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河口自然资源

 壹哋砡眯 2015-10-11

       地形地貌  老河口市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尾端,位于汉水中游东岸,南阳盆地边缘,地貌形态多姿。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若干条“鸡爪子”状丘岗伸向东南,形成丘陵、平岗、平原三种地形。平岗地高程在100米至150米之间,其面积占总面积的42. 94%;丘陵地高程在150米至450米之间,其面积占总面积的39.17%;平原地高程在100米上下,其面积占总面积的17.89%。境北朱连山东西横断,与河南省渐川县、邓县相隔,为境内最高山脉;自西向东,高庄寨高346米(黄海高程,下同)。彭家寨高451米,煤铁垭高402米,青杠扒北岭高462米(为境内最高点),吴家庄东岭高408米,大山寨高393米,至六股营北岭高239米,再向东即为岗坡地带,高程在200米以下。朱连山以南之岗岭均为自北向南走向。其主岭自二劈山向南经渔关庙、黄庄、孙家洼西岭、梁岗、袁冲、郝岗、杨陈扒、韩家大堰、石碑岗、九里岗、张岗、晋公庙、土地岭、西张湾西岭、杨家山,再向南入襄阳县境,岭长57公里,沿线岭高在186米至159米之间。这道岗岭,将境内水系分为东西两片,岭西地形起伏较大,属丘陵地带,其间大小河流均直接汇入汉水;岭东属平岗地带,其河流则分别汇入排子河、黑水河,再入小清河,至襄樊市北入汉水。朱连山主岭以西的支岭,均为自东向西南走向,由主岭直至汉水边。

       地理位置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0°30120°00,北纬32°10-32°38′,东北部与河南省邓州市接壤;北部与河南省淅川县相邻;东部、南部毗邻襄阳县;西北部连接丹江口市;西部和西南部以汉水为界与谷城县相望。老河口因地处汉江故道口而得名,扼鄂、豫、川、陕四省要冲,素有“襄陨要道、秦楚通衢”之称。东南至省会武汉市418公里,距襄樊市71公里,西至十堰市133公里。版图面积市境东西最宽47公里,南北最长51公里。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老河口市位处华北陆台与杨子陆台之间,秦岭地槽东端,武当隆起之东北部。市区西北部因受北面挤压力的作用,使其形成以断裂少,褶皱多的构造形态。其褶皱均为向南倒转之复式褶皱,其地层多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及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其次为新生界地层。汉水中游地区在老岩层上部沉积了较厚的下第三系白垩系砂岩,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低丘地带,此后又沉积了第四系沉积岩。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地形以肖地为主,西北部丘陵区面积225.3平方公里,东部平岗区面积590平方公里,中南部平原区面积216.7平方公里,各占全市总面积的21.8%,57.2%,21%。土壤类型多样,西北部为山地棕壤,PH值一般低于7.0,含氮0.2%左右,有机质含量3%;东南部岗地和中南部平原多为水稻土,PH7.1左右,有机质含量1.8%,含氮0.14%、含磷0.06%、含钾1.73%;东北部黄棕壤土居多,PH6.5-8.5之间。全市最高点海拔462米(赵岗青杠扒),最低点海拔74米(仙人渡猪圈洲),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簸箕口状。

水利资源 西临汉水,自洪山嘴傅家寨西北部人境,经城区至柴店岗入襄樊市襄阳区。流境长58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6.8平方公里。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蓄水位86.4米,形成了42平方公里、水质优良、适合水产养殖的梨花湖,成为鄂西北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热点景区。全市境内有26条小河,总流域面积896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境内有大、中型水库8处,小型水库48处,总库容量3.2亿立方米。引水主干渠65条、288公里。

