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当理脾(一)

 剡溪茗书馆 2015-10-10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当理脾(一)

 

消渴(糖尿病)发病的实质乃阴虚燥热,

而阴虚燥热的产生,

不仅由于肾阴亏损,

而且多与脾阴不足有关。

通过大量临床研究,

其病不单仅在肾,

而且也在脾。


近代名医张锡纯曾指出:

“消渴(糖尿病)其症起于中焦,

是诚有理,因中焦膵病而累及脾也。”

故此,在治疗过程中,

不但要滋肾,而且要实脾,

特别是在中后期,脾肾之阳虚衰,

在脾土虚衰的情况下,健脾可强于养肾,

此乃“以后天养先天”,

故多能取得明显效果。


脾阴与脾阳的不足,

在消渴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主运化功能的实现,

有赖于脾阴、脾阳的协调作用来完成,

从而起到运化、升清、统摄之功,

具有维持机体活动和化生津液气血的重要功能。


脾又为“诸阴之首”(《医贯》),

得水谷之精微而化生阴液,

以旁溉四肢百骸、五脏六腑,

是人体后天阴液产生之源泉。

脾阴充足,有足够的营养来濡养脏腑,

则能滋润肺金,充养心血,

涵养肝木,滋补肾水,

其他诸脏则皆能受益,

从而保持精血不竭,元气不绝。

所以《内经》有: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

“脏真濡于脾”的记载。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