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改造后的午门重装上阵,两侧东西雁翅楼展厅更是首次亮相!这是故宫博物院面积最大、功能最全、规格最高的现代化展区,2800m2大型展览空间能够满足多种文物大规模展示的不同需求。午门展厅可能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博物馆展厅,木构古建筑外观完全保持原貌魅力,内部既具有宫殿建筑氛围,又拥有现代展览设施便利,居高临下,气宇轩昂。 《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是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的重点展览项目,以喜庆、热烈、具有震撼力的效果展示清代帝后庆寿盛事,此次展览分为“同登寿域”、“寿满京华”、“寿意敬呈”、“金殿贺寿”、“盛席寿宴”、“寿戏致祥”六个部分,共展出文物多达500余件,包括书画、玉器、陶瓷、漆器、珐琅器、织绣品、家具、戏曲等多种类别,其中不乏首次展出或完整呈现的珍品。 掐丝珐琅九如如意(一套) 缂丝三星图轴(局部) 象牙雕群仙祝寿塔(局部) 红漆描金福寿纹攒盒 看点一 《康熙万寿庆典图》 (东雁翅楼展厅) 万寿盛典期间,自京郊西部园囿至紫禁城之间长达数十里的御道两侧都要布置华美的景致,以供皇帝和太后观瞻。宫廷画师以极为写实的手法记录下当时的盛况,这就是“万寿庆典图”,是研究清代宫廷及民间生活、礼仪、风俗、建筑等方面的珍贵资料。院藏《康熙帝万寿庆典图》第二卷将全幅展出,长达39.39米!展示从西直门到神武门一段衢歌巷舞的场景,由此感受万民欢庆的盛况。配合展品还有视频动画和语音导览,可带领观众体验随同皇帝从畅春园进宫的路线。 看点二 皇子皇孙祝康熙帝六旬万寿诗文屏风 (西雁翅楼展厅)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是康熙帝六旬万寿圣节。三月十六日,皇三子允祉率诸弟与子侄,即康熙帝的子孙两辈各向其进围屏一组。本架屏风边框用紫檀木制作,镶嵌雕刻的龙纹、寿字螺钿。内框上髤彩漆花卉及描金团寿字。上楣板雕刻正龙,下裙板雕刻升龙。屏扇正中为绢地书七言诗,四周锦边。屏心正面纸地上为用石青粉所写的皇子七言律诗,皇孙所写为五言律诗。背面则在绢地上刺绣不同篆体的寿字多达万个。 看点三 铜镀金编钟 (午门正楼展厅) 庆寿大典中所用编钟,范铜铸造,双龙纽,表面镀金,以彰显皇帝的神威。此套钟体呈椭圆形,前面正中浮雕铸造年款“乾隆二十九年制”,背面则为各自的律名,装饰以高浮雕云龙纹。十六枚编钟外形尺寸完全相同,以钟体厚薄为次区分音高,分别对应清代乐律中的十二正律、四倍律。使用时,按音律的阴阳、高低分别悬挂于上下两层架上,即上层八阳音、下层八阴音,均按低音至高音的顺序悬挂。悬挂编钟的架座称为簨虡,上簨雕刻龙首,左右两虡下承以五彩伏狮和趺座,表面髹金漆,装饰以鸾鸟、五彩流苏,给人以壮丽华贵之感。 万岁千秋奉寿康――寿康宫原状展 紫禁城隆宗门以西,分布着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宫花园等宫殿建筑群,它们静静地矗立在被历史尘封的时光里。这里是谁的宫殿?室内是怎样的陈设?由于从未对外开放,人们对这里充满了好奇。时值故宫九十年院庆,寿康宫建筑内外檐装修得以精心修缮恢复原貌,专业人员根据历史档案复原了崇庆皇太后(乾隆皇帝生母)生活、起居、娱乐的场景。本展览位于寿康宫正殿、后殿,大量珍贵文物藏品均以再现清代原状的方式陈列在室内。 庆隆尊养:崇庆皇太后专题展 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1693——1777),满洲镶黄旗人,乾隆皇帝的生母,谥号孝圣宪皇后。她十三岁入雍邸,雍正帝即位后封为熹妃。雍正十三年,弘历入继大统,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变,母以子贵被尊为皇太后,徽号崇庆。她居住在乾隆皇帝为其特建的寿康宫内长达 42年,拥有至尊高贵的身份地位,九上徽号,四下江南,外享街歌巷舞的万寿庆典,内享五代同堂的天伦之乐。福寿双全,享年86岁。 专题展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特别遴选出与崇庆皇太后相关的文物60余件,分为“母仪天下”、“慈寿无疆”、“母子情牵”三个单元进行展示。希冀通过实物展示崇庆皇太后的往昔生活,从中得以窥见乾隆盛世的背景与风尚。
