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县历史建置沿革

 谷雨666 2015-10-12


一、 概况

丰县位于徐州市西北部,地处黄泛冲积平原。东与沛县、南与徐州市铜山区接壤,西、北与山东单县、金乡、鱼台三县交界,西南与安徽省萧县、砀山县为邻。行政区域介于东经116°22~116°54和北纬34°24~34°56之间。总面积约144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2.84%1999年底辖凤城、宋楼、大沙河、梁寨、华山、欢口、赵庄、李寨、范楼、金陵、套楼、孙楼、常店、师寨、顺河、首羡、王沟等17镇,刘王楼、黄楼、张五楼、马楼、史小桥、沙庄、和集、单楼等8个乡,共106.04万人口。县人民政府驻地凤城镇。

二、 建置沿革

先秦:
早在新石器时代,今丰县地区已经有先民活动。夏商时期,今徐州市区一带有方国为大彭,今山东省西南境则有方国名薛,今县境在当时处在两方国之间。

周代,今境内为宋国领地,战国后期,周赧王二十九年(BC286年),齐楚魏联合灭宋,今境归齐;三十一年(BC284年)以燕国为首的的五国伐齐,楚国趁齐之危,夺取此地。

楚考烈王元年(BC262年),以淮北之地作为春申君黄歇之封域,今县境归之;十五年(BC248年)黄歇移封江东,楚置郡于淮北(郡名乏考),今境属其郡。

秦:
秦王政二十三年秦国攻取楚国淮北故地,今县境入秦。秦置沛县(治所在今沛城镇附近),今境属之。沛县上属泗水郡(又名泗川郡,又有将“泗”省写作“四”字者,皆同)。最迟到秦代,其境内已形成城邑,名曰丰邑(在今凤城镇附近)

秦二世元年(BC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各地有反秦之志者纷纷响应。九月刘邦在沛县县吏萧何、曹参等人的支持下杀死其县令,自称沛公,丰邑归之。

二世二年十二月(BC208年)陈胜死,同月,丰邑守将雍齿叛刘邦而降附魏王咎。二月,项梁项羽叔侄自会稽郡率兵渡江北上,四月刘邦与之联合并借兵攻打丰邑,取之。六月,项氏立故楚国王室后裔熊心为楚怀王,以号令楚地群雄,故丰邑名义上乃为楚国国土。

两汉(含楚汉相争时期、王莽新朝)

秦王子婴二年十月(BC207年)秦亡,正月(BC206年)项羽虚尊熊心为义帝,二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丰邑随沛县归属项羽自领之楚国(都彭城郡彭城县,今徐州市区),沛县上隶属彭城郡。

汉王五年十二月(BC202年初),项羽楚国灭亡,丰邑随沛县入汉;二月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西汉初,丰邑仍属沛县,随彭城郡递属韩信楚国(BC202年)与刘交楚国(BC201年).

西汉景帝前元三年(BC154年)正月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三月楚王刘戊自杀,六月复楚国,分原楚国彭城郡南部置沛郡(治在相县),直属汉庭;约同时,即丰邑置丰县(治约在今凤城镇附近),此即丰县建置之始。

西汉末,沛郡不再直属汉庭,改由豫州刺史部管辖。

西汉孺子婴初始元年十二月(AD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约天风元年AD14年),沛郡更名吾符郡(治所吾符亭县,由相县更名),丰县更名吾丰县,随属。地皇四年AD23年)新莽灭亡,不久郡、县复名。王莽时沛郡亦属于豫州刺史部。

更始三年AD25年)刘秀称帝,改元建武,仍以汉为国号,史称“东汉”。其时沛郡为刘永割据政权占领。

光武帝建武二年AD26年)夏,汉军大破刘永,丰县随沛郡归汉。郡初属豫州刺史部,后改归中央直辖。

建武二十年AD44年)六月沛郡改为沛王国,都相。徙中山王刘辅为沛王,丰县随属。

灵帝朝以后沛王国不在直属中央,而由豫州刺史部管辖。

三国西晋:
汉献帝延康元年AD220年)十月,曹丕代汉建魏,改元黄初;同年沛国废为沛郡,丰县随属。魏明帝太和六年AD232年)沛郡复为王国,进封甄城王曹林为沛王(初都相县,后移都沛县),丰县属之不改。沛郡、沛国均隶豫州刺史部。

魏元帝咸熙二年AD2661月),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同年,封司马子文为沛王,丰县遂仍属于沛王国(都相县)。

