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峨眉山之气候

 zzm1008图书馆 2015-10-11

峨眉山之气候

简介

  海拔1500米以下属亚热带;海拔1500-2100米属暖湿带;海拔2100-2500米属中湿带;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以上是峨眉山区划分的4个垂直气候带。
  峨眉山总的说来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域,其气候除受辐射、大气环流和地形地势三大因子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峨眉山在“峨眉平原”的西南尽头陡然屹立,座西向东,南北走向,西面为二、三十度的缓冲斜坡与西部群山接壤,东西为陡峭的摄身岩、面对三江平原,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三大主峰海拔3000余米,高出峨眉区域2600余米,在城区西南角形成一道高大的天然屏障,阻止了海洋暖湿气流的长驱直入,加之地形条件和地理环境对降水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影响,造成整个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与西边的小凉山等地区构成名扬四方的“华西雨屏”。同时使气候要素的分配亦呈现出显著差别,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具有从亚热带至亚寒带系统谱的气候整体。从气象资料及整个峨眉山动植物的分布,都可表明这一山地垂直气候特点。

气候要素

  根据多年资料统计分析,整个峨眉山区可略划分为4个垂直气候带:海拔1500米以下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气温
  峨眉市区居峨眉山麓,年平均气温为17.2度;海拔上升到550米,气温为16.6度;800米为15.3度;1000米为14.2度;1200米为13.1度;1600米为10.9度;2200米为7.6度;上升到3000米的山顶时,气温仅为3.0度。山顶和城区两地相对高差2600余米,温差14.0度。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5~0.6度。
  峨眉山因受季风环流影响,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甚为急骤。峨眉市区最冷月是1月,月平均气温4.3度,极端最低气温是零下4.44度(1975年12月15日);最热月是7月,月平均气温为26.1度,极端最高气温38.3度(1953年8月18日)。峨眉山顶月平均气温从11月到下年3月都在零下,最冷月是1月,为零下6.0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0.9度(1956年1月9日),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11.8度,极端最高气温为23.4度(1951年8月6日)。峨眉山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有近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四季不明,只有冬春之别。
  气压  
  峨眉市区(含低山区)年平均气压为962.3毫巴,最高是12月和1月,可达970.0毫巴。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压逐渐降低,到3000米的山顶,年平均气压为702.2毫巴,最低为2月,仅698.3毫巴。
  降水  
  峨眉山地属季风气候区,降水除受海陆大气环流的制约外,峨眉山地形地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地形雨较多。夏季当暖温的海洋气团到达时,偏南气流带来大量的水汽,雨水集中,大雨暴雨频繁。峨眉山最大降水量的高度在2400米地段。冬季在大陆干冷气团控制下,2000米以上地段多降雪。
  峨眉市区年平均降水量1555.3毫米,1961年最多,为2159.7毫米;1965年最少,仅为1018.3毫米。峨眉山顶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8毫米,1961年最多,为2506.1毫米;1969年和1972年最少,仅有1500毫米。
  峨眉山顶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10月,平均降水量为1754.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91.2%;其中尤以7~8月最多,为870.1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5.3%;11~3月,平均降水量为168.4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9%。
  
  城区春夏季盛行西南气流,多西南偏西风,秋冬季多东北和西风,年平均风速1.1米/秒。随着海拔的升高风速加大,山顶由于受地形影响全年多偏东南气流,吹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2米/秒,瞬时最大可达34米/秒以上。
  湿度  
  绝对湿度:城区多年平均值为16.6毫巴,最大39.7毫巴,最小2.5毫巴;山顶多年平均值为7.1毫巴,最大13.8毫巴,最小为2.2毫巴。
  相对湿度:城区年平均为80%。峨眉山常处于云雾之中,相对湿度比城区大,特别是海拔1500~2000米地带,相对湿度为85.0%。
  日照
  峨眉山在云层凝结高度较低时,山顶往往处于云层之上(云海),特别是冬半年山顶处于逆温层中,晴空万里,日照要比城区多。上下平均日照大约951小时,山顶1396小时。

