二天早晨,正好有一群强盗打家劫舍,张三丰便用此拳掌打败了这伙强盗。此后,他来到武当山继续修炼拳法掌诀,并将所炼之术定为武当内家拳,不久便以此闻名于世。明英宗天顺(1457—1465)三年(1459年)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明世宗加封为“清虚玄妙真君”。


【许逊】

许逊称“许天师”,为晋代道士,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晋太康(280—290年)元年(280年),许逊举为孝廉,时年四十二岁,拜为蜀地旌阳县令。从政期间,公正廉明,吏明悦服,民众感其恩德,遂立祠供奉其像,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许旌阳。东晋宁康(373—376年)二年(374 年)举家从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白日飞升。乡人与其族人共立祠以祀之。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二年(1112年)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因皇帝梦中显灵,为其疗疾,升观为宫,赐额为“玉隆万寿宫”(江西南昌西山)。元朝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为《净明忠教全书》,并奉许逊为教祖,创立“净明忠孝道”。后来道教将其与张道陵、萨守坚、葛玄共为四大天师。


【葛玄】

葛玄称“葛天师”。(164—244年)三国时的方士,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苏)人。葛洪的从祖父。《抱朴子?金丹》载: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后授弟子郑隐。于江西阁皂山修道,常服饵术,能用符,行诸奇术。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左仙公”。宋崇宁三年(1104)封为“冲应真人”。淳佑三年(1243)封“冲应孚佑真君”。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葛洪】

葛洪是东晋道士(284—364年),是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玄从孙。少好神仙导养之法,从葛玄的弟子郑隐受炼丹术。著有《抱朴子》,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其思想基本上是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将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理论化、并和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宣扬道教徒要以儒家的忠孝仁信为本,否则,虽勤于修习,也不能成仙,对道教的理论有一定发展。


【三茅真君】

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大茅君,茅盈、二茅君,茅固、三茅君,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梁书?陶弘景传》载:“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围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此掌山,故谓之茅山”。他们大约是汉景帝时候(前156—前140年)的人。南北朝时,民间则传说三兄弟俱成神仙。宋时,太宗、真宗封他们为“真应真君”、“妙应真君”和“神应真君”,统称“九天司命三茅应化真君”,后世称之为“三茅真君”。


【陶弘景】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456—536年)道士,是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研究。


【寇谦之】

寇谦之是北魏时(365—448年)道士。字辅真,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早年学张鲁之道,经年无效。十八岁从成公兴入嵩山,修道七年。神瑞二年(415)托言太上老君授予“天师”之位,并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令其“清整道教”;又授予导引,服气口诀。始光元年(424),由宰相崔浩之助,于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建天师道场,称新天师道(后人称之为北天师道)。太武帝尝亲至道场受道,自称“太平真君”,改元为“太平真君元年”。此后道教在北魏受到各代皇帝的崇奉。


【陆修静】

陆修静是南朝宋时(406—477)道士,早期“道藏”的编辑者。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笃好文籍,旁究象纬。早年弃家修道,好方外游。元嘉末(453)在建康(今南京)卖药,后去庐山修道。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奉命至建康,居崇虚馆广收道经,加以整理甄别,集经戒、方药、符图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分为三洞,奠定了“道藏”的初步基础。宋徽宗(1100—1125在位)尊信道教,封为“丹元真人”


【道教八仙】

道教八仙,因元时人集八大仙人,作为“八仙庆寿”剧本,世俗乃有八仙名词,为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仙是也。


八仙——汉钟离

答:汉钟离系古仙人,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即正阳帝君也。其事迹於(正阳祖师传略)。


八仙——吕洞宾

答:吕洞宾即孚佑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其事迹详於(纯阳祖师圣迹)。


八仙——张果老

答:唐代人,姓张名果,隐居中条山。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屡遣使召之,问治道神仙事,语秘不传。欲以玉真公主嫁之,果笑,固不奉诏。擢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恳辞还山,玄宗为之建栖霞观。《太平广记》卷三十载:果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馔之,还成驴矣。