东晋十六国:
晋元帝太兴元年十二月AD3191月)丰县随沛国降附汉国石勒军。此后,沛国废为沛郡,丰县随属。

前赵光初二年AD319年)十一月,石勒自称赵王,建立后赵,丰县随沛郡属之。

晋穆帝永和五年(后赵武帝太宁元年AD349年)晋军攻取沛郡、丰县。

前燕景昭帝元寿二年(晋穆帝升平二年,AD358年)十月,燕军击败晋军,夺取沛郡、丰县。

前秦昭宣帝建元六年(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AD370年)十一月,前秦灭前燕,丰县随沛郡入秦。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AD383年,前秦攻晋,于淝水之战大败;次年AD384年东晋反攻前秦,收复淮北之地,丰县随沛郡复为晋朝所有。此后丰县被废,境为沛县地,沛县随沛郡递属徐州、北徐州。

南北朝:
刘宋初,丰县仍为沛县地,沛县随沛郡递属北徐州、徐州。宋孝武帝大明元年(AD457)复置丰县,隶属徐州北济阴郡(治离狐县,今山东境内)

北魏献文帝皇兴元年(宋明帝泰始三年AD467年)魏军攻占徐州,丰县随北济阴郡入魏。

东魏时,丰县属北济阴郡不改。

北齐时,废北济阴郡,改立永昌郡亦属徐州。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AD577年)二月,周军灭齐,丰县随属周,仍属于徐州永昌郡。

隋:
隋文帝开皇三年AD583年,废永昌郡,丰县改属徐州(治彭城县),丰县随属。

隋唐之际,丰县随彭城郡为王世充(AD619年称帝,国号郑)所据。

唐:
唐高祖武德四年(AD621),王世充降唐,同年唐改彭城郡为徐州,丰县随属。此后,除玄宗天宝元年到肃宗乾元元年(AD742-758)间隶属彭城郡外,丰县一直上隶于徐州。

徐州(彭城郡)初直属于中央,安史之乱后,递属于河南节度使,汴州节度使、河南节度使、淮西节度使、兖郓节度使、河南节度使、淄青平卢节度使、徐海沂密都团练观察使、淄青平卢节度使、徐泗濠三州节度使、武宁军节度使。兖海节度使、徐泗团练观察使、感化军节度使、武宁军节度使管辖。

五代:
唐亡后丰县递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一直上隶徐州,徐州则隶武宁军节度使(亦徐州节度使)


入宋后,丰县仍隶属于徐州不改。

北宋时,徐州递属京东路、京东东路、京东路、河南道、京东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等转运使路(道)。

南宋初,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会七年,AD1129年)丰县为金兵占领。金天会八年(AD1130年)丰县交由刘豫伪齐代管;十五年(AD1137年)伪齐废,丰县纳入金朝统治。

入金后,丰县依旧隶属徐州,州递属山东西路、河南路。

金哀宗天兴三年(宋理宗端平元年,AD1234年)南宋、蒙古联军灭金,丰县为宋得。

蒙元:
蒙古窝阔台汗七年(宋理宗端平二年,AD1235年),丰县为蒙古攻取。初仍为徐州属县,徐州隶属南京路。

蒙哥汗二年(AD1252年),丰县割隶属济州(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济州属东平路。

元世祖至元八年(AD1271年)元朝建立。是年,济州升为济宁府(时治山东巨野县),丰县隶属之。此前,元世祖已设立中书省,济宁府隶属之(中书省直辖区又称为“腹里”)。

至元十六年(AD1279年)济宁府升为济宁路,丰县仍为其直辖县。济宁路仍直属于中书省。

顺帝至正二十六年(AD1366年),时从属于红巾军大宋龙凤政权的朱元璋攻取丰县。

至正二十七年(AD1367年)朱元璋代宋自立,以吴为号,是年,丰县划隶徐州(治今徐州市),州时属江淮行省。

明:
吴二年(AD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入明后,丰县隶属徐州。

徐州旧属归德府,入明后递属河南分省开封府、河南行省开封府、南京临濠府、南京中立府、南京凤阳府、京师凤阳府、京师、南京、京师、南京。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AD1644年)三月明亡,五月南明弘光政权于南京应天府建立,丰县随属。

清:
清世祖顺治二年(AD1645年)丰县入清,仍属于徐州。

就布政使司辖区而言,徐州直隶州先后隶属于江南左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江南右布政使司、江苏布政使司;就巡抚区而言,徐州先后隶属于凤阳巡抚、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江宁巡抚、江苏巡抚。就总督区而言,徐州先后隶属淮扬总督、江南江西河南总督、江南江西总督、江南总督、江南江西总督、江南总督、两江总督。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AD1733年)升徐州直隶州为徐州府,治铜山县城,今徐州市区。丰县隶属之。

