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诗人元稹,伤透多少美女心(图)

 刘沟村图书馆 2015-10-12

感谢五通和尚老师,将本文推荐至草根名博草根大讲坛栏目

感谢文化漫谈林电锋老师、心结和静老师推荐本文并置顶

感谢丰木色子老师将本文收录到新浪文化博客原创连载栏目

 

传言元遭雷劈、服剧毒、心脏病、脑溢血……而死

元稹与六个美人的感情纠葛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779年-831年)。他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大和五年(831)七月二十二日,元稹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终年53岁,疑是服食丹药中毒身亡、还有人说他死于心脏病或脑病突发,民间更有传说他死于雷击。人们对元稹的小觑,全是因为他在感情上的波折所致。

    那么,唐朝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元稹,到底有几个女人?

 

    1、崔莺莺,被始乱终弃

    西厢故事是以元稹所作《会真记》传奇为母本。《会真记》传奇乃元稹初恋故事的自供状,张生即元稹本人的论断,前人多有考据。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

元稹虽然早早就诗名在外,但他最出名的事迹,还是提供了崔莺莺这一家喻户晓人物的原型。元稹在《会真记》传奇中对自己“始乱终弃”多方予以掩饰。元代王实甫就是以元稹的《会真记》为蓝本,写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西厢记》,王实甫结尾来了了一个大团圆,而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元稹在长安想起崔莺莺时,想的是,自己不在,崔莺莺很可能被别人占有了。像崔莺莺这样的天生尤物,早晚累及别人,我元某人不足以娶这样的女子,所以忍痛割爱。

 

  2、韦丛,短命的富家女子

    元稹到长安之后,应试落榜。却得到了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赏识,没几天就娶了韦夏卿的女儿。韦夏卿不仅是地位显赫的三品大员,韦姓更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权贵显要遍于朝廷。元稹做了阔人家的女婿,利用裙带关系以求飞黄腾达。

    韦丛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 韦丛嫁给元稹命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贫困不说,还连生了五个孩子,却个个夭折,连续的打击使得韦丛二十七岁便撒手人寰了。

    元稹作了一首首纪念妻子的诗。最著名的《谴悲怀三首》,还有《离思五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

    《离思五首》其中的第四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

    元稹虽是这样说的,但代替韦丛的女人来的竟然是那样地快……

 

    3、薛涛,望眼欲穿盼情郎

诗人元稹,伤透多少美女心(图)

    出身书香门第,幼时即显出过人天赋,后来,薛涛因为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她只得沦为乐伎。唐德宗年间,统领西南、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且是官宦之后,便破格将乐伎身份的她召到帅府侍宴赋诗。

    节度使韦皋本身就是诗人,他对薛涛极尽溺爱,一日突发奇想,要授予薛涛“校书”一职,虽然上表朝廷未被准奏,但“薛校书”之名不胫而走。从此,“女校书”、“扫眉才子”就成为薛涛才名的代称。

    韦皋去世后,朝廷派宰相武元衡挂印来蜀。武元衡听闻薛校书之名,便下令准许薛涛脱籍回家。后来的历任节度使,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她熟知历代幕府的政绩得失,成为节度使们咨询的对象,受到极高的礼遇。

    元和四年三月,元稹授监察御史,出使东川。元稹早就听说过薛涛的才华了,这一次出差到西蜀,他就想办法认识薛涛。这一年,元稹年三十,薛涛年四十一。

    据说,这一段时间,元稹和薛涛缠绵缱绻,是住在一起的。不过,就算郎情妾意,也够短暂的,元稹七月份就移务洛阳了。很快,元稹的妻子韦丛病逝。元稹这一去,也就再也没有回来了。他们一生中的相处,没有超过四个月。

    元稹去了扬州后,曾寄诗给薛涛,表达思念之情,后来还是中断了这份感情。只有痴情女薛涛,望眼欲穿苦苦相盼。

   