八仙——韩湘子

答:韩湘子唐时人,姓韩名湘,吕洞宾度之学道成仙。《酉阳杂俎》载,为韩愈宗侄,性狂放,能奇术。湘欲度其叔愈,曾在初冬时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愈不悟,湘乃别去。后愈以谏迎佛骨事,贬剌潮卅,别家赴任,途经篮关,值大雪,马惫於道。湘忽至,愈悟曰:“子言验矣”!然志忠於君,终不欲随湘学仙。此为韩湘子度叔之事略也。


八仙——李铁拐

答:李铁拐也称“铁拐李”。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一日赴李老君之约於华山,属其徒曰:“吾魄在此,倘游魂七日不返,方可化吾魄也”。徒以母急病迅归,六日即化之,李至七日归,失魄无依,乃附一饿殍之尸而起,蓬首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名。


八仙——曹国舅得道之事迹如何?

答:姓曹名景休,宋徐卅人。据续文献通考云:“曹国舅宋曹太后之弟,因称国舅,学道山岩间,遇钟离权吕洞宾辈,引入仙班”。一日吕祖同钟离权问曰:闻子修养!所养何物?对曰:养道!曰:道何在?曹因指天。

曰:天何在?曹又指心。二祖笑曰:天即道,道即心,子亲见本来矣!遂授以还真秘旨,令其修炼,未几道成,二祖来引之去。


八仙——蓝采和之行略如何?

答:蓝采和是唐时逸士也,常着破烂衫,夏则加絮,冬则卧雪,气出如蒸,时携篮唱踏踏歌於长安市,歌词多神仙意。其踏歌云:“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彦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苍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后得钟离祖师度引,在濠梁间酒楼,酒醉乘鹤仙去


八仙——何仙姑是何出处?

答:何仙姑名琼,为唐广东增城女子,住云母溪。年十三,随女伴入山采茶,俄失伴独行,迷归路。见东峰下一人,修髯绀目,冠高冠,衣六铢衣,盖即吕祖也。仙姑始仆仆亟拜之。吕祖与一桃曰:食此尽,他日当飞升,不然只居地中也。仙姑仅食其半,祖指以归路。仙姑归,自谓只一日,不知已逾月矣,自是不饿,无漏。洞知人事休咎,后尸解去。此为何仙姑得吕祖之度而成道的事实也。


【关圣帝君】

关圣帝君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三国蜀汉大将,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五月十三日生,长者美髯而丰厚,有胆力,好读春秋,秉性忠直。尊称为关公、关帝。与刘先主同张飞在桃园行结义,情若兄弟。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封为“崇惠真君”,宣和五年(1123)封“义勇武安王”。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或称“东岳天齐大帝”。道教所奉泰山神,是五岳之首,为五岳神之尊。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多以祭泰山为重要祀典。唐玄宗(712—756在位)封为“天齐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封为“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掌人世民贵贱高下长短之事,十八地狱六真簿籍,七十二司生死之期。


【城隍爷】

城隍爷为地方神灵也。周礼蜡祭八神之一(即水庸)而变化者,盖水为隍,庸为城,乃曰城隍。记载最早的是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所建芜湖城隍。唐以后郡县皆祭城隍,张说、韩愈、杜牧等皆有祭城隍文。宋以后祀遍全国,如苏卅祀春申君,杭卅祀文天祥,上海祀秦裕伯,大率以有功于当地者为该地城隍。道教以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称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以保谷丰民足。又以城隍为管领亡魂之神,当建醮“超度亡魂”,须发文书“知照”城隍(叫《城隍牒》),方能“拘解”亡魂到坛。


【雷公】

雷公是中国古代雷神。雷神起源很早。《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最早的雷神呈兽形。后不断人格化,成为雷师或雷公,画成半人半兽形或鬼形。道教吸收了雷公为黄帝部下的说法,塑造了道教的雷神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称他“主天之灾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并建立了雷神体系。


