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福地;
林壑西南美;
争睹景星庆云为快;
为国为家,为吾宗大光门第;
画栏日暮起东风,棋声吹下人世;
有本事生了事,生出事变作无本事;
美擅湖山,留此地萍踪,且共一觞一咏;
十载河东,十载河西,眼前色相皆成幻;
笠屐此重来,风月依然,鱼娃学打花边桨;
地近杏花村,阑槛留春,潇洒林泉新画稿;
升高以望东关,情随事迁,百战江淮如昨日;
十五年生面独开,羽毂飚轮,从此康庄通海屿;
往事不堪论,眼看金身再塑,个中人酸甜自别;
万户侯何足道哉,听钟鼓数声,唤醒四方名利客;
千万间大厦宏开,遍鹿岛鲲洋,多士从兹承教育;
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创基业在山穷水尽;
讲武昔连营,五百里星聚群贤,洗甲天河,共仰肥西人物;
卅年风味忆书灯,绛帐从游,犹记得,君家昆弟、吾家昆弟;
四十里策应来迟,半途中噩耗忽惊传,见马革裹尸还,长号一声举军痛哭;
万户侯何足道哉!惟凭此满门忠节,表义千秋;能报国能殉夫,华夏播嘉名,近来大局中兴,麟阁诸公谁比美?
刘铭传(1836-1896),清末淮军将领。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安徽合肥人。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攻克安徽庐州(今合肥)时,在乡办团练,并屡随清军作战,得保授千总。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募淮军赴上海时,率勇从行,所部号铭字营,亦称铭军。在江南,以进攻太平军有功,保至提督。1865-1868年,随曾国藩、李鸿章在山东等地镇压捻军,成为最后打败东、西捻军的淮军主力。1868年,奉命督办陕西军务,未几因病归里。光绪六年(1880),沙俄因伊犁交涉问题以武力相威胁,他应召入京,疏陈兵事,请建铁路,所议虽未实行,但为近代国人向清政府议修铁路之始,1884年,中法战争起,以巡抚衔督防台湾。8月,法军侵犯基隆,他率官兵将敌击退。后法军再陷基隆,他指挥清军守沪尾,卫台北,相持8个月。战后台湾建省,为第一任巡抚,任内修筑炮台、电线,并兴建铁路沟通南北,加强台湾防务,并创办新式学堂。1890年,加兵部尚书衔,命帮办海军军务,但旋因病去职。卒谥壮肃。著有《刘壮肃公奏议》、《大潜山房诗钞》等。
打吴二鬼起家,曾记金桥烧当典;
持三寸帖,见一等男,童生大胆称兄弟!
|
|