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趋势 全程化、全面化、可持续|丘陵山区|农机|发展|杨敏丽

 Vic_Ding 2015-10-10

发布日期:2014-3-24 11:09:32 信息来源:农机360网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重视,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成绩显着。然而,全国整体快速发展与丘陵山区的缓慢发展并存,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全面推进与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面临诸多难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什么原因导致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缓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有没有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供借鉴?带着诸多疑问我们找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敏丽教授。

  杨教授在多年的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中一直特别关注丘陵山区的发展。提到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杨教授非常认真地告诉我们:“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今天,需要全面考虑发展问题,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13亿多人口的食品安全,丘陵山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必须提升丘陵山区农业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是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   选择。”

  发展现状:发展缓慢 差异巨大

  “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面积较大但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这些是由于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产业结构、技术与装备保障程度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杨敏丽这样总结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情况。

  杨教授介绍,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主要有以下几个     特点:

  地形地貌上,我国的丘陵山区占了很大的面积。在国土面积中,山地占33%,丘陵占10%,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仅占12%。全国丘陵山区面积超过60%的省(市、区)一共有18个,耕地中丘陵山地面积(丘陵地、山地和高山地的总和)比重超过45%的有16个省(市、区)。

  产业构成上,我国丘陵山区人口占全国的50%以上,但GDP只占全国的30%。丘陵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麻类作物、糖料、烟叶、蔬菜瓜果、青饲料生产基地,特别是水稻种植大部分集中在丘陵山区,粮食生产总量占到全国40%,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水平上,我国丘陵山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与平原地区有很大差异。据有关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其中新疆、黑龙江、天津达到80%以上;而南方12典型丘陵山区省份中,只有浙江、江西达到50%以上,有6个省份在40 %以下,贵州还不到20%。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平原地区、北方地区存在巨大差异。

  原因分析:不平衡的现状正是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这也正是今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杨敏丽在说到丘陵山区未来发展时充满信心。

  由于丘陵山区自然、经济等条件的制约,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任务比平原地区更为艰巨,但也因此潜力巨大。杨敏丽介绍,小麦已基本实现田间生产全程机械化,但南方低缓丘陵区和西南丘陵山区机播水平分别只有32%和11%,西南丘陵山区机收水平只有21%;南方低缓丘陵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只有16%,西南丘陵山区不到10%;西南丘陵山区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不到35%;西南丘陵山区玉米机播水平不到1%,机收水平没有统计数据;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播和机收水平都不到1%;其他作物如油菜、蔬菜、果茶等均处于起步阶段。这样的低水平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今后发展的巨大空间。

  杨敏丽认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受地形地貌的限制。我国南方丘陵山区6°-25°的耕地面积占有很大比重,另有部分25°以上的高山地,农机作业难度大。

  其次,受经济条件制约。南方丘陵山区农民收入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新机具使用、技术引进、新装备购置等方面都有一定困难。

  第三,技术和装备的有效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现有装备不能完全满足丘陵山区的需要,一方面是缺乏先进适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一些在用的小型机械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较差,技术含量不高;另一方面缺乏适合丘陵山区特色产业生产与加工的农业机械,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第四,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目前,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留下来种地的农民普遍在初中以下的文化素质,对于学习与了解先进机械化生产技术、掌握高性能农业机械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五,作业成本过高。由于农业劳动力和农用燃油价格不断上涨,推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对机械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六,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滞后。由于丘陵山区土地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较低,与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不相符合,难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  模式。

  “因此,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有步骤、有计划的引导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大有可为。”杨敏丽说。

  政策解读:中央引导推动,各省因地制宜

  “从政策层面看,这几年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特别是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的研发,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南方丘陵区和血吸虫疫区加快推广应用;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加快研发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轻便农业机械。可见,中央已把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提升到重要位置,重视程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谈到政策对于山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时,杨敏丽这样说。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农机生产企业大多特别关注购机补贴政策,希望小型机具的补贴额度能有所提高。为此,杨敏丽告诉我们,其实购机补贴政策在这方面一直都给予了关注,“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颁布的《 2014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除中央财政资金补贴的12大类48个小类175个品目机具外,各地可在12大类内自行增加不超过30个其他品目的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手扶拖拉机仅限在血防区和丘陵山区补贴;提倡有条件的省份选择部分粮食生产耕种收及烘干等关键环节急需的机具品目敞开补贴,满足省域内所有申购者的需求;并选择福建省进行补贴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即在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内,除被明确取消补贴资格的农机产品外,符合条件的购机者选择购置国家或省级支持推广目录外的产品,也可申请补贴……同时,省财政购机补贴资金可根据本省具体发展要求,针对某些重点推广机械给予适当的累加补贴。中央财政资金是引导性的,引导和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政府不可能包办农业机械化,要将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协调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杨敏丽说。