【太岁君】

太岁君岁神也,道书以六十甲子,由天干地支循环,六十年为一周,每年由一位太岁轮值,能祛除邪魅,奖善罚恶,掌理人间祸福之神,为值年太岁,俗称为岁君也。


【土地公与财神爷】

土地社神,俗称里社之神曰“土地”。公羊传注:“社神者土地之主也”。盖各地凡有里社必祀土地之神,称为“福德正神”,亦称为“土地公”。按俗以土地神之像,老而须发皆白,左手端一大元宝,右手扶杖,以能招财与守财,因又称为财神爷,今凡庙宇亦皆祀之。


道教教派


[五斗米道]

答: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东汉时由张陵创立。顺帝时学道于鹤鸣山(今四川)中,称得到太上老君亲授,制订了一系列宗教仪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病人请医生诊治也要出五斗米,以符水为医疗手段。后人称张陵为“天师”,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被称为“系师”和“嗣师”。五斗米道的组织系统称作“治”。在巴蜀一带设立了24个“治”,这是处理道教事务和祭神的地方。仪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经常仪式,静室思过,让病人或教徒在静室忏悔自己的过失。第二种是请祷仪式,称“三官手书”,即在纸上写病人姓名,表示服罪的意思。第三种是祭神仪式,偶像是太上老君及九卅土地之神。主要教义思想是:“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五斗米道的尊神。创立较为系统的道教斋戒仪范,为南天师道。唐、宋以来,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太平道]

答: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东汉灵帝熹平(172—178)年间,由张角创立,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张角以“太平”理想为号召,吸引了广大苦难的民众。张角将全国太平道的组织划分为“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管理“方”的神职人员,称作“渠帅”;张角是太平道的最高领导,自称“大贤良师”。太平道有其特定的宗教仪式。一种是以符水治病,大贤良师或渠帅持九节杖,为信徒用“符”祝祷,随后让病人饮下符水。另一种是跪拜首过,患有疾病或犯有过错的人,叩头跪拜,诉说自己的错误。张角在经过周密的布署后,予定甲子年甲子日,即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起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简称“黄天太平”。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帜,故称“黄巾军”。后被镇压而失败。以后太平道在民间仍有秘密流传。


[真大道教]

答: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是道教派别之一。金初,刘德仁所创立,后传至郦希诚,受到元宪宗(1251—1260在位)的赏识与支持,被赐名为“真大道教”。遵循老子“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慈俭不争”的宗旨。要求教徒忠孝诚谦,去恶扬善,绝欲忍苦,利民爱物,不尚符,不提倡“飞升化炼,长生久视”之术。六传至孙德福,至元五年(1268)奉诏统辖诸路“真大道”。又三传而至张请志,其教益盛,授“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玄应真人”。教徒遍及黄河流域与江南一带,经十余传而衰落,后来也许并入了全真教中。


[太一教]

答:太乙教,是金代初叶由萧抱珍所创立于卫卅(治所在今河南汲县),道教宗派之一。因传“太一三元法录之术”,或称“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故名其教曰“太一”。教旨以老子之学修身,认为“做仙做佛不难,只依一弱字便是”。又以巫祝之术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验”。其教传嗣有秘录法物,继法嗣者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因其以符济人,故与全真道、真大道教相异。四祖萧辅道,五祖李居寿(入道改姓萧)。因元朝重视,其教进入全盛时期。太一教传至六、七祖后,逐渐融合于正一教派。


[正一道]

答:正一道又称“正一教”、“正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顺帝时张陵所创。元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等符派的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的两大派。宋理宗封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位居江南各道派之首;元世祖敕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成宗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此后凡是道教的符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可以不居宫观,拥有妻室。


[全真道]

