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三字经》火辣出炉,看看是不是贼拉地道?

 梵哥 2015-10-11

我大哈尔滨人都知道的三字经,看不懂的只能说你不是地道哈尔滨银!


形容某个人是个马屁精,只会顺着领导说话,这话再说得狠一点儿,就是“他啊,经常溜须老板。”

说一个人不好,就会说这个人不是善茬子,但是如果说一个人好呢,也不会说人是善茬子。总之,这个词就不是个好词。牛吧?

它基本上可以代替普通话里的“打”,但是打,最多也就是青一块紫一块。削的意思就是我还得剁下来一块,做个纪念啥的。

字面上也好理解,就是吃撑了,都到脖子呢啦。一般形容吃饱了,都说食物已经到达身体哪个位置啦:第一步,我刚垫个肚。第二步,我胃顶出来啦!第三步,我已经顶脖儿啦!第四步,不能再喝啦,已经到嗓子眼啦!


贼就是特,如贼毙!味儿贼正!贼拉就是特别的意思。出自哪里呢?不得而知,可能是贼拉出来的东西比较特别吧……

走在哈尔滨大街上经常能听见这种吆喝:“大白梨,嘎嘎甜”,类似的话还有,嘎嘎脆、针针疼。世界上恐怕只有哈尔滨姑娘说叠字的时候,不是在卖萌,而是在强烈表达她的感官体会。

哈尔滨萌妹纸发呆了,男盆友打情骂俏地问:“瞅你搁那儿,呆呵地,你想啥呢?”呆呵地,说的是哈尔滨女孩发呆时的表情。

意思是不着调,粗心大意。同为二字辈的还有二椅子、二流子,二混子。

哈尔滨人一整就说,我坐地根是哈尔滨人,或者又叫坐地户。意思是我是老哈尔滨人儿了,土生土长的!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哥们根儿硬,你动不了我!

哈尔滨人形容人不正经,罗锅拔翘的,一般就说“狗嗖地”。说这话的时候随身还携带模仿模式,活灵活现给你再现那个人鬼鬼祟祟的神态。

意思就说多,为啥老鼻子了呢?这个据说是从山东那边,闯关东的时候流传过来的。

跟字面意思一样,就是呼呼扎扎,没本事儿,非得扛活,没本事,就爱装大尾巴狼。

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结散了,大喇喇的样子。另一层可以表达不经意间失败的离奇事件,比如你看你秃噜了一地;昨天我站凳子上,一不小心踩秃噜了,摔倒在地上。秃噜扣子了……

哈尔滨人说这个人贼眉鼠眼地,一看就不是好人,就是贼流地。

这就充满了浓浓的80后回忆。从最开始手工的硬纸板,到后来透明的奇多圈,童年时总能看见蹲一堆儿的小朋友,不是在扇啪唧,就是在玩玻璃球。

艾玛(爱玛)绝对是在哈尔滨最常被叫到的女孩名。艾玛呀,我布道啊!艾妈呀,你咋才来呢!艾玛呀,你咋不跟我好了呢!

意思是你瞎说啦。你都把正的忽悠斜了,把好人忽悠孽了,一双好腿都能把它忽悠瘸了!

一个很事儿的人,哪儿有事哪儿到。也形容一个人很嘚瑟。“你瞅瞅你,一天天跟个欠儿登似的,哪都有你!”

身为五大犊子之一。滚犊子是东北话最常见的一种犊子,意思是说趁早滚蛋。可褒可贬,比如你向姑娘表白,如果她说滚犊子,你可以看看她说话的语气,如果是笑着说,那就是人家同意了,如果是鸡皮酸脸地说,那你就滚吧!

就是因为啥的意思。90后应该很少说这样的话啦,不过没事儿打情骂俏的时候,还是会拖声拖气地问一声:“瞅你气的小样儿,这是拥护啥啊?”

看完你觉得你是哈尔滨银吗!哈尔滨银就是霸道!爱咋咋地!





【编辑刘洪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