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观点:要让孩子学会面对失败

 长沙7喜 2015-10-12

任其平

心理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副主任,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自己永远成功。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甚至由于过于渴望成功而害怕自己遭遇一点点失败。我们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大多是欣赏成功的教育,或者说得直白一点,我们更强调的是成功这个结果,而不是追求成功的那个过程。这容易使人们形成“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心态。面对失败者,我们即使激励他们,也是用“失败乃成功之母”加以开导,目光还是盯着那成功的结果。殊不知,只盯着成功的人,一旦不能成功,他的心态就会发生扭曲,要么全盘否定自己,要么一味责怪他人,他根本想不到失败也会给自己带来成长的滋养。

孩子害怕失败,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渴望褒奖和欣赏,而不是被贬低和轻视。这也是人的本性所在。而那些深受他人期盼的孩子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内心太在乎别人对他们行为结果的评价了。要知道,孩子承受失败的能力不强,而且,他们面对失败,往往缺乏恰当的处理能力。很多事情在大人看来根本不算什么事,但对于正在成长、缺乏社会经验的孩子来说,却是很大的打击,易产生多重焦虑。比如,本案例中这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因在学校大队长换届选举中意外落选,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选择逃避一切,不想与老师和同学见面。因为落选后,周围人的表现让小军很在意,他觉得自己无能,对不起班级和老师,内心充满了内疚、自责和挫败感,甚至出现躯体不适症状。这个孩子因为处于分离焦虑(害怕离开家庭,害怕失去保护)、权威焦虑(害怕老师提示和责备)、同伴焦虑(害怕同学谈论和责怪)等多重焦虑的压力之下,变得害怕学校的学习生活了。

对于小学生的这种状况,一般来说,采用行为疗法的效果较为理想。因为按照这一流派的观点,恐惧及焦虑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情绪骚动或早期经验的结果,而恰恰是后天习得的一种反应。在辅导中,只要设计并安排好特定的程序,孩子经过重新学习后,他们的恐惧及焦虑是可以消除或减缓的。一般可以采取系统脱敏法、满灌法、示范法、领悟法等进行处理,目的是促使孩子通过特定程序而能重新确立对恐惧对象应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反应。这些处理需要到专业机构进行,对于家长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取笑孩子,而要倾听和接纳。孩子遇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失败放大,给孩子贴上“无用”的标签。父母要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和解释,甚至是牢骚和怨言,要对孩子有共情之心,要接纳孩子遭受的失败。要知道,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也是他们感到最温暖的人。

不要责备孩子,而要敢于面对和担当。父母可以在孩子冷静以后同孩子一道来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并且把失败和人分开。目的是让孩子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面对这些失败,并从失败中获得一些感悟和体验,有担当之勇气,而不是逃避。父母更要敢于面对这些失败,更要敢于担当。因为你责备孩子就是在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要“看扁”孩子,而要尊重和期待。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较量,一时的失败不能说明什么。孩子在成长和发展中犯错或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几次失败,就对孩子完全失去信心和耐心。要尊重孩子的表现和选择,给孩子以足够的期待,并大声告诉他:“请记住,你是与众不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