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会写文章

 真友书屋 2015-10-13

图:Emily Shanks


昨天的《自由乃幸福之源》后,读者木子有条留言:“看了五年连岳,但每次想写点评论又不知写啥好。”印象中收到不少同类感慨,于是回了一句“这样写就好。”放到精选评论里,没想到,这样平白的一句话,被顶到了热门评论的第二条。


看来,“我想写点什么,但我又不知道写什么才好。”这种想法困扰了很多人。


在现实中,确实见到许多人,写几句话都得憋半天,憋完还是病句。


这不应该。文字的出现,原本是为了记录口语。也就是说,只要你会说话,你就会写文章。


文章应该人人会写。是什么,让文章变成这么难写?


我想到一件事。有个小孩,我对她第一篇文章印象深刻,也就刚上小学,真有点天分。到了高中,语文老师是安妮宝贝的粉丝,作文语言风格类似于安妮宝贝的,容易得高分。这孩子的风格不是,也学不会,很挫败。以后估计也就不爱写文章了。


安妮宝贝的文字取得了很大的市场成功,语文老师粉丝必然不少。但把她作为唯一的标准,许多孩子就不会写文章了。


很多时候,不是你不会写文章,而是你写不出你认为的“标准文章”。下笔之前,满脑子想的是:老师想要什么?媒体社论是怎么写的?主流观点是什么?大多数人的想法是什么?——结果就是下不了笔,最后以为自己根本不会写文章。


我怎么想的,我怎么说的,我就怎么写。按这路径,你会写文章,或许写出来有些混乱、啰嗦,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也不合他人的喜好,但那是文章,而且是你真实的想法。它说不定就有某句触及他人的痛点,得到很多赞。


中文就那几千常用字,小学就过关了。一些基本规范也不难:标点符号别乱用;整齐一点;适当留白,方便阅读,不一段到底;重复的话删掉。一篇文章就成形了。


教育、书籍,甚至书写工具,原来都很昂贵,写文章是少数人的特权,传统中还刻意拉大了口头与书面的距离,使人觉得,写文章是很可怕的事,一般人做不来。


几天前,我和一位朋友喝酒,其间谈到文学之类的话题,他忽然冒出一句:陶渊明太烂了!我大吃一惊,问为什么?他说:写的什么狗屁,像说话一样!


我这才放心,说了我的理由:那才是功夫,考虑到时间如此久远,他的文字仍然让你觉得像在说话,这没什么人能做到。


这话也送给你,那些像聊天一样就把事情说好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相反,用了很多生僻字,罗列一堆典故的,反而可能是坏文章。


现在,不写文章的人很少。是的,你写邮件、写微信、写评论,都是在写文章。移动互联时代,也是人人写文章的时代,你会聊天,就会写文章,说你想说的,即是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