天气现象

  雨日
  峨眉山山顶降水日数年平均为263.5天,最多年达291天,最少也有200天,最长连续降水日数长达46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为23天。市区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85.6天,最多达216天,最少156天,最长连续降水日为16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为26天。
  雪日  
  市区、浅山地区降雪不多,积雪日数年平均为0.4 日,最大积雪深度为4厘米。随着海拔的增高,降雪日数增多。山顶年平均降雪日数为83天,1956~1957年最多,为128天;一般在9月底开始降雪,次年5月底结束。最早在9月初降雪,最晚终雪为7月16日。年平均积雪日数77.7天,最多达125天,最少37天。积雪开始日期,多年平均为10月中旬后期,次年5月上旬结束。最早始于9月中旬,最晚结束为次年6月初。最大积雪深度为28厘米。
  雾日
  山顶年平均雾日为322.1天,最少的年份也超过300天。市区年平均雾日仅9.5天,最多年份只达30天,一般出现在11~2月。
  雷暴日
  雷暴一般出现在夏季。市区年平均雷暴日为37.5天,平均初雷日为3月份,最早2月25日,终雷日为9月26日,最晚11月26日。峨眉山顶夏季常为积雨云笼罩,雷电十分强烈。年平均雷暴日为39.8天,最多年达59天。平均初雷日为3月24日,最早2月22日,终雷日为10月1日,最晚11月26日。
  大风日
  市区出现瞬间风速超过17米/秒,但风力达8级以上的大风日不多,年平均为1.3日。山顶大风年平均日数达57.5日,最多一年达130日。
  冰雹日
  市区40年中仅出现过3次降雹,雹粒小。山顶年平均降雹2.9次,最多年达7次。其中1978年4月15日16时零1分~17时31分,在山顶测得最大雹粒直径为4.3厘米,重量14克,平均重7.8克。地面积雹厚度达18厘米,4小时雨雹量达111.9毫米,19日地面积雹才全部溶化。这次降雹是峨眉山顶有气象纪录以来观测到最大、最强烈的降雹。
  霜日
  市区年平均霜日为6.7天,无霜期为310.7天。山顶年平均霜日为44天,无霜期为165天。

奇特天象

  云海、日出、宝光是目前峨眉山金顶的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尤以峨眉宝光最引人注目。1984年10月峨眉山再次出现罕见的光晕,也引起国内外气象专家、学者的重视。


  峨眉宝光(佛光)
  在山顶背向太阳而立,太阳光从身后射来,前下方又迷漫着云雾,这时会见到前下方的云雾天幕上出现人的身影,在影子周围环绕着一个色序排列为外红内紫的彩色光环,这就是宝光。宝光又叫摄身光,佛家信众称“佛光”、“光相”。 因宝光在峨眉山金顶出现次数较其它山多而美,得名“峨眉(金顶)宝光”。
  宝(佛)光实际上是大气中常发生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射入云雾后,经过深部水滴反射,其反射光再通过云雾表面水滴孔隙所产生偏折而形成的彩色光环,色序排列与大气中另一种光学现象“华”的色序排列相似。长长的红橙光波通过云滴小孔时偏折大,位于光环的外缘,长短的紫色光波偏折小,位于光环的内缘。通常人们看到的宝光只是这样一个外红内紫的彩色光环。宋代范成大看到的“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这是很难得的。其所以呈环形,是因为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正前方某一角度方向上的水滴,受日光衍射作用所散射出来的单色光,即“光锥”面上的单色光。至于环的大小,则与云雾面和观者之间距离有关,距离愈远则彩环显得愈大,反之亦然。当宝光出现时,宝光和人们在云雾面上形成的身影必然重合,而出现“摄身现象”,也正因为每个人看到的光环,实际上是每个人以自己的眼睛为顶点的那个“光锥”面上的水滴受日光衍射作用形成的,所以各自的光环摄身现象也自然是“因人而异”的,只能是“只见自己的形影,影随形动,而不见旁人”。
  宝光出现时间还取决于太阳光斜射高度角和水平视线下云雾面的高低、远近。上午,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升高,通过观测视目,西方云面上出现的宝光由远至近,正午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减小,出现在东方云面上的宝光由近而远。正午前后,太阳高度角较高,太阳光处于直射地面时,地物投影最短,观测者的身影是不能投射到云面上的,故一般在下午2~4时最佳。


  日出  
  日出是峨眉山顶的又一自然殊景,奇妙壮观。
  在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顶,远望东方,地平线在水平视线以下,橙红的太阳冒出水平线,伴有云层作陪。因受大气结构变化的影响,包括水汽等诸多因子的影响常改变着太阳的形状,故太阳踊出时似波动的“蛋黄”,依依离开地平线后,再喷薄而上。
  峨眉山顶观日出不分季节,只要遇上好天气都能观察到。比较而言,无论从次数或“质量”上看,冬季比夏季更有利。


  云海
  云的外貌繁多,形成的具体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条件只有两个:一是水汽;二是要有使空气中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空气上升运动引起的绝热冷却)。这是各类云形成的共同点。
  形成峨眉山“云海”的云由低云组成。1~4月以层积云为主,5~9月以积状云和层积云组成。无论在什么季节,它们都千变万化,风起云涌,各有特色。
  
  有的地方称“风圈”。民间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之谚,它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关系。“晕”是大气光学现象中常见的一种,它是日月光穿过水晶组成的卷云时,水晶对光线的折射和反射所引起的光学现象。晕圈的颜色排列是内红外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