红珊瑚云蝠灵芝纹如意 黑漆描金妆奁盒 金发塔 ![]() ![]() 故宫博物院拥有雕塑藏品10167件(套),包括上至战国、下至清代的各色俑类,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北魏晚期至盛唐天宝年间的河北曲阳白石佛像,何朝宗、石叟等人的瓷、铜、石材质雕塑作品等等,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经过精心筹备,故宫博物院将修缮后的慈宁宫作为常设雕塑专馆开放,把这批珍贵的院藏雕塑展示给观众。展览包含“雕塑荟萃馆”、“修德白石馆”、“汉唐陶俑馆”等部分,分布在慈宁宫正殿及东西庑房内,观众可以在慈宁门两侧的电子导览屏上获取展厅精品文物概要及展厅位置分布介绍。 沉思者的微笑——东魏 邸广寿造石思惟像 (修德白石馆) 思惟像是曲阳地区颇具特色的佛教形象,这身思惟菩萨像,宝缯高高地扬起,手持长茎的莲花,头光似圆月当空,菩萨支颐沉思,露出淡淡的微笑。 最美的手——隋 石佛像 (修德白石馆) 这身隋代的坐佛,虽然头部已佚,但是上身修长,衣纹轻薄流畅,石质洁白细腻,尤其是其按在左膝上的手,手指细长匀称,柔弱无骨,堪称修德白石馆中最美的手。 喜悦的大厨——东汉陶庖厨男俑 (汉唐陶俑馆) 这位大厨袖子挽得高高的,跪坐在地上,他右手持刀,左手按鱼,案下置有圆盆,便于把杂物敛于盆中。他脸上喜悦的表情好像在告诉我们东汉时期四川彭山地区的生活日子还是过得不错的。 北齐 石一佛二菩萨像 (雕塑荟萃馆) 这三尊巨大的一佛二菩萨像用白石雕成,体现了北齐时期河北地区佛教造像的特征。虽然佛与菩萨像的形体十分高大,但是雕刻却十分精细,比如佛像袈裟厚重的质感,菩萨手指柔软丰腴,同样的白石雕凿,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 展厅中还有更多精彩看点等你去发现,慈宁宫正殿的雕塑荟萃馆中展品附有语音导览,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获取。 故宫博物院是一座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基础上的特殊博物馆,它的建筑成就分布在72万m2的宫院之中,开设《营造之道——紫禁城建筑艺术展》,希望观众在此通过集中探究收藏、解读历史而对故宫古建筑的设计意匠得到深层体验。本展览力求通过“立足本体”、“揭示内涵”、“深层联系”三个层面,帮助观众深入理解紫禁城建筑艺术。 “立足本体”——建筑艺术展选址于故宫东南部的东华门区域,东南城墙所联系的东华门、东南角楼、午门以及銮仪卫建筑群体,本身就是故宫重要的文物建筑,让展览的场所不仅是展览场地,更是主要的展品,主要的参观体验对象,观众在参观中自然而然领略到这一片建筑群从传统设计方法到“瓦木油石”各作内容。 “揭示内涵”——建筑艺术展充分尊重、挖掘展场自身的价值和魅力,借助研究解读,呈现建筑文化内涵。近期经过保护修缮的东华门和做法古老稀见的东南角楼内保存有很多珍贵的、值得展示的历史遗迹和历史信息,例如东华门内檐彩画和斗拱、东南角楼瓦兽件和木结构做法等,让观众解读到其中蕴含的特殊而丰富的历史信息。 “深层联系”——建筑艺术展提取和利用故宫、国家图书馆等处收藏的图样、烫样等古建筑设计文物资料,展示古建筑设计意匠。以清代宫廷建筑设计世家样式雷的成就为线索,我院深厚的建筑类文物收藏为依托,遴选清代样式房图纸与档案,与各类建筑实物以逐一对应的方式展出,阐释故宫营建者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现紫禁城的建筑之美。 ![]() ![]() “石渠宝笈特展(武英殿+延禧宫东配殿)”、“清淡含蓄——汝窑瓷器展(延禧宫西配殿)”、“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神武门)”都在持续展出中,这个金秋十月,一起来故宫,开始你的博物院奇妙之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