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徵明的八位老师——“文派”背后的艺脉根基

 北京老伍 2021-01-05


(题图:文徵明《漪兰竹石图》)

文徵明在四十岁出头时曾写下一组《先友诗》,借此可以大略知道,究竟是哪些人让文徵明认为自少时起就受到他们的教诲与提携。

所谓“先友”,在文徵明看来,主要是被他称作是已故父亲的友人。开头有一段简短的序言解释:

壁生晚且贱,弗获承事海内先达,然以先君之故,窃尝接识一二。比来相次沦谢,追思兴慨,各赋一诗。命曰“先友”,不敢自托于诸公也。

其实,由于文父曾担任不错的官职,所以文徵明才得以认识这些当时的杰出人物。所谓“友”,其实亦谓“师”也。

一、李应祯

李应祯以书法精妙闻名于时,文徵明曾称赞李应祯的书法“当为国朝第一”,并说他在古法与自我风格间达到完美的平衡。并记述两人结识的经过,“家君寺丞在太仆时,公为少卿。”另一位名角祝允明是李应祯的女婿。一般认为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

李应祯(1431—1493)明代官员、书法家。初名甡,字应祯,以字行,更字贞伯,号范庵。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景泰四年举人,选授中书舍人,迁南兵部郎中,以南京太仆少卿致仕,人称李少卿。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自成一家。


(图:李应祯行书《枉问帖》局部)

二、陆容

陆容(1436—1497),字文量,号式斋,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性至孝,嗜书籍,与张泰、陆釴齐名,时号“娄东三凤”。祝允明作有《甘泉陆氏藏书目序》,称他才高多识、雅德硕学,购书多异本。钱谦益称他“好学,居官手不释卷,家藏数万卷,皆手自雠勘”。

三、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图:庄昶草书)

四、吴宽

史称文徵明的诗文自幼便师承吴宽。同时,祝允明也师从吴宽。

吴宽(1435年—1504年8),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明代名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世称匏庵先生。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礼部尚书。其诗深厚醲郁自成一家,著有《匏庵集》。善书,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崛。


(图:吴宽书法)

五、谢铎

谢铎(1435年~1510年),明朝时太平县桃溪(今温岭市大溪镇)人,明藏书家、文学家。成化三年(1467),谢铎参加编修《英宗实录》,后升侍讲。弘治三年(1490)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72岁告老还乡。谢铎博通经史,文学造诣极深。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文肃。


(图:谢铎跋陆游《怀成都十韵诗卷》)

六、沈周

沈周(公元1427年~公元1509年),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沈周是神话级的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上迭有回响,代代不绝。沈周曾称赞文徵明,“胸次有江山”。同时,祝允明也是他的徒弟。


(图:沈周《庐山高》图局部)

七、王微

王微在文徵明的《先友诗》中列名沈周之后,出身南京,也是文徵明父亲的友人。王微以对抗当权的宦官著称,还为此降职。

八、吕㦂

吕㦂,嘉兴人。是文徵明父亲文林在太仆寺的同僚。长于制艺,历任要职。1508年致仕后纵情诗酒。后获通议大夫的荣衔。吕㦂好学不倦,志学至老,未尝一日废书,在太仆寺曾三度通读《易经》。文徵明赞其正直俭朴。

文徵明是“吴门画派”的中坚,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文派”,主盟画坛近六十余年。

从文徵明的《先友诗》,我们或可窥探其家族艺脉与人脉,或可为理解文氏艺术风格提供一个别样的研究视角。


(图: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

文/彭澎

相关内容敬请参阅:

《精绝之美——儒雅的文徵明也有一颗Geek的心》(9月28日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