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街味道

 红瓦屋图书馆 2015-10-13

西街味道

  □蔡宗周 

  从阳朔舍船登岸,脑海中漓江虚无飘渺的山光水色、梦幻般的沿江美景尚未退去,一抬脚就步回喧嚣的人间。游人争相在水码头“阳朔”两个大字的石壁前留影,朱红的大字、碧透的江面、翠绿的堤岸、穿红着绿的游人……西街,就像阳朔的礼仪小姐,巍然站在岸边,热情地迎接着各方的宾客。

  我惊异:这是三十年前,我游漓江经过阳朔,穿行而过村姑般的西街吗?那时的西街,朴实、散淡,像村姑一样质朴娇丽,散发着乡野的味道、泥土的气息:濯衣而归的大妈晾着衣衫,挑着担子的大爷卖着水果,客栈的大嫂用浓重的乡音招呼客人,憨厚的大哥微笑着忙里忙外。街上的客人一批一批,悄无声息地穿过西街去观赏大榕树的多情、月亮山的神奇,西街就这样淡淡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眼前的西街已成了全国赫赫有名的一条街,早没了昔日的影子。据说,它像丽江的四方街一样,列入全国旅游名街之列。其热闹熙攘,可与南京的夫子庙、苏州的观前街、广州的上下九步行街比美。千米长的狭窄街道,招牌抢占着空间,横七竖八,五光十色;广告配置灯光霓虹,闪闪烁烁,七彩斑斓;一间间商店,各式商品,从店内伸向店外,琳琅满目;行人摩肩接踵,拥着、挨着、推着,汇成一股股人潮,将二十来米宽的小街挤得更为逼仄。惟街上的石板路和卖荔枝、龙眼、芒果、香蕉的货担还有一点点往昔的遗韵,只是连水果也南北汇集、中西合璧,丰富多了。有樱桃、红毛丹、山竹、火龙果,还有我第一次见到的百香果,连这喷香的气息夹杂在一起,也难以道清属于何方味道。

  挤进街道,最多的还是酒吧和食肆,西街是一条食街,各色人等共享的舌尖上的食街。只见,啤酒鱼店的招牌最为醒目。在刘姐鱼店转了转,没一个空位,据说这儿的啤酒鱼鲜而不腥,甜而不腻,香嫩可口,只因我没耐心等候,失却口福。西街的酒吧、歌吧、网吧是为年轻人准备的。西街有点像台北的西门町,属年轻人的街,什么骑士酒吧、丁丁酒吧、ktv约会,什么“单身男女多,喝酒戒寂寞”的广告,散发出种种诱惑,震耳欲聋的摇滚、咆哮式的歌吼、不绝于耳的打击乐,让我先从耳朵闻到了西街充满活力的味道。

  身在西街,仿佛身在国际美食街。虽说街道是中国徽派式白墙黑瓦马头墙建筑,可小街却消逝了地域性的差异。充满异国情调,夜色里更是风情万种。这儿,五湖四海的口味一齐登场:麦当劳挨着包子铺,肯德基连着醉田螺,桂林米粉与意大利面店门对门,比萨饼和酿凉皮肩靠肩。当然,国内各地的美食更在这里尽情地展示和比拼。做姜糖的,将糖熬制得黄澄澄透明;打桂花糕的,将白花花的糕抻得方方整整;炒板栗的,将板栗炒得噼啪爆响;现做现卖,色、香、味格外诱人。还有德国胖嫂叫卖德国香肠,日本女孩推销寿司,美国姑娘出售冰激凌的。且许多商店饭馆是中英对照的招牌,老板和小贩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难怪这儿一年四季外国游客很多很多,尤其以欧美的背包客为甚。一批一批外国游客,有休闲度假的,有寻找商机的,有喜爱中华文化的,也有沉醉这一方山水的。阳朔,据说是我国涉外婚姻比例最高的小镇,前些年,这儿曾发生过两位洋妞为争嫁一个当地农民而斗殴的事件。

  西街,还有着一种文化的气息,一种包容世界文化元素的味道。钟情古玩的,在这儿可观赏古老华夏的佛像、雕刻、拓片,亦可观赏外邦的铜器、木雕、银饰;爱美术的,在这儿可买到中国的国画和书法,也可买到西洋的油画和水彩;喜音乐的,在这儿既能挑选到贝多芬、莫扎特的交响曲唱片,也可挑选到动听的琵琶、二胡、笛箫等中国民乐。西街有两家专售大大小小非洲鼓的小店,店主“嘭嘭嘭”地边敲边卖,引得游人也敲敲打打,生意挺好。不远处一家卖古董般的乐器“埙”的商店,猎奇者驻足摆弄。

  中国的工艺品在西街颇受青睐。逛街的年轻人被林林总总的饰物、挂件、旅游工艺品所吸引。尤其,现场制作的蜡染,现场编织的地毯,现场钩织的芭比娃娃,现场雕塑的蜡像,现场打造的银器,更受青睐,围满中外顾客。一对一对外国情侣,从尖尖的竹斗笠到金银首饰,爱不释手;一群一群中国游人,从小小围巾到大大瓷瓶,争相选购。人们在采购中,买回的是西街印象,是对阳朔的纪念,更是享受艺术品制作的美妙过程。这真个是:中国的味道、乡土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