矿产资源 已探明矿产9种,主要分布:赵岗的煤矿、赵岗至袁冲的铁矿、赵岗的白云石矿、汉水沿岸的砂金和石英石、纪洪的石灰石、傅家寨一带的型砂和枯土矿。

森林资源 土壤种类繁多,适于多种林木生长,不利因素是普遍缺氮。酸碱度大部分是中性(pH6.5-7.5)。丘陵土壤分布在市北、西北和南部,林荒地主要土种是:林死黄土、林黄沙泥土、林灰棕色石灰土、荒灰棕色石灰渣子土、荒灰砾质石灰土、灰紫砂泥土等,其特点是土层较深厚,肥力差,粘重板结。可发展马尾松、刺槐、栎类、紫穗槐、国外松等耐瘠薄、干旱,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岗地土壤在境内比重最大,有岗黄土、岗黄泥土、白土、黑土料姜黄土、林岗黄泥土、林料姜黄土等20个土种,土层较厚,质地粘重,保水保肥,缺乏养分,宜种植刺槐、紫穗槐、川柏、波兰杨、大观杨等。平原土壤主要土种有沙土、油沙土、老黄土、夹黄土等,特点是团粒结构差,通气透水性好,抗早力差,多呈微碱性反应,适于杨柳类、椿、榆等速生阔叶树种。境内现有树种56192种,其中乡土树种3999种,引进树种3493种。

野生动物 鸠、鸽、鹌鹑、鹰、燕、鹊、啄木鸟、莺、兔、狐、獾、豹(40年代绝迹)、蛇、蝎、蜈蚣、萤、蚁、蜂、蝶、蜻蜓、螳螂、壁虎等。

    土壤结构 西北丘陵区成土母质,主要有泥灰岩、硅质灰岩及少量泥灰岩、红色砂岩等。
土壤类型,主要是各种岩性土,如石灰土、紫色土及相应的水稻土。向东南过渡为平岗地带,其母质为第四纪粘土、红砂岩,形成的土壤以黄土为主,红砂泥土少量镶嵌及相应各种水稻土。西南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母质,所形成的土壤为天石炭反映的潮土、灰潮土.1983年土壤普查,全市土壤有5个土类,10个亚属,23个土属,103个土种,具有土壤酸碱适中,含钾较高,土层深厚等优点。

气候资源 属副热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适宜水稻、小麦、棉花、芝麻、烟叶等农作物生长。据19506月至1981年连续31年(下同)市气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5.30℃(最高20.8℃,最低10. 9℃);无霜期238天(最长为280天,最短为208天);降水量为838.1毫米(1954年最大为1245. 3毫米,1966年最小为473. 8毫米);降水日数为115. 6天(1954年最多为163天,1966年最少93天);日常照时数为1902小时(最多为2232小时,最少为1558小时);1977年,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17.2度,1961723,最高温度达41.0度。

 
      宋长城遗址位于老河口市袁冲乡境内。据《说岳全传》和《正德光化县志》上记载,岳飞和金兀术统帅的两国大军,曾在这里进行过一场“三尖山战役”。得胜班师之际,岳飞觉得这里“上接关陇、旁通巴蜀、界连邓淅、屏蔽襄樊”,为兵家必争之地,遂令部将修筑沿边防墙并营盘,派兵据险守之,数度成功抵御了金兵南侵,也留下了如今的遗址。这段墙形防御工事共有三尖山、严寨、禹家寨、大山寨和朱连山(河南)五座山头城堡,全长30多公里。其中朱连山应是整个宋长城的中心,它海拨469.7米。现存有颇具规模的营房。兵寨依山傍石而建,自成一体,残存有大小石房60余间,全部用块石、片石等砌筑而成,虽已是残垣断壁,但寨内的兵道、壕沟等军事设施仍清晰可见。兵寨旁有平坦开阔地带,为当时驻守宋军练兵习武之所。

       大山寨四周石彻围墙环绕,数间残存石彻的房屋墙壁散布其上,掩映在茂密丛生的灌木林之中。寻着石墙前行,只见石缝整齐交吻,墙面笔直坚固,残存墙面有的还有一人多高,1-2米宽,低处仅辨踪迹。登高远望,山峦起伏之间,建于宋代石头堆砌的长城随山就势,逶迤蜿蜒,迄今仍依稀可见。虽历经800多年风雨,宋长城气势依然,给人深远悠长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