    4、安仙嫔,三载相随驾鹤去

    元稹的朋友李景俭遗憾元稹的元配夫人韦丛不幸病逝,见元稹生活无人照顾,就在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春末夏初,将表妹安仙嫔嫁与他作侧室,成就了元稹的第二次婚姻。元稹后来在《葬安氏志》中曰:“始辛卯岁,予友致用悯予愁,为予卜姓而受之。”从这时开始,元稹的对韦丛的思念平淡下来,将他的感情转移到安仙嫔的身上。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秋,和元稹只作了三年夫妻的安仙嫔在江陵府给元稹留下一个孩子后,不幸病逝。元稹再次经历了中年丧妻的打击。元稹经历了“早年丧父,中年丧妻又丧子”的人生三大不幸事件。说可怜也实在是可怜。安仙嫔三载相随驾鹤去,元微之二度婚姻如梦呓。

 

    5、裴淑,离愁别恨遥无期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元稹一度回朝。不久,出为通州司马(今四川达州)。权德舆(公元759—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人。曾任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知制诰等职。宪宗时拜相,后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权德舆不仅是唐代封相的著名政治家,而且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他对元稹十分关照。

    元稹任通州司马期间(公元815年10月——817年5月),有权德舆的照顾,元稹以治病、养病为名请假到兴元府的。当时,新任山南西道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刺史裴郧带着女儿裴淑(字柔之)由长安赴任,先到兴元府权德舆处报到。元稹和裴淑一见钟情。通过权德舆做媒,元和十一年春(公元816年),37岁的元稹請假赴涪州,与裴淑結婚。元稹“梅花三弄”。

    元和十四年,元稹再度回朝任膳部员外郎。次年得崔潭峻援引,擢升为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 二月,拜元稹平章事,居相位三个月。元稹为另一派宦官的李逢吉所倾轧,被外贬为同州刺史,长庆三年(823年)改转越州刺史。在越州期间,元稹与浙东名妓刘采春瓜葛联络。

    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元稹再入朝任尚书左丞。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正月,元稹自尚书左丞检校戶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频繁的调动,离愁别恨,让裴淑常常泪水沾巾。元稹以诗相慰:“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裴淑约于公元805离世。

 

    6、刘采春,跳河而亡洗清白

    刘采春,越州人,中唐时期江南女艺人。她的丈夫周季崇和夫兄周季南都是有名的伶人,擅长参军戏。参军戏是唐代盛行的一种滑稽戏,有点类似于今日的相声,最开始由两人搭档,一人揶揄戏耍另一人,如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后来演变成多人合演,也有了女演员的参与。刘采春三人组成一个家庭戏班,四处走穴卖唱。

    刘采春有夜莺般的嗓子,“歌声彻云”。《曲》是她的代表歌曲,是抒发离愁的感伤之歌。《全唐诗》收录了6首《曲》。如果没有认识元稹,刘采春可能和丈夫一起浪迹天涯,夫唱妇随,做一对长久夫妻。巧的是遇上了元稹。

    当元稹任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刺史、浙东观察使时(820—829),刘采春随丈夫周季崇等从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带)来到越州进行演出。刘采春的美貌和歌喉吸引了大才子元稹。他疯狂地迷恋上这个美妇人。

    据传,元稹给了刘采春丈夫一笔钱,把刘采春收为小妾。之后元稹和刘采春在一起渡过了七年光阴。据记载,刘采春的结局同样悲惨不幸。元稹的负心和薄情,导致刘采春万念俱灰,原来的丈夫周季崇对她是百依百顺,喜爱有加;嫁给元稹想过安逸的日子,却屡遭抛弃,采春忿而做出决绝之举,让河水洗涮自己的耻辱,以跳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是“红颜自古多薄命”,还是诗人元稹太无情?我们今天的议论的内容,显然与当时的真实情况不尽相符。稹自少与白居易唱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其诗辞浅意哀,意境优美,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著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喜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