就布政使司辖区而言,徐州府先后隶属江苏布政使司与江宁布政使司;就巡抚区而言,徐州府先后隶属于江苏巡抚、江淮巡抚、江苏巡抚;就总督区而言,徐州府一直隶两江总督。

中华民国 北京政府时期:
民国元年(AD1912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之北伐军进驻徐州,丰县脱离清廷,同时徐州废府,丰县隶属于江苏省(时治吴县,今苏州市)。

民国二年(AD1913年)一月,北京政府开始推行省、道、县三级制。7月,江苏设徐州道(治铜山县)丰县隶之。

民国三年(AD1914年)六月,江苏全省划定为五道,丰县隶属于徐海道(治铜山县)。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

民国十六年(AD1927年)国民革命军占领丰县,同年道废除,丰县直属于江苏省(时治江宁县,今南京市)

民国二十二年(AD1933年)3月,江苏省(已移治镇江县,今镇江市区)分设十三个行政督察区,丰县隶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首县铜山县,今徐州市区)。12月,督察区调整为9个并改以首县名称为区名。民国二十三年(AD1934年)2月各区成立专员公署,丰县属于铜山区。

民国二十五年(AD1936年),各督察区又改回以数字编号,丰县隶属于第九督察区(铜山区改)。

民国二十七年(AD1938年)5月,丰县县城被日军占领,县政府流亡。而丰县在行政关系上仍隶属于第九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AD1940年),丰县随第九行政督察区划属江苏省徐海行署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AD1935年)815日,日本投降。9月,徐海行署撤销,丰县仍隶属江苏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实施“全面戡乱”,划建华中战场绥靖区,以各绥靖区司令官统一指挥该区党政军民,丰县划入第三绥靖区。

民国三十五年(AD1946年)8月,丰县政府还驻县城。

民国三十七年(AD1948年)11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丰县县城,国民政府对丰县的统治宣告结束。

日伪时期:
民国二十七年(AD1938年)517日,日军占领丰县县城,旋成立伪政权组织。伪丰县初归徐州治安维持会管辖。

民国二十八年(AD1939年)2月,伪徐州治安维持会改组成立伪江苏省公署徐州办事处,5月又改为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驻地徐州市),伪丰县乃改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撤销,改立伪苏淮特别行政区公署(驻地徐州市),直隶于伪中华民国政府,伪丰县乃属于伪苏淮特别区行政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二年(AD1943年)10月,伪苏淮特别区公署下设6个特别行政督察区,伪丰县属于第二区(治砀山县,今安徽省)。

民国三十三年(AD1944年)1月,伪苏淮特别区公署撤销,改置伪淮海省(治徐州市),伪丰县乃属于该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治砀山县,今安徽省)。

民国三十四年(AD1945年)730日,八路军光复丰县县城,伪政权瓦解。

中共建权时期:

民国二十九(AD1940年)年6月,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丰县首羡乡王大庄成立,上属苏鲁豫区行署。8月丰县抗日民主政府改建为丰北县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一年(AD1942年),丰北县改隶冀鲁豫第六行政区。

民国三十二年(AD1943年)8月,丰北县与鱼台县合并设立丰鱼县政府,仍隶属于冀鲁豫第六行政区。

民国三十三年(AD1944年)

6月,丰鱼县划隶冀鲁豫第十一行政区。9月撤销丰鱼县,恢复丰县建置。11月,中共湖西地委决定,于原丰县华山设立华山县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四年(AD1945年)730日,丰县县城光复,丰县政府进驻。8月丰县、华山县改隶苏北办事处。

民国三十五年(AD1946年)3月,苏北办事处被撤销,丰县,华山县改隶冀鲁豫第三行政区督察区专员公署。8月国民党占领丰县县城。,中共丰县县政府移到丰北地区,11月,华山县与砀山县合并为华砀县。

民国三十六年(AD1947年)11月,华砀县撤销,恢复华山县。

民国三十七年(AD1948年)

10月,华山县解放,11月华山县进驻宋楼,同月,丰县县城解放,丰县政府进驻。

民国三十八年(AD1949年)3月,华山县移治戴套楼(今华山镇套楼村)。8月丰县与华山县改由山东省台枣专署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丰县与华山仍隶属于山东省台枣专区。

19531月,两县划归江苏省,3月起隶属徐州专区。48,政务院批准撤销华山县,辖境分入丰、砀山二县。

1970年徐州专区改称徐州地区,丰县随属。

19833月,江苏省推行市管县新体制,徐州地区撤销,丰县改由徐州市领导,至1999年底不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