答:全真道是金代初叶由王重阳祖师所创立的道教宗派,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王重阳,字知明。金世宗大七年(1167)在山东宁海(今牟平),马钰,孙不二夫妇筑庵侍奉,庵名“全真庵”聚徒讲道时创立。认为“识心见性”,即为全真。主张释、儒、道三教合一。《全真教祖碑》记载:“先生劝人诵《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孝经》,云可以修证”。《重阳仙迹记》载:“尝率其徒演法建会者五,皆所以明正心诚意,少私寡欲之理,不主一相,不拘一教也”。王重阳还亲自创立了“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等组织,供奉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和孔子。诗云:“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即表达了这个思想。

正当全真道在北方兴盛时,南宋统治下的神霄派受到朝野摒弃,也出现了一个主张内修的道派,相传是吕洞宾传于张伯端,再传石泰,又传薛道光…元代道士陈致虚兼受王重阳、张伯端所传,统归全真道,追溯王传为北宗,张传为南宗。南北宗的谱系是: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洞宾、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金王重阳,重阳授七弟子(即北七真)。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被奉为全真道北宗七祖。后五十余年,丘祖曾被元太祖召见,赐号“神仙”,爵“大宗师”,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全真道乃广泛传布,盛极一时。南北宗都有轻符,重炼养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南宗强调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并留下许多内修典籍,有详尽、系统的内修方法,其提倡和光混俗,修道者不必出家,组织比较松散;北宗主张以性为主,先性后命,强调斩断情欲,立志苦行,绝对禁欲,道士出家居宫观,组织比较严密


【全真道土为什么要冠巾】

答:是出家道士正式成为道士的仪式。冠巾又称“小受戒”,凡出家者,度师必亲为诵经礼忏。如自悟大成,未请科事,不妨道友代诵经礼忏。先令罪过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达三官大帝,牒移太乙灵官部下,即当拥护。行冠巾礼,有数师,高功为冠巾师。度师即恩师,是亲师父。梳发挽髻者称:拢发师。引导行礼的称:引进师或引礼师。


59【全真教的主要教义】

答:根据《道德经》则尊道,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内修,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这种内修主要是修养精神,即性,也称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张济世度人。


60【丘长春祖师与全真教大兴】

丘祖拜王重阳祖师为师,金世宗大定十四年(1174年)入蟠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携一蓑。随后赴陇卅龙门山修道,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1191年后,他以栖霞县太虚观为中心进行传教活动,受到金章宗重视。他广结高官显贵,又大力拯救民众苦难,获得极大声誉。于1220年率徒一行十八人应成吉思汗之召,不远万里,西行到印度河上游成吉思汗行宫。他三次晋见成吉思汗,太祖问他治理天下良策,他回答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回答以“清心寡欲,无为清静”为要。劝不可杀人,禁止不孝和色欲,深得欢心。成吉思汗封他为神仙,授予道士免除一切赋税的特权,令丘祖掌管天下道教。1227年诏改太极宫为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赐丘祖金虎牌,由于成吉思汗的支持,后道侣云集,全真教大兴。主张修道者应出家,断绝一切尘缘,清心寡欲,即为修道成仙之根本。


64【全国重点宫观】

1983年国务院确定了二十一座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它们是: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鞍山市千山无量观


、江苏句容县茅山道院、浙江杭卅市抱朴道院、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天师府、山东青岛市崂山太清宫、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岳庙、湖北十堰市武当山紫霄宫和太和宫(包括金项)、武汉市长春观、广东博


罗县罗浮山冲虚观、四川成都市青羊宫、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观(包括天师洞)和祖师殿、陕西华阴县华山玉泉院和镇岳宫及东道院、西安市八仙宫、周至县楼观台。


65【近代的全国性道教组织】

1912年,在北京白云观成立以全真派为主的“中央道教会”,发起人为白云观方丈陈毓坤。同年,上海成立以正一派为主的“中华民国道教总会”,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任主持。


1957 年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代表会,会长岳崇岱;1961年召开第二届代表会,会长陈樱宁;


1980年召开第三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86 年召开笫四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92年召开第五届代表会,


会长付元天;1998年召开第六届代表会,会长闵智亭。中国道教协会,会址设在北京市白云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