  杨敏丽指出,除中央财政补贴投入外,各省可根据实际需要出台相应的扶持发展措施。她说:“据我所知,广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也是典型的双季稻区,对育秧中心的建设给予重点扶持,提高育秧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育秧质量,为机插秧提供高品质秧苗,保障了水稻单产。另外,浙江省早在几年前对烘干机购置有一定政策倾斜,大力鼓励农机合作社服务内容向产后延伸,提高产后处理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种粮农民收入,同时也是粮食品质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发展趋势:全程化、全面化、可持续

  针对未来我国山地丘陵山区的发展之路,杨敏丽坚定的说:“今年我国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来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当然,这个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范围自然也包括丘陵山区。”

  在杨敏丽看来,这些都对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要求。要化解丘陵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瓶颈”和困难,首先必须要研发出适合于丘陵山区先进使用的农机装备;其次,重视丘陵山区农田整治,实现一定条件下的适度规模经营,才能保证较好的经营效益;第三,农机与农艺结合,实现农田生态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区域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的选择和装备的配备要与区域特点、产业特点相适应,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在这里,杨敏丽特别提到了他们与有关机构合作进行的的施肥插秧机田间试验,这种施肥插秧机是在插秧机上加装一个施肥装置,在机插秧的同时侧向深施颗粒肥,减少机插秧之前的基肥施用和机插秧之后的第一轮氮肥的施用,减少了作业环节、施肥量和人工,改善农田土壤环境,节本增效,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要求。“因此,企业今后应该更加关注节能降耗型农业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杨敏丽如是建议。

  “按照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丘陵山区如何发展?我认为,总体上还是向是全程化、全面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杨敏丽说。

  首先是全程化。全程化主要是针对环节上来说的,由主攻主要农作物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特别是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按照产业链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其次是全面化。一是产业领域扩展,产业的全面化。在保证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向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发展,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领域扩展,促进强丘陵山区农民收入增加。二是区域整体推进,区域全面化。南方丘陵山区需求旺盛,潜力很大,但存在困难,大力推进南方丘陵山区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是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

  最后是可持续。一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可持续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如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械、农机深松作业整地技术与机具、高效植保技术与装备、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与装备、产后处理与加工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等;二是组织规模与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创新机制与体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三是人才队伍的可持续,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队伍(新型职业农民)、农机管理与技术人才队伍,以及农机生产与维修人才队伍建设,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四是政策措施可持续,2004到现在连续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涉农的,而且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与保护力度,保持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如购机补贴、报废更新补助、作业补助、可持续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推广与示范、安全监管等,是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经验借鉴:日本、韩国、台湾可供参考

  “与我国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经营规模相似的日本、韩国、台湾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经验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杨敏丽介绍说。

  日本高性能农业机械的研发、应用与推广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与引导,特别强调高性能、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引进和推广,即使小型机械也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因此,我们在扶持政策的导向上也应该是引导高性能、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

  台湾对于水稻生产是给予补贴的。一是按照稻谷的生产量给予补助(补助20台币/公斤水稻),藉此鼓励农民种植水稻;二是大力推广烘干作业,鼓励向产后处理延伸,对于烘干中心建设给予补贴,按照每公斤2元台币实施烘干补贴,保证粮食的品质和安全;三是实施农用燃油补助,农户购置农业机械后按照要求进行登记,根据动力大小核定农用燃油优惠的数量,超过部分的燃油使用按照市场价格购买。这些都值得我们参考。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也值得借鉴。比如日本的农协、台湾的农会、韩国的机械化营农团,在农业产业发展和实现适度规模也经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台湾户均耕地面积只有0.6公顷,很多农户并没有拥有农业机械,但是通过社会化服务,更通俗地说叫做电话农业,如果农户有需要,只要打电话,专业的作业公司或者代耕队就可以提供相应的作业服务。台湾已经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不落地大米”保证了稻米的品质和安全,甚至出口到日本。

  在采访的最后,杨敏丽告诉我们,随着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空间很大。她建议:“与平原地区差距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进程。建议加强农业机械化区划工作及战略研究,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科学区划,明确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发展模式与主推机型,实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我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科学、协调发展。”

返